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一鸿:将人民币改称“中华元”好比袁世凯“称帝”闹剧-
尹一鸿:将人民币改称“中华元”好比袁世凯“称帝”闹剧?
千万不忘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重庆市发改委的一个小“资改派”,发出了强烈呼叫:
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很有必要!
此言一出,四坐皆惊。并招致海外人士的摇头唏嘘,嗤之以鼻。
看来走资派不仅还在走,而且已经开始长跑了!“资改派”的“改革”终极目的,就是颠覆人民江山,颠覆伟大领导毛泽东主席开创的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于是这一声呼叫,让“资改派”最终的“易帜”阴谋大白于天下。
为什么要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小“资改派”提出四点理由:一是有利于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二是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三是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四是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虽然这四个“有利于”的立论并没有道出“资改派”的真实目的,何况这个立论也根本经不起推敲。不过,如果站在“改革发展”的“私有化”立场上,这几个“有利于”的确让上面的“资改派”喜出望外,甚至是否是上面的“政治安排”也很难说个一二。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总不能老是扛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自欺欺人的“招牌”走到永远吧?所以,该正名时必正名,有了正名的“机遇”岂能放过呢?!
哈哈,我的上帝,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不是可以“打枪的不要”,“悄悄地进城”,彻底抹掉毛泽东光芒,对推翻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好处大大的有”吗?
不过,如果一旦明目张胆地取消“社会主义”的番号,换上“资本主义中国”的“大王旗”,现在条件具备了吗?嗯,这个“暂时的不好”!一是不利于继续欺骗8026.9万名中共党员,二是不利于继续怱悠中国老百姓,三是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四是不利于巩固“改革开放”巳经取得的“伟大成果”……否决之。
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小“资改派”,他的“提议”不仅代表了“资改派”梦寐以求的易帜“称帝”渴望,并且还具有深谋远虑的“改革”战略意义!
只不过是,目前的现实机缘和这个长远的战略“阳谋”,尚需暂时“搁罝”一下而已。
这不由人联想到当年袁世凯做皇帝美梦的情景。历史,居然有如此的相似与巧合:
袁某称帝之时,不是也有一群为袁鸣锣开道,摇旗呐喊的臭名昭著的“筹安会”吗。
不妨将时间回放到1915年8月14日,杨度那些人,以一篇《帝制共和论》掀起群魔乱舞的袁世凯称帝浪潮。那伙人,把《帝制共和论》捧为组织筹安会的“圣经”,就象今天的“资改派”,为早日推进主子的“登基大典”、公开正名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合法地位、彻底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择手段的“资改派”,是一样一样的。那种急不可待、一心要抢头功的小走狗们当然是一马当先,不落人后。其动机和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以讨主子欢心而图谋自身私利,以出卖灵魂而乞主子恩赐富贵荣华。唯一不同是,“筹安会”与“资改派”只是各侍其主,其有奶就是娘的本质和灵魂并没有什么区。这伙人不会干什么好事。
当时的筹安会和今天的“资改派”的确非常雷同。
当筹安会的招牌挂出来之时,人们不明内情,还以为中华民国又出了一帮经天纬地的能人策士,可将这乱象百出的民国时局,筹划个安稳消停,让小老百姓也能过几天好日子。这当然不失为一桩善事。可是数天后,杨度以会长之名在各大报纸上发布筹安会成立启事,并公布该会之宗旨宣言,尤其在宣言中掐头去尾地窃用了《帝制共和论》的言论,说什么“君主实较民主为优,而中国则不能不用君主国体”,“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治安。”
这么不打自招宣言当然是纸包包不住火的。因而,尽管杨度等人声称自己是学术团体,以“爱国热忱”作为掩护,但此宣言发表后,筹安会的“君子之心”,自然就大白于天下也了。人们清楚地看明白了筹安会显然不是什么简单的学术研究团体,而是政治团体。于是,都不无讥讽地称其为为“筹安会六君子”。
“六君子”本身是个好词。中国历史上有两组非常著名的“六君子”词组,一是反对明朝宦官魏忠贤而惨遭迫害的六君子,即左光斗等人;二是戊戌政变后被慈禧太后所害的六君子,即谭嗣同等人。似杨度这等烂兄烂弟,当然是不配称“六君子”的,不如唤他们一声“帝制六条狗”?有点为入三分的味道。
“资改派”与“筹安会”虽处时代不同,但为奸之道却一脉相承。
这类人一般无需品性道德,无需人格荣誉,当然更不怕什么遗臭万年,只要有私欲可图,出卖祖宗欺师灭租什么事都有胆子敢冒天之大不违。虽说今朝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之事过于急不可待可一点,但这并影响下次胆子再大一点的强烈呼叫:
将人民政府改称为“王国政府”很有必!
……
注:文稿取材于2009年“两会”的一则议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