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和华老栓的药
国有一老茅于轼,在其80大寿之日发表人生宏论——“致富之道和致乐之道”。在这样的日子里发表这样的文章,无疑可看 成是茅 先生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总结,意义深远。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人,就是华老栓。按照茅于轼的观点,他简直是“致乐之道”的典型代表。他为了治好华小栓的病,去买人血馒头。第一,他无疑得到了快乐,第二,他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相反,他还为围观的人,为酒店里的人创造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和快乐的气氛。
华老栓的药能救华小栓吗?没有!只能使人的沉睡的精神更加沉睡,在一个黑暗的铁屋子里快乐地走向死亡!
茅于轼的药能救中国吗?没有!只能使资本在“人本是自私的”,“人是理性的经济人”的幌子下疯狂肆虐,只能使道德在资本的蹂躏下呻吟,只能使人的精神消磨,以至于成为金钱的奴隶。遍看今日之中国,不是吗?
90多年前,鲁迅先生弃医投文。这样,他就当不了“富有的医生”了,而且还使自己一生陷入不休止的斗争和悲愤中,以至于去世前还是那样的贫苦和“不快乐”,他怎么就不懂“致乐之道”呢?他怎么就不能清醒、睿智如“茅老”呢?想必茅于轼在那个年代,一定象清国的留学生一样,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夜夜歌舞地享受快乐。可以肯定是这样的!
但是,鲁迅先生没有,他不但自己不会去享乐,更无法忍受那些享受着“杀人快乐”的看客们。按照茅于轼的观点,鲁迅先生简直是“自己不想快乐,还不想别人去享受他们的快乐”,是十足的坏人!
因为鲁迅先生知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鲁迅先生毅然决然地弃医投文了,去寻找医治国人精神的“良药”,去寻找属于中国人的真正的快乐!那就是精神的解放!
茅于轼们,你们何以以当代鲁迅自居?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