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抗震救灾,一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大回归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抗震救灾,一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大回归


[ 穷乡亲 ] 于2008-05-28 强国论坛

目前中国的一场豪壮的抗震救灾运动令全世界震惊。其主要表现在于,一种久违了的全民团结一致、无私奉献、舍己助人、众志成城的生动局面重新出现;工作上的迅速、高效、公开、透明,自觉主动性之高,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少见。正如美国的一位著名军事家发表评论文章所惊呼的:“中国人一瞬间由一盘散沙凝聚成铁板一块,真是太可怕了”;“以前总弄不明白朝鲜战争我们为什么会失败,通过5、12地震,这个答案一清二白,跃然纸上。”

长期以来在由精英们所设计、建构的“利益驱动机制”、“一切向钱看”、“个人顾个人”、“一盘散沙”的现实中,如今出现这样众志成城、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大协作、大援助的局面,这使国内外有些人感到震惊甚至“可怕”这也许并不奇怪;然而,对于中国广大干部和群众来说,却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是过去社会主义传统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再现!

精英们不是大肆鼓吹“市场万能”吗?不是一贯叫嚷集体主义、大公无私观念以及计划经济模式“不合时宜”,是“空想”、“大锅饭”、“干部群众没有积极性”吗?那么在目前抗震救灾中“市场机制”又到哪里去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究竟何者有真正的积极性?

请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级官员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指挥、带头抢险救人,许多干部舍小家、救大家。这种风格和干劲在多年来有过吗!自从抗震救灾以来,领导工作中再也听不到那些大会小会必讲的套话、空活,如“坚持以×××理论、××代表”为指导,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等;再也不见那种吃吃喝喝、礼尚往来、推诿扯皮以及阵词滥调等腐朽庸俗的作风盛行。领导与群众重归以真情相见,干部再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所谓“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务实高效”的口号,只在这时群众才有了真正的体味。

全国各地,“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穷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便利让给别人”。灾情就是命令,为了援助受苦受难的同胞们,从官员到民众、从富翁到乞丐,人人都可以再所不惜。全国一盘棋,步调高度一致。什么“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利益分争、讨价还价行为等再不见踪影;所谓“人皆自私”、“无钱不能办事”口号以及等价交换原则等也销声匿迹!

在救灾物资分配、住房和生活安排上,政府严格实行先群众、后干部,先基层后机关的政策,尤其是优先考虑老弱病残、困难人口等,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公平分配、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原则。长期以来,所谓“党员干部要带头致富”、分配和福利待迂上一律是按领导职务、级别大小拉开档次的制度,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离心离德。抗震救灾,再次对改革以来的分配制度给予了无情的漠视!

地震是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它对精英们那种建立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社会模式也是一次强烈的颠覆。抗震救灾再一次证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生命力,它不仅适用于困难时期,而且同样适用于国家振兴和现代化生活中,只有这样,中国才有真正希望。历史经验证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先进的事物和管理方式往往是从战争和抗击灾害中产生出来的,这次在抗震救灾中所形成的执政理念和成功经验启示人们,今后中国的改革和各项工作将会沿着什么方向更加健康地发展。我想,目前聚集在防震棚的同胞们,在灾害过去、重建家园之后,大概不会再愿意看到一种“让少数人先富”、穷富分明、“一盘散沙”、个人顾个人的状况重现吧!

标签:救灾   抗震   群众   干部   个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