美元危机与人民币走强
美元危机与人民币走强
我们首先关注一下索罗斯在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一些言论:
2008年1月22日乔治·索罗斯在接受奥地利《旗帜》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世界正面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2008年1月23日乔治·索罗斯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WEF)上发表讲话。该讲话主要观点如下:
1、当前金融危机是在美国楼市泡沫下加速成形的,背后原因包括政府当局持续干预养成有恃无恐心理、市场基本教义派的错误认知、全球化让美国得以超额消费他国资金及商品、金融创新推出愈来愈复杂的工具,提供愈来愈宽松的条件,鼓励且方便消费者借贷,信用扩张愈来愈大,终于导致其它国家不愿再增加持有美元,
2、当前的危机,基本上是一段长达六十年、以美元为准备货币之持续信用扩张期的结束。
3、全球化让美国得以吸干其它国家的储蓄,同时消耗超过自己所产之量的商品,经常帐逆差在2006年达到占GDP的6.2%。
4、商品价格坚挺,及人民币加快升值,则升高通胀(美国)的威胁,限缩金融当局提振经济的能力。
作为投次大师的乔治·索罗斯的上述讲话,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是美元信用危机,是“信用扩张愈来愈大,终于导致其它国家不愿再增加持有美元,”,是“以美元为准备货币之持续信用扩张期的结束。”
美国依靠印刷纸币,主要的是超额消费中国的廉价商品。当中国在急速积累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已“不愿再增加持有美元”了,因为任何一个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没有任何支持的美元信用不可能无限扩张。既使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不升值,中国商品继续廉价近乎免费(换来的美元实质等同废纸)送给美国消费以支持美元,美元危机也不可避免,因为美国“经常帐逆差在2006年达到占GDP的6.2%”。美国2006年GDP总量为12.955万亿,以此为计算逆差高达8032亿美元,远超过当年中国外汇增量。就中国国内而言,持续积累下来的如此巨大的外储也已经引发了国内难以承受的通货膨胀,人民币继续盯住美元的政策不可能持续下去。“次贷危机”只不过是美元危机的一个触发点,美元危机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加快升值,美元得不到人民币的支持将有可能在本次危机中彻底结束美元世界货币霸主地位。
但美元世界货币霸主地位的结束并不表明人民币当然地成为世界通用货币。虽然中国经济2006年GDP已排名第四,而且以年10%的增量走强。人民币要成为世界通货币的先决条件首先是能自由兑换。但人民币自由兑换在国内的阻力还很大,因为自由兑换意味着国际贸易平衡,而贸易平衡也意味着内需扩大到与国内生产量平衡,国内的生产与消费平衡则意味着资本利润的减少,劳动者工资增加到能使国内的生产与消费发生动态均衡。因此人民币是否走强根本的因素是中国经济是否完成内需驱动的转型,而内需驱动的转型又涉及到资本与劳动分配的利益格局变化,这是需要一系列政治的、经济的制度变迁来支持。
作为一个美国人,索罗斯不是理论经济学家仅作为一个投资大师都能把美元问题揭露得如此透彻,有感于不少国人学者,不遗余力地反对人民币升值,反对人民币独立于美元体系之外。要不是资本利益方代言人,要不就是根本不懂当代经济学。
作为企业个体来说,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美元外汇为目标是正常的行为,但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富强的高境界则是印刷纸币,就能获得无偿消费他国商品,而不是相反。因此,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说,外贸出超,甚至依赖外需才能获得经济的增长,是资本与劳动分配严重失衡,国内经济不健康的表现。中国国民距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还很远,中国的内需潜力十分巨大,完成内需驱动转型,中国经济不仅不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且完全可保持十五年10%以上的可持续增长。强大的内需驱动才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强势货币的基本条件。(本文选自蔡定创博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