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国企--江西国企改革逆势而为
我身边的国企
江西省是我梦中向往的地方,那里是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的地方,“军叫工农红军,旗帜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多么鼓舞人心的号角,那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地方,南昌城头的枪声敲响了三座大山的丧钟,瑞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摇篮,人民从那里开始当家作主。从江西走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爱国儿女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了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
如今,江西的国企改革在逆势而为,攻坚克难中终于完成了,人民日报总结说实现了:企业添活力,职工得实惠,社会促和谐!江西省将国企改革工作与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有机结合,通过招商引资,转换体制机制,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活力。整体上市、兼并重组、股权多元、吸收合并、不同的改制模式根据企业性质现状的不同而分别进行,让江西的改制企业活力倍增。文中没有明说改革到底改了哪些体制机制,但从其改革的方法上看,整体上市、兼并重组、股权多元、吸收合并等,核心内容就一条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上,谁进谁退就不知道了。从心底愿望企业添活力,职工得实惠,社会促和谐!是真的。
但有几个问题还是想提一提,一是南钢公司弹簧扁钢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5%,我想南钢有技术、有设备、有市场,有组织管理的经验,自己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乃至发展到大发展,为什么要将股权转让给一家民营企业,它能给南钢带来什么?二是南钢在岗职工1.2万人,离退休退养人员5000多人的重组方案受到职代会全票通过,我表示怀疑,三是分宜县水泥有限公司为什么被收购后就能起死回生,收购是转换体制机制的方法吗?之前它应该也有技术、有设备、有市场,为什么不能生哪?
在我家的周围,方圆不到500米之内,十几二十年前有好几个中小型全民所有制单位,xx市玻璃制品厂,xx市食品厂,xx市制糖厂,xx市晶体管厂,xx市高压陶瓷电容器厂,xx市仪表机床厂等等。很多工人的家就在工厂旁的家属院里,上班最多骑个自行车,真正的“低碳经济”,毛主席的计划经济在这里还计划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直到现在,开发商在这里盖了楼,卖的时候还宣传这里是成熟社区。经过十几年的攻坚,这些工厂都怎样了呢?xx市玻璃制品厂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厂区盖了楼现在住着航空、银行、武警们的家,一墙之隔的家属院里下岗失业的工人们还蜗居在至少30年之前他们当领导阶级时盖得房子里;xx市食品厂当年多红火,月饼、点心、糖果、种类繁多,是我们小孩垂涎三尺的地方,他们也有技术、有设备、有市场,有组织管理的经验,但也静悄悄无声无息了;xx市制糖厂也没了,厂区卖给了xx省公路勘察设计院,盖了几座30余层的高楼,院子修的和花园一样,与xx市玻璃制品厂一样,一墙之隔的制糖厂家属院里的房子显得那样衣衫褴褛;xx市晶体管厂与xx市高压陶瓷电容器厂合并了后,十年前破产了,改名为xx公司(国有独资)后又新生了,两年前又改革了,此时公司在册人员三百多人,上班的有二百余人,有产品,有销路。国资委非改不可,不是要进行研发、制造、销售的改革,而是要在册人员选择滚蛋方式,开了两次职工大会均未通过,国资委下了手段,一个一个过,终于获得方案被通过,(不如南钢,不是全票)一买断二协保三留下(最后还得走),最后有十九人选择留下,不知道这十九人怎样在大力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我想是等着资本家来接受吧。这个厂的前任领导自己办了一个生产同样产品的小工厂,我想应该是受到各地都有的中小企业促进局的青睐的,政府的中小企业促进局正在协调银行、税务、土地、工商、劳动等等等等机关给出各种优惠条件促进这些企业发展,据说可以有增加就业等等等等好处,我又有个问题:为什么政府的中小企业促进局不促进xx市玻璃制品厂,xx市食品厂,xx市制糖厂,xx市晶体管厂,xx市高压陶瓷电容器厂,xx市仪表机床厂这些中小型全民所有制单位,难道他们不会有增加就业等等等等好处吗?是因为所有制吗?xx市仪表机床厂把厂区卖给了开发商,自己在别的地方租厂房生产,现在据说又换了地方,租了一个农家小院进行生产,不知道能放下几台机床,其他的财产设备也不知在哪里发展和巩固着公有制经济。
人民的国企,人民的公有制,什么时候能渡尽劫波?什么时候还你的英名?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