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粮食统计数字的真实性何在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粮食统计数字的真实性何在

  最近,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为60194万吨,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增长2.1%,实现10年连续增产。在对粮食十连增鼓与呼的同时,数字是否真实,耕地是否减少,种粮否挣钱,我们会打上一个问号!

  据报载国家统计局曝光地方数据造假消息,重庆永川、山西河津两地干扰企业报送真实数据,国家统计部门已经意识到统计数据报送“源头失真”的严重问题,“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是对人民和经济社会的负责。

  这让人不由想起袁隆平院士。去年农业部验收组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中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据了解,承担着冲击亩产900公斤难关的百亩试验田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18块试验田共107.9亩。其中第5号田0.897亩产稻谷1172.5公斤,按通行的“七五折”计算,每亩净产量980.4公斤。

  对此袁隆平考虑到去年实验环境较好,主动说服验收专家组放弃百分之七十五的折率,改为较为苛刻的折率,最终公布的是亩产926.2公斤(据《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2011年11月18日)。袁教授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田亩产数字可靠可信,是实收实打、全程监控,经过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平均亩产,贵在真实,真实可贵。

  袁院士的做法可敬可佩可喜,与当下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下,追逐名利、浮夸、浮躁之风愈演愈烈,形成鲜明对比。袁院士独善其身,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特别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问题上,不好大喜功,不逐名追利,始终怀着敬畏之心,谦卑之心,民为重,社稷也重,关注民生,关注生命,值得各方人士效尤。

  同时不由自主地想起,目前个别地方和人员为获取粮食补贴虚报粮田面积,甚至为了捞取政绩和好处,虚报农业和粮食生产数字,人为编制一些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和数字,给各级决策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对民本、事业的不负责任,对群众生产生活的漠视,对民生的不尊重,不恭敬,势必带来恶果。

  历史的经验教训应认真汲取,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必然受到历史和现实,以及人民群众的唾弃,必然给党和人民带来莫大的损失。粮食或许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统计数字后面是亿万群众的生活,是国家的长治久安,说它大一点不过分,民以食为天,是最大的政治,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夸。

  端正态度,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增强群众观念和民本思想,躬身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把各级统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加大统计执法监督检查,遏制统计数据失真,是当前和今后的第一要着。

  最后说两句,18亿亩的耕地红线、16.5亿亩的粮田安在?粮田占补平衡数字能否公开?占得什么农田,又补得什么土地?真平衡吗?再也不能以GDP论英雄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将一去不复返,公众拭目以待。

  (孙晓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粮食局直属分局

标签:亩产   粮食   统计   数字   公斤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