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即将崩盘的迹象浮出水面
房地产即将崩盘的迹象浮出水面
韩强
(一)热卖的真相:楼盘签约285次 撤销285次2008
根据“网上房地产”显示的信息,截至昨日,帖子中提及的“10大期待楼盘”共签约3237次,合同撤销1201次,撤销率达37%;7个“房价翻番楼盘”共签约5592次,合同撤销2306次,撤销率为41%。按照上述信息,17个楼盘合同撤销率平均达到39.7%。
根据楼盘所处位置,上述17个楼盘中11个为外环以外的楼盘,其共签约3571次,合同撤销1151次,撤销率为32%。而其他6个外环以内的楼盘合同撤销率则达到45%。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网上房地产”提供的信息,位于松江区的沿海丽水馨庭楼盘,截至昨日共签约285次,但合同撤销也为285次。也就是说其合同撤销率达到100%。(《热卖的真相:楼盘签约285次 撤销285次2008》2008年4月11日新闻晨报)
(二)国内房地产商开始自食囤房囤地恶
杨少锋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大部分企业在2007年都是超速扩张,因而导致绝大部分公司资金链都非常紧张。2007年前10个月是中国土地市场最疯狂的10个月,土地楼面价超越周边房价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开发商都卷入到疯狂圈地大潮中,投入了所有资金来圈地。而2008年房地产市场由于银行按揭政策、银根紧缩等政策的调整,重要特征是‘缺钱不缺地’,大肆疯狂圈地的开发商开始处于资金链吃紧的状态中。”
经历了“跑马圈地”和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之后,曾经困扰房地产公司的“地荒”问题转为了“钱荒”。“一旦市场需求出现回落,这些后拿地开发商完全可能降低利润期望值,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市场(甚至低于“天价地”开发商的成本价格),天价地将很可能成为这些开发商的滑铁卢之战,严重的,可能导致这些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甚至于破产。”杨少锋分析。(《国内房地产商开始自食囤房囤地恶果》2008年4月07日 00:41 中国经济周刊)
(三)752亿借款逼宫13家房地产开发商
13家开发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只有2家为正,11家为负,金融街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06年的1.6亿元变为-8.13亿元,招商地产则从-16亿元扩大到-40亿元,北辰实业从上年的8.6亿元突变为-59亿元,金地集团2006年该数据为-15亿元,去年已是-63亿元,保利地产从-40亿元变为-94亿元。(《752亿借款逼宫13家房地产开发商》2008年4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四)今年房地产业资金缺口可能超过万亿
近日还有业内人士为全国开发商算了笔账,称由于开发惯性和囤积土地的入市,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央行统计的25000亿元的规模至少再增长7000亿元。但是,一是受银根紧缩影响,银行房地产贷款预计将减少2000亿元左右;二是去年10月以后房企股市融资难度大增,加上今年以来股市低迷,房企股市融资全年至少减少1000亿元;三是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约12000亿元,考虑到去年拍出的土地余下的大量出让金需要在今年交齐,这部分资金虽然没有公开数据,但估计至少也需数千亿元。因此,如果没有其他主要融资渠道的话,今年中国整个房地产业的资金缺口至少达到1万亿元。
连任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如今许多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紧张。不过他认为这情有可原,因为房地产企业在各地的项目大都从地方银行贷款,资金不容易跨区域调配,只有企业自有资金可以随时调整。(《今年房地产业资金缺口可能超过万亿》2008年04月18日《海证券报》)
(五)楼市回暖假象 炒楼资金加速逃离一线城市
9日,上海土地交易中心,临近拍卖时间仍只稀疏坐着几个买家。上海土地首次拍卖遇“冷”,8宗地挂牌拍卖,竟有2宗无人问津。开发商也玩起了“持币观望”。
8日,深圳位于宝安和龙岗曾多次流拍的5宗居住用地再次挂牌出让。在振业地产以两年前的价格水平拿下龙岗一地块后,另外4宗继续流拍。
厦门在继上次9地块集体流拍之后进行了第二次拍卖,10地块又有4块流拍,成功交易的思明区黄金地段地块,与年前相同地块比,价格被腰斩。昆明黄金地段两地块拍卖现场竟遭遇无人出价。
“一是开发商确实没钱拿地了,即使有钱,的确也有些不敢了。”何敏称。3月底,北京昌平一地块16亿欲拍卖时,竟由两个开发商的联合体拿下,这与往日地王不可同日而语。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