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律师造假门为何演变成罗生门

2025-02-21 观点 评论 阅读

律师造假门为何演变成罗生门

2009年12月17日 今日早报

□ 单士兵

“好律师能不能也是好人”,这是法学家冯象一篇很有影响的文章的标题。现在许多人的内心也有一个强大的疑问,那就是律师李庄到底是不是好人?

李庄是最近极受关注的“律师造假门”事件的主角。此人在律师界绝对算是个角儿,不过,不久前在重庆为龚刚模涉黑杀人案辩护时,他却把自己“弄进去了”。据昨天的《中国青年报》报道,李庄现在仍然拒绝承认自己有罪,并强调“打黑不能毁在程序正义上。我愿意用我的自由换取中国法治建设进步一小步”。

围绕着律师李庄到底是不是好人,这篇报道几乎穷尽了相关涉事人的证词。比如,犯罪嫌疑人龚刚模讲述了许多李庄让他伪造证据、编造谎言的事,并表示他举报李庄本身有立功的想法;龚刚模的亲属也陈述了李庄太多的“劣迹”;李庄的助理马晓军也指认了李庄的相关问题;与李庄一起为龚刚模辩护的重庆律师吴家友还公开发表了《悔过致歉信》。

可是,这两天,很多法学界人士通过分析“律师造假门”的诸多细节,指出其中的重重疑点,认为尚不足以认定李庄在造假。而李庄自己也打出“程序正义”的旗号,拒绝认罪。轰轰烈烈的“律师造假门”似乎正在演变成一个“罗生门”。

“没有法官,没有宣判。谁追求事实真相,谁就是法官”,这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阐释的主题。那部电影讲述的案件,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谁都无法理清事情真相。艺术经典来源于生活真实,而生活往往比艺术更真实更残酷。尽管谁都清楚,真相只有一个。律师李庄到底是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在恪守“程序正义”,还是真的涉嫌伪造证据?

不必讳言,重庆打黑连带着太多的利益博弈,能吸引众多知名律师齐聚山城参与辩护,这体现了法治文明的进步,但也不否认涉黑案中包含着巨大的利益蛋糕。不久前,《南方周末》发表过一篇题为“薄书记何不为律师站台撑腰”的文章,作者郭光东针对涉黑人员的辩护律师遭遇网民辱骂现象,认为应该对那些为涉黑人员辩护的律师给予理解与支持,文章也曾引起较大的争议。现在随着李庄的“出事”,一面是有关“打压律师”的说法被再次阐述,一面是公众对“黑律师”现象大加诟病。律师李庄到底是不是好人,成了难解的问题。

当“律师造假门”事件掉进“罗生门”的陷阱,当人们在揣测律师李庄到底是不是好人,一种最大的悲哀也就随之生成,那就是法治公信力正在受到质疑。李庄到底有没有罪,有待更有力的证据,有待司法尽快作出公正的判决。

标签:律师   造假   到底   好人   辩护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