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的思想和意义1000字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生态文明,并做出系统阐释,定义为: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的顶层思想理论内涵十分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层递释放。在刘惊铎的《生态体验论》中将生态文明定义为从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人类的最优化生存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生,既追求人与元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人与族群的和谐,而且追求人与其身心灵的和谐,最后臻于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生态美善境界。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论述,其中颇具新意的论述如下:
一是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二是将“美丽”纳入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中。报告明确,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三是将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纳入民生范畴。四是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五是构建多种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六是明确“控制线”和制度规范,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外部性,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需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需要通过制度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因此,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其中,“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严惩重罚”制度、“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都是新提法。实施这些制度、采取这些措施,将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七是采取各种“行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八是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报告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方向与新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时刻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使命的伟大政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再一次突出了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地位与重要意义。而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充分论述了物质技术基础与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间的紧密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其中所追求的阶段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培育和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助力中国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打好更高维度、更高层级的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全局发展中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既具有全局性,又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与部署,“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下降近13个百分点……这都构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华美篇章。
未来,中国将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四条主线”进一步布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必将续写新辉煌,翻开新篇章,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挑战,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文图|姜才珅
编辑|赵仲琳
写在文后:汇聚原创思想理论,传播生态正能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