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学生做“走鬼”就那么容易吗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大学生做“走鬼”就那么容易吗?

忠言 文

据《羊城晚报》报道,在近日召开的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交流会上,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温洋建议,政府可为有心做小生意的大学生开一些跳蚤市场,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走鬼”。

“走鬼”是啥?“走鬼”这个词汇发源于香港,是指流动小贩违法摆卖时,逃避执法人员抓罚而相互招呼走脱的暗语,后来被人们当作无牌流动小贩的代名词。


温洋委员的建议,据说是处于好心。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全国将有超过7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有近2000万的农民工来粤寻找工作,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为了让更多大学生就业,温洋委员才想出了让大学生做“走鬼”的建议。他说,“在国外,大学生毕业了到饭店刷盘子,自己摆摊做生意的太多了,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必须是白领、公务员呢?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就业观念固化、以及就业途径单一造成的。”“当不成公务员,不妨当‘走鬼’。”温洋委员还举例说,香港富豪李嘉诚、霍英东、美国富翁戴尔都在街头当做“走鬼”,而且大学生当“走鬼”也是培养企业家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对于温洋委员想办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忠言感到由衷地欣慰。这跟那些主张取消最低工资、取消带薪休假、废除劳动合同法的代表、委员和专家们要有良心的多。但问题是大学生做“走鬼”,能那么容易就做成吗?对此,我持严重怀疑态度。

首先,“走鬼”的特点在于走。作为小商贩,它的生存空间就是在于方便市民和百姓生活,“走鬼”走街串巷推销小商品,而百姓图个方便,在家门口就可以买东西,省去了到商场打车、费时等等麻烦。但这又不便于政府部门的管理。而按温洋委员建议集中起来建跳骚市场,那与现有的超市和集贸市场又有何区别?既然没了方便,市民百姓又有何必要去“走鬼市场”买东西呢?

其次,目前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拒绝“走鬼”。以本人所在城市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为例,目前正在搞“拆墙透绿”的“三年大变样。各个街道上市民们和外来商户开办的门脸、店铺都要被强制性拆除,然后集中建立中心市场。这样,大批本来有饭可吃有钱可挣的个体经营者被迫歇业,成了下岗个体户。即使将来去集中的交易市场,起码给他们增加了成本。为了面子工程,没了许多人的饭碗。据了解,这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在全国大同小异。临街门脸、商铺都不让开,“走鬼”能有立足之地?更何况由于社会治安状况不佳,许多生活小区大多都有这样一个牌子:“小商小贩禁止入内”。可见“走鬼”是难于走起来的。

再次,城管该如何对待“走鬼”?如果“走鬼”合法化,那城管几乎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这些年来,城管的管理对象就是那些“走鬼”即无证摊贩,而且城管的罚没款收入来源也来源于这些人。走鬼合法化,岂不是端了城管的饭碗?因为许多城市的城管是自收自支或者差额拨款。而如果“走鬼”不合法,只是一种提倡自谋生路,那我想城管肯定是大大地欢迎的,因为这给他们增加了罚没款的财源。但反过来,大学生做了“走鬼”辛辛苦苦挣来几个钱,一不小心被城管逮住,那不但挣不到钱,甚至还要被罚款或扣押车辆、没收商品,岂不是得不偿失?

还有,大学生做“走鬼”也是抢别人饭碗。目前城管的存在,也是因了“走鬼”的存在,那些下岗职工、无业市民,有点本钱的去了市场租个柜台,没本钱的不用政府号召早就无奈地做了“走鬼”。如若政府号召大学生做“走鬼”,这些有文化的人稍事锻炼,其本领就会远远超过那些老、弱、病、残的“走鬼”们。显然,大学生做“走鬼”无疑是抢那些比他们更弱势人群的饭碗子。

综上所述,温洋委员的建议初衷不错,但实行起来恐怕难度很大,这需要政府出台综合性的政策才能落实。此外,我感到一说就业就拿摆小摊说事,似乎是拍脑瓜子拍出来的,起码没有深层次地从根本上思考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也不是个长法。即使是能够解决一些人的吃饭问题,但与建设文明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让人们安居乐业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相差很远很远。

标签:大学生   城管   委员   就业   市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