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纪念毛主席诞辰128周年
毛泽东毕生追求平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1936年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他回忆小时候读《水浒》《三国演义》《精忠岳传》“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三国演义》这些书写成几百年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里面的刘关张、诸葛亮、曹操,谁都没有想到过,书里面怎么没有种田的农民?
十几岁的毛泽东,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和他后来加入共产党员为穷人谋幸福是一脉相承的。
老百姓的利益是什么?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为解决看病难问题,毛主席曾多次指示城市中的医院要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毛泽东非常不满,两次发火。
1964年,毛泽东怒斥一些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这些老爷,平日养尊处优,有人给保健,有了点小病,又受到百般照料。”他下令卫生部撤销保健局,专为领导干部看病的北京医院“可以改名老爷医院”。卫生部立即作了整改,北京医院向老百姓开放,老百姓可以同样看门诊和住院,但是对于“改名”一事,觉得很为难。向毛主席汇报时说:改成老爷医院太难听,而且这个医院是二十年代由德国人建立的,从那个时候就叫北京医院,能不能不改名字?毛泽东听了整改意见说:“仍然叫北京医院吧,收老百姓就好”。
1965年6月26日,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中央汇报工作。在作了一般性汇报后,讲到了全国医务人员分布情况和医疗经费使用的占比 :全国现有 140 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 9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 ;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毛泽东听到这组数字,勃然大怒,厉声说:“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 15% 工作,而且这 15%中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毛泽东明确要求:“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
一个多月后,毛泽东再次召见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的事情。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重点谈了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的总构想。毛泽东说:“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5亿多农民。”毛泽东接着说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高小毕业生学 3 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普及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农村出现了走村串户甚至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治病、农忙时也参加部分农业劳动的医务工作者。南方水田多,平时劳动多赤脚,这些“半医半农”的医务工作者,被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1968年毛泽东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赤脚医生制度建立了全覆盖的农村初级医护保障体系。有人评价道:“赤脚医生是真正为穷人服务的天使。赤脚医生虽然没有洁白的工作服,常常两脚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但却有最真最纯最热的为人民服务之心。而朴素实用的治疗模式,满足了当时农村大多数群众的初级医护需要。反观当今的医疗机构,缺少的正是这种平民意识。病房越来越豪华,收费越来越天文,大而无当的医疗体系使得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早已淡出历史的“赤脚医生”又重回人们记忆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是毛主席诞辰128周年,人们冒着大雪到韶山向他致敬,他为人民做的每一件事,人民都没有忘记。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