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威望“如日中天”吗?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威望“如日中天”吗?(修改稿)  

杨景水  

刘诚龙先生2010年3月23日在《杂文报》发表的《蒋介石的民主自省》一文说:“在蒋介石看来,1945年,抗战胜利,他的威望如日中天……”。果真如此吗?  

谁都知道,“西安事变”是因为蒋介石拒绝接受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联共抗日”的主张而暴发的。之前,蒋介石因忙于围剿红军,一贯以“攘外必须安内”之训约束其下属,“国军”面对日军侵犯再三退让,不准抵抗。以致“九一八”,不足2万的日本关东军就把30万之众的张学良东北大军赶出了东北。张学良的不抵抗代蒋受过,把东北三省78.73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日本。其实,张学良无须代人受过,请看1931年9月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所云:“政府现在既已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不仅如此,同年10月,“国民政府”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曾转述蒋介石的如下口信:“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政府可同意与日本协商,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可见,张学良的“不抵抗”源于何处。  

但日军侵占东北后并不满足,又尾随东北军入关,陈兵北平城下,才酿成了举世瞩目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然而,国民党冀察当局却根据“应战不求战”的方针,放弃了歼敌的有利时机,以致使日军长驱直入,“国军”丢盔卸甲,仓皇南逃。那年我7岁,目睹了蒋军溃败途经十二座连桥时竞相夺路,连人带马翻落桥下的惨状。不可否认,据资料,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领也有坚决抗战的,比如马占山、张治中、张自忠所进行的江桥抗战、第一次淞沪抗战、第一次长城抗战等,但这些战役就其本质而言,多少带有爱国将领的“个人行为”,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所以,他们的抗战都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即使是蒋介石下令“坚守”的南京保卫战,唐生智这位南京卫戌司令长官指挥15万大军却被区区5万日军破城而入,致使30万同胞残遭杀戮,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西安事变”,蒋介石出了丑,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战。但在随后的抗战中,蒋介石违背在“西安事变”时的许诺,枪口不是只对着日寇而是共产党,如皖南事变、黄桥事件等,充分暴露了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两面三刀的阴险本质。因此,解放区的广大群众送给他一个绰号——蒋该死。  

事实正是如此。在正面战场,“国军”节节败退,而八路军、新四军义无反顾地向敌后挺进。1937年9月中旬,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最终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歼灭性打击,从而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反侵略志气。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这就是享有盛誉、使人鼓舞雀跃的“百团大战”。自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日军6万余人。1938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40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8%,抗击伪军7.8万人,达100%。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苏南、淮南、豫皖苏边等大小24块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在战略上对日军形成夹击之势,从而使日军占领的地区只限于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兵力愈加分散,迫使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对此,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小戴维・佐克和罗宾・海厄姆曾指出;“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游击队控制着华北的乡村,日军势力所及只能是铁路和大城市”。  

同时,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发展壮大,从出师抗战时5万余人,发展到18.1万余人,壮大了近4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建立和扩大,构成了对日军的致命威胁,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提前到来。这是日寇在占领武汉后被迫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持阶段是中日战争全过程的枢纽,它是中国由劣势转变到优势和准备反攻的基础。敌后战场的开辟,形成了独挡一面的战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的作战部署。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这个“摘桃”派,借助美国的运输力量到处投送兵力,到日寇盘据的城市受降,抢吞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回想1935年波及全国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和1945年昆明、重庆的反内战、争民主的“一二.一”运动,及国民党出动大批军警、特务镇压的场景和社会名流、著名的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惨遭杀害的噩耗,国人看在眼里,恨在心头。这些,怎能容他“蒋该死”能有自己的“威望如日中天”的奢望呢?蒋介石自己没有说过,倒是刘诚龙先生替他说了。怪哉!  

2010,3,30,修改  

  

标签:日军   抗战   蒋介石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