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最黑暗的十二年
我最黑暗的十二年
——十二年拆迁黑暗日子
我叫陈全兴,是厦门一家饭店的老板,回想起这三十年来的创业经历确实 是饭尝沧桑,历尽坎坷,十分的迷惘。
我是一九五八年生的,因为家境不好,兄弟姐妹多,我在小学二年级就缀学了,为了家里生计,我上山砍柴,砍完柴再回家养猪喂鸡鸭,然后再带上弟弟妹妹上山干农活。干完农活,照顾好弟弟妹妹后,再揣上两个地瓜下海捉鱼,明天卖来补贴家用为母亲分点担子。
等到年纪大一些,再到生产队工作拿工分(做装卸搬运工)。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带领着妻儿从家里搬出来,住在村里有钱人的柴房里,然后,四处筹钱,花了两千多元买了一台拖拉机,这时候的厦门大兴土木,百业待兴,非常缺少运输工具,我起早贪黑,为了让妻儿早一点过上头有片瓦,睡有温床的好日子,早三点晚三点为建筑工地拉石条、沙土、建材等等。为了省钱我经常饿了吃馒头,渴了喝井水,自己还当搬运工省人工费。在几年内我不仅把借来买拖拉机的钱还了,还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并承包了沙厂,买了“东风”牌大卡车跑起了运输。
1989年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在厦门市政府大力扶持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宣传号召下。
我从1989年动工兴建金殿饭店到1993年完工正式营业,历时整整四年,把一座没有水没有电,什么都没有的荒山投资建造成一座由客房部、餐饮部、商业店面、员工大楼四大部分组成的大饭店,地址座落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大门口,总投资陆佰万元。虽然这花了我以前所有累积的资本,但怎么也比不上建造完成功时的喜悦。从开业前一天,由于选择地点正确,再加上秉着诚实信用、服务第一、童叟无欺、真材实料的饭店经营宗旨,饭店生意是异常的火爆,蒸蒸日上,天天客满。营业额每天好几万元,这样的生意对我来说真是安慰。这几年的艰辛总算是有了回报,可谓是“柳暗花明,苦尽甘来”。
在1997年四月份,我接到了厦门众城新景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通知”位于原旧机场大门口“金殿饭店”处于拆迁范围内,对于市政府规划建设、建桥铺路、利国利民工程,作为市民和业主理解和支持,理应让路,这本
无可厚非。可是,从1994年4月份开始到现在,由于拆迁问题(拆与不拆、什么时候拆),我陷入了水深火热、
难以自拔的境地。在这漫长的十二里,我不敢加大投资、扩大经营和重新重修(饭店、洒店业严格要求每三年必须装修一次),
生意每况愈下,营业额从1997年4月份每月上百万下降到1999年每月几万元。1999年10月,就在这苦苦挣扎的时候,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联系上我,说:愿租赁金殿饭店客房部作为员工宿舍,租金每月叁万元,租期越久越好(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需进行装修),双方在租赁期限都不敢承诺太久,只能先租用两年看情况再说(拆迁问题,拆与不拆、什么时候拆),转眼到了2001年10月,租赁合同期满。又是拆迁问题(拆与不拆、什么时候拆),双方经过慎重考虑,租赁合同期限暂定一年,租金改为每月一付。就在这一年,拆迁公司分别通知金殿饭店、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高殿村委会、殿前街道办说这次拆迁势在必行,一定会拆。可是到了后来,拆迁公司又说这次拆迁只拆围墙一角,等到以后再全部拆迁。此时,金殿饭店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已被迫终止合同,金殿饭店损失惨重,金殿饭店只能依靠仅存的几间店面出租维持生活了。拆迁公司如此反反复复,拆与不拆、拆一点或是全部拆也没有明确,搞得我是经营也不行,租赁也不行,十二来“生不如死”,心力交瘁。
在这十二年拆迁过程中,拆迁公司软硬兼施,一方面与业主协商,一方面对业主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干扰破坏,例如:调动城市综合执法队,组织不带工牌人员对住户进行威胁,最为严重的是只因为住户回应了一句:“没有业主叫我们搬迁,我们就不搬迁”,就把住户店面供电切断(注:2008年12月25日下午3点)。
在2008年9月份,我再一次接到厦门众城新景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通知”位于原旧机场大门口“金殿饭店”处于“成功大道”二期(机场段)的拆迁范围内。正当我与拆迁公司协商当中,协商未果。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凌晨6点,金殿饭店被强制拆迁。
我从1989年动工兴建金殿饭店至1993年金殿饭店完工营业,历时整整四年,把一座没有水没有电什么都没有的荒山投资建造成一座由客房部、餐饮部、商业店面、员工大楼四大部分组成的金碧辉煌的大饭店,但就是这样的一座大饭店,由于十二年来,拆迁公司的胡作非为和模棱两可的政策,金殿饭店被活生生地搞垮,从此一步步走向没落。
我不灰心,我相信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义,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我总有走出这黑暗日子的一天,在这里,我拜求贵电视台或报社能替我伸张正义替我鸣冤,再次拜求。
——十二年拆迁黑暗日子
我叫陈全兴,是厦门一家饭店的老板,回想起这三十年来的创业经历确实 是饭尝沧桑,历尽坎坷,十分的迷惘。
我是一九五八年生的,因为家境不好,兄弟姐妹多,我在小学二年级就缀学了,为了家里生计,我上山砍柴,砍完柴再回家养猪喂鸡鸭,然后再带上弟弟妹妹上山干农活。干完农活,照顾好弟弟妹妹后,再揣上两个地瓜下海捉鱼,明天卖来补贴家用为母亲分点担子。
等到年纪大一些,再到生产队工作拿工分(做装卸搬运工)。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带领着妻儿从家里搬出来,住在村里有钱人的柴房里,然后,四处筹钱,花了两千多元买了一台拖拉机,这时候的厦门大兴土木,百业待兴,非常缺少运输工具,我起早贪黑,为了让妻儿早一点过上头有片瓦,睡有温床的好日子,早三点晚三点为建筑工地拉石条、沙土、建材等等。为了省钱我经常饿了吃馒头,渴了喝井水,自己还当搬运工省人工费。在几年内我不仅把借来买拖拉机的钱还了,还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并承包了沙厂,买了“东风”牌大卡车跑起了运输。
1989年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在厦门市政府大力扶持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宣传号召下。
我从1989年动工兴建金殿饭店到1993年完工正式营业,历时整整四年,把一座没有水没有电,什么都没有的荒山投资建造成一座由客房部、餐饮部、商业店面、员工大楼四大部分组成的大饭店,地址座落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大门口,总投资陆佰万元。虽然这花了我以前所有累积的资本,但怎么也比不上建造完成功时的喜悦。从开业前一天,由于选择地点正确,再加上秉着诚实信用、服务第一、童叟无欺、真材实料的饭店经营宗旨,饭店生意是异常的火爆,蒸蒸日上,天天客满。营业额每天好几万元,这样的生意对我来说真是安慰。这几年的艰辛总算是有了回报,可谓是“柳暗花明,苦尽甘来”。
在1997年四月份,我接到了厦门众城新景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通知”位于原旧机场大门口“金殿饭店”处于拆迁范围内,对于市政府规划建设、建桥铺路、利国利民工程,作为市民和业主理解和支持,理应让路,这本
无可厚非。可是,从1994年4月份开始到现在,由于拆迁问题(拆与不拆、什么时候拆),我陷入了水深火热、
难以自拔的境地。在这漫长的十二里,我不敢加大投资、扩大经营和重新重修(饭店、洒店业严格要求每三年必须装修一次),
生意每况愈下,营业额从1997年4月份每月上百万下降到1999年每月几万元。1999年10月,就在这苦苦挣扎的时候,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联系上我,说:愿租赁金殿饭店客房部作为员工宿舍,租金每月叁万元,租期越久越好(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需进行装修),双方在租赁期限都不敢承诺太久,只能先租用两年看情况再说(拆迁问题,拆与不拆、什么时候拆),转眼到了2001年10月,租赁合同期满。又是拆迁问题(拆与不拆、什么时候拆),双方经过慎重考虑,租赁合同期限暂定一年,租金改为每月一付。就在这一年,拆迁公司分别通知金殿饭店、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高殿村委会、殿前街道办说这次拆迁势在必行,一定会拆。可是到了后来,拆迁公司又说这次拆迁只拆围墙一角,等到以后再全部拆迁。此时,金殿饭店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已被迫终止合同,金殿饭店损失惨重,金殿饭店只能依靠仅存的几间店面出租维持生活了。拆迁公司如此反反复复,拆与不拆、拆一点或是全部拆也没有明确,搞得我是经营也不行,租赁也不行,十二来“生不如死”,心力交瘁。
在这十二年拆迁过程中,拆迁公司软硬兼施,一方面与业主协商,一方面对业主的正常经营活动进行干扰破坏,例如:调动城市综合执法队,组织不带工牌人员对住户进行威胁,最为严重的是只因为住户回应了一句:“没有业主叫我们搬迁,我们就不搬迁”,就把住户店面供电切断(注:2008年12月25日下午3点)。
在2008年9月份,我再一次接到厦门众城新景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通知”位于原旧机场大门口“金殿饭店”处于“成功大道”二期(机场段)的拆迁范围内。正当我与拆迁公司协商当中,协商未果。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凌晨6点,金殿饭店被强制拆迁。
我从1989年动工兴建金殿饭店至1993年金殿饭店完工营业,历时整整四年,把一座没有水没有电什么都没有的荒山投资建造成一座由客房部、餐饮部、商业店面、员工大楼四大部分组成的金碧辉煌的大饭店,但就是这样的一座大饭店,由于十二年来,拆迁公司的胡作非为和模棱两可的政策,金殿饭店被活生生地搞垮,从此一步步走向没落。
我不灰心,我相信天地有正气,人间有正义,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我总有走出这黑暗日子的一天,在这里,我拜求贵电视台或报社能替我伸张正义替我鸣冤,再次拜求。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