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太:泣血“五.四”
宇太:泣血“五.四”
2006-5-4
泣血“五.四”。
五四过去了,它留下了什麽?
他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五四的核心价值取向夭折了,被政治革命取代了;
五四的真正宗旨被亵渎了,降格为政治革命史上的一页;
五四精神的实质被奸污了,简化为空洞的爱国主义运动;
五四的纪念被世俗了,沦落为公式化的包装仪式。
中国封建专制文化,至今未得彻底根除。
鄙人在八六年曾给《文艺报》写过一篇文章,言明当时危险不在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或精神污染,仍在于封建专制文化的顽固存在。若能正确引导青年爱国热情,马列主义定可浴火重生,无产阶级思想或许可以恢复主导地位。
当时文艺部副主任彭加谨很赞成我的观点。遗憾的是,最终并未见报。由此可见,小人物的声音是多麽容易被忽略。仿佛一切都必须产生于权势者的指令之下,等级的框架之内,分配的赐予之中,逼使创造者望而却步,心灰意冷。
人的素质才华在利益决定的所有升降浮沉中,一直扮演着无足轻重的可怜角色。也难怪改革开放后,摇唇鼓舌要借西风改革社会的激进人士,大多悄然分流于各个掠夺人民的特权阶层。
不大破,则难大立。五四的悲哀,就在于尚未破完,就改弦更张了。
中国曾有过许多美好的前兆,但又总是不知不觉地就被消融于专制政治的需求之中。
五四的本质,不在于这一天举行游行或拒绝签字,而在于此时期内产生的新文化运动。把五四定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同样有遮掩或淡化其本质意义的作用。
天道不公,没有给中国那批优秀文化人以更广阔的奋斗空间。一场自百家争鸣、戊戌变法以来最伟大的文化革命,最终竟成了政治家夺取政权的廉价赠品。
也许中国文化人天生苦命,天然的缺乏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恰如其分的机遇,因而难以赢得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实绩。他们只配做专制者的走狗,帮助推翻一个旧的封建专制,再参与建立一个新的封建专制。在新的专制下,绝少例外地受招安或被同化,苟延残喘地当个文化奴隶,既不甘心又不得不把文化嫁给政治需要,残酷地把理应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演化为种类单一的政治文化,并进而把国人人性教化为思想雷同、思路狭窄、千人一面、话语一致的公式化人性。
充其量是个上等奴隶,体面奴隶,豪华奴隶。
当混到终于可以分得一杯羹融入既得利益集团的时候,也就只能与专制者狼狈为奸,用最漂亮的语言粉饰太平盛世,以便巩固到手的一切,延续无聊的存在。中国几千年的无聊历史,就是所谓主流知识分子帮着书写的。新中国之所以一直“形势大好”,也同样有他们一份功劳。
这些可鄙又可怜的文化人,怎么会与工农兵相结合?连毛主席让他们接受再教育的一番苦心,他们都认为是十恶不赦。
不,历史决不可能永远无聊的延续,机遇总会有的。
中国需要一场新的五四运动,在民间自发参与和政治家们的容忍下,只要中国文化人勇于反思自己,彻底摈弃走狗思想,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尽管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许,中国真的需要一次文化的革命,国人方可脱胎换骨,国运方可长盛不衰。时代需要五四精神,文化必须为人民服务。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