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酝酿发酵,中国经济面临危机
如果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间,中国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隐患也在不断的酝酿发酵。倘若不能够及时缓解和消除,遇到机会便有可能引发动荡,造成或大或小的危机。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面临金融危机,外贸环境十分严酷,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我国出口贸易额面临下滑,严重危及出口企业的生存,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出口企业倒闭。综合格林斯潘、索罗斯、罗杰斯等对经济形势有着深刻认识而又不在政府担任要职的人士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目前的次贷危机仅仅是揭开了一个序幕,更大的金融风暴即将到来。我们将长时间面对恶劣的国际经济形势。
2.银根收缩政策使得众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而且银行贷款利率太高,生产企业的利润减少。银行的巨额利润不会凭空产生,金融资本利润丰厚通常意味着产业资本获利微薄,产业资本利润减少会导致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因此绝不能够认为银行业“高速发展”对整体经济是个好事。
3.2007-2008年股市大起大落,普通国内投资者损失惨重。投资信心空前低落,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程度,不可避免的给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4.房价连年飙升,几乎罄尽购房者的消费能力;教育、医疗同样占用了大量的居民消费能力;垄断部门长期享受超额利润,弊端越来越明显。
少数行业和少数人谋取了暴利就意味着众多行业和群体的利益减少了,整体经济的健康程度因此削弱。这一情况必会引起两极分化,少数人占有大量财富,则大众消费品的需求不足,奢侈品消费兴起;多数人获取的财富低于他们创造的财富,因此无法消费他们生产的所有产品,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只能通过出口贸易进行消化。如果出口受阻,产品就会滞销,引发企业破产倒闭,造成大量工人失业。风险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在不断累积着。
5.物价水平普涨,出现罕见的通货膨胀,居民财富缩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而国家制定的电价和油价长期低于合理水平,不足以反映出成本的变化,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这两个价格牵扯到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牵扯到政治制度,涉及到几乎所有阶层的利益。当前形势下调节水电价格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些因素当中,没有包括汶川地震等天灾人祸造成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只能造成局部的暂时的影响,不会改变经济大势。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则深刻得多。这就好比是手脚与脏腑,手脚断折尚可医治,脏腑一旦溃烂又如何医治?只能防患于未然!
本人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财富的分配环节出了问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太多,用于消费的太少,企业主获得的太多,工人获得的太少;垄断部门获得的太多,普通行业获得的太少。虽然在以前的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方式为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但在全球经济遭遇重创时必会引发严重的危机。历史对此有着十分明确的结论。
对于发生在美国的事情我们能够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那么,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是否也能够认识清楚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补充说明:
从种种迹象看来,政府已对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认识,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种种应对措施,例如:通过修订《劳动合同法》保障工薪阶层待遇,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以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下限来平衡收入差距;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调节房价回归理性水平;降低银行利率;等等。如果形势需要的话,各项措施的实施力度仍会加强。
除这些措施外,我国的外汇储备非常庞大,且正在不断贬值。倘若利用这些外汇代替财政收入,临时性的减免某些税收,可能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附言:看了时寒冰先生的文章,受益良多。在此表达一下我的敬佩之情。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