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自由流转的前景
我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讨论中国的土地问题,因为几千年来,土地做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要素是所有政治经济问题的核心,无论对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如此,中国有10多亿人要养活,有7亿多农民,这是任何一届中国政府都绕不开的现实。但是要写的话总得有个切入点,今天我就从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农村土地自由流转谈起。
很多民营经济的鼓吹者以及很多所谓的“民主人士”几十年来一直在盼望着土地自由流转能够实行,从家庭承包到自由流转,他们认为这才是中国富强的道路。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土地自由流转就是变相地私有化,私有化没问题,问题在于你私有化之后怎么办?自由流转之后你怎么把农村分散、弱小的生产单位有效地组织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很多人说,地都是自己的才好,政府也不能强征了,农民干活更有劲头了。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前段时间我考察到的,东北农民种人参的故事:二十多年前,改革开放伊始,包产到户了,农民可以单干了,想种什么种什么,收益大部份归自己。那时候人参是100块钱一斤(注意,那还是二十年前的100块,比现在购买力强多了),多好!于是一家、两家、三家.......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人参,二十年后,人参多少一斤呢?8块钱,连10块都不到,记者去问农民人参种得怎么样,他们回答:惨!种它还不如种萝卜。我请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无序的市场竞争,为了抢市场互相竞价;盲目生产,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市场调节能力滞后;农民只知道种没有能力深加工,技术水平低、人参质量逐年下降。那么利润都到哪里去了,提供一个数据:现在中国人参产量占全球的80%,而利润仅占10%,90%的利润被韩国人赚去了,中国农民辛辛苦苦种一斤人参只能赚到8块钱,而商人收购之后卖给韩国公司加工成高级产品后能赚100多块钱,就是这样一个现实。那韩国人是怎么做的呢?韩国和日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大力兴办城乡集体联营公司,公司出面向银行贷款,配置深加工工厂,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农民,公司做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并且严格控制生产规模和参源质量,公司赢利后又反过来补贴农户,因为公司是集体的,农民干得越多越好挣得也就越多,良性循环。在所有发达国家里,日韩是少有的不需要政府对农业进行高额补贴的国家,比美国还牛!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也是我亲耳所闻的,过年的时候我回家跟几个亲戚谈了我的一个创业思路——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让他们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成立城乡联营公司,整合产业链做农副产品。我一个叔叔听了直摇头,他跟我说早些年他们干过一个公司,让农民养鸡,他们负责收购,并且提供技术,让农民去贷款来建鸡场,最后搞不起来,因为银行不愿贷款给农户。我叔叔自己就是当地农发行的副行长,我相信他说的是实情,他说换作是他也不会贷款给农民,原因很简单,单个的农户生产效率低、交易成本高,贷出去根本收不回成本,更谈不上利润。所以,我听说现在农村高利贷盛行,我一点都不奇怪。中国的农民就是这样惨,拼命干活还要借高利贷,还是养不活一家,还要去城里打工,这样的农业怎么可能搞得好。我跟我叔叔讲,如果是公司去贷款呢,如果让农民入股,按股份和绩效分红呢,他回答:那公司老板还赚个P钱!
说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上面两个故事跟我今天要谈的土地自由流转什么关系了。那就是,你没有集体化的城乡联营公司,不能把分散、弱小、盲目的个体生产者组织起来,没有公平有效的利润分配体系,你推行土地私有化的结果只有一个——土地兼并,农民继续失地,城乡差距更大。本来就很艰难的农民,你给他们土地自由买卖的权力后他们会怎么办,情况好些的还可以继续耕种、勉强维持,差一点的就只有卖地。地卖给谁呢,当然是那些有钱的“精明人”,沃尔玛、孟山都、高盛要暗爽了,实际上他们已经在中国布局了十多年,从包产到户开始他们就在谋划如何把中国的农民变成“无地的农业工人”,现在土地自由流转政策出台,加上林权改革(云南大旱大家都知道吧,金光纸业是幕后黑手知道吧),我相信最高兴的是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以前是以国有的名义卖地,现在要改成农民自由买卖,你以为孟山者、沃尔玛、高盛就没办法了吗,我跟你说,他们更方便。他们不会也不可能直接持有中国土地的产权,但是培植代理公司不算什么难事。最后什么结果,郎教授已经说了:向下压低收购价格剥削农民,向上提高售价剥削消费者。未来中国的民工潮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的大型贫民窟也就是今天“城中村”的升级版。所以我对中国的前景很担忧,以前我想顶多就是变成亚洲的巴西,现在想想可能连巴西都不如,因为我们的资源也快耗完了,老百姓的承受力快到极限了。
今天先说这么多,坐等拍砖。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