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工农的立场上
站在工农的立场上
吟诗作赋是许多人的爱好,反映社会的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追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短小精悍,语言概括而具体,浅近而含蓄,立意深远。农夫们的生活从耕种到收成,到被剥削,描写得如此深刻,然而这么复杂的内容,从用字来看,是多么惊人的高度概括。使读者从眼前浅近的现实,引入做深广的社会思考,对当时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疑问,呼吁统治者和王公贵族正视农民的疾苦的社会现实,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合理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随短短几句,却字字是血,句句是泪。这样的诗篇也只有对人民疾苦有深刻体验,从内心深处同情人民、体恤人民、关心人民,视自己为普通人民一员,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才写的出来,不是表演,表演者除了拾人牙慧,口是心非的演戏外,打死也写不出这样的名篇。李绅后来是当过宰相的,作为封建时代的政府高级官员,其思想抱负会遇到很多掣肘的障碍,但从其内心深处来看,一定是人民性的,不是表演。
当今的社会,通过吟诗作赋表达自己思想的不多,前几年有人写了个“纵做鬼,也什么什么的”,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我也觉着不好,但他起码是真的思想表达,比假的表演也强多了。纸上无论有什么告,不论多么重要,看的人很少很少,没办法,人都务实了,不看广告看疗效,骗人也不好骗了。老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思想到底如何?是不是如所谓告所讲——进步和不断进步?改革对于百姓到底如何?百姓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果需要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障?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有失去的危险?失去的成果会跑到什么地方、什么人手里去呢?在我等屁民眼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无非是私有化、殖民化、专制化。私有化就是抹杀工农群众的存在和主体地位,将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造一个“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效率最高的理论,将劳动人民的生产资料夺走。殊不知,这个理论本身就不成立,就用这个理论,私有制企业中才真正是“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的最低效率模式,公有制企业才是“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 最高效率模式,这一理论只不过是自私的当权派和伪知识分子共同窃取人民财富的遮羞布而已,可惜裤裆烂了,露出了屁股。殖民化就是汉奸买办集团与美帝国主义等列强勾结,通过WTO等协议,将中国人民的血输往国外,将国外的垃圾输往国内,一出一进之间,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危害着中国的持续发展,而汉奸买办集团和其主子喝干了人民的血吃尽了人民的肉。专制化就是思想上竖起儒家大旗,要求工农“安贫乐道”,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任何单位,领导一言十鼎,谁反对谁消失。
秦晓、郑健源、顶级珠宝、健美猪、转基因、毒奶粉、七十码、十三跳、屠童、我爸是李刚、刘汉黄、邓玉娇等等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这些事件及其掩盖下的社会原因、逻辑关系都是成果。谁的成果?谁的进步?谁的倒退?谁的劫难?看进步与发展一定不能脱离主体,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看进步与发展一定离不开工农群众这个主体。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