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

2025-02-21 观点 评论 阅读

 

在新中国的外交历史上,产生过很多脍炙人口的外交典故,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就是中美之间邦交正常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出色的外交活动。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前,中美两国做出的努力不止于此。毕竟两个国家对立的姿态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和平交往也不能在一夕之间完成。

除了乒乓外交,美国也为中美之间的正常交往做了很多铺垫,1971年的美国国家事务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就是其中之一。

基辛格访华48小时的时间内,他向前来接待的周总理透露了一点美国的打算,原本积极欢迎美国前来访问的毛主席得知后,对美国的态度也强硬起来,但中美建交的脚步并未停止,基辛格向毛主席传达了什么计划,导致毛主席的态度发生变化,为何又未曾影响中美两国之后的交往呢?

1966年,苏联长期以来坚持的重工业化成效显著,军事实力增强,逐渐在两国争霸中显现优势。敌对的美国不得不重新寻找别的途径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扩大联盟就是其中一项。

美苏争霸漫画

这时的中苏两国矛盾已经愈见加深,除了共同对北越的援助之外,两国之间再也没有任何合作事务。苏联军队在我国北方边境挑起的摩擦事件数不胜数,1968年苏军直接驻扎在外蒙古,在我国漫长的北部边境线上布满了苏联军队。

1969年,苏军直接入侵黑龙江的珍宝岛和七里沁岛,由此爆发了珍宝岛保卫战。面对苏联大军压境、苏联国防部甚至宣称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场面,毛主席机智地把美国这个旁观者拉出来,让苏联忌惮不已。

中苏边境的苏军

这一年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上位,这个急切的巩固自己地位的新总统希望自己能够在任期内做出一件惊天地的大事,改变冷战格局显然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中国与苏联之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让尼克松迅速意识到,如果能够和中国建交,对苏联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的威吓尚未散去,对陷入越战泥淖的美国来说,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1970年10月25日和26日,尼克松分别在白宫接见了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希望他们能够帮忙想中国传递一句话,美国有意与中国走向友好关系。

尼克松

巴基斯坦一直是中国的“老铁”,叶海亚·汗半个月后就到中国会见了周总理,向他转达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想法。尼克松还在口信中暗示,如果中国要进行官方会谈,美国将会派出基辛格前往。

11月14日,周总理再次会见叶海亚·汗,宣称只要美国不再插手中国台湾的事情,那么中国政府很欢迎他们来访问。在叶海亚·汗的来回奔波之中,中美双方对彼此的意图基本了解。

同样地,美国记者斯诺是毛主席和中国政府的老朋友,毛主席12月18日和斯诺谈话时也提到,尼克松想来中国直接坐上飞机就来了,谈得成谈不成都可以嘛,何必总是僵着?

毛主席和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

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日结乒乓球锦标赛期间,中国的乒乓球队向美国队发出了访问邀请,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代表团,中美交往的大门开始打开。

尼克松于5月17日通过巴基斯坦的驻美大使传达了将由基辛格博士前往中国,但特意强调了会谈一定要秘密进行。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想要美国公开行程,不懂他们为何藏头露尾。

毛主席 周恩来

其实尼克松的顾虑有很多,作为一名政客,他首先顾虑的就是自己的名声。如果中美两国不能洽谈成功,那么由尼克松率先抛出的这根橄榄枝就会成为美国政界攻击他的狼牙棒。

若中美友谊成功缔结,尼克松希望这项功绩完全属于他一个人,所以基辛格的名字最好不要出现在中美交往历史的文件上。

从国际大局考虑,苏联和美国的盟友必定不乐意看到中美两国的交往,为了防止他们可能的搅局,尼克松和基辛格有志一同地选择了秘密访问中国这一方式。

尼克松和基辛格

虽然如此大的动向不可能瞒过无所不在的世界各国媒体和政客,但毛主席和周总理还是表示会尽量做到在中国境内保密。毛主席说他欢迎尼克松来访,周总理也欢迎同基辛格博士进行秘密会谈。

1971年6月2日,基辛格把中国的口信交给尼克松时,尼克松激动地取了一瓶陈年白兰地同基辛格庆祝,称这是二战以来美国总统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

尼克松和基辛格

1971年7月1日,尼克松对外宣称派他基辛格越南南方进行调查,基辛格便在越南的西贡停留了三天,又飞到泰国的曼谷和印度新德里,最后抵达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第二次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美国在这次印巴战争中明火执仗地支持印度,基辛格便只在巴基斯坦停留了两天,借口自己肚子疼需要休养,于7月9日凌晨四点半乘飞机前往北京。

同时基辛格的助手、替身和警卫继续留在巴基斯坦迷惑其他国家的视线,甚至飞机越过中巴边界的喀喇昆仑山时,基辛格的飞机还采取了无线电静默的方式躲避苏联和印度的监测。

喀喇昆仑山

而基辛格则在7月9号上午12点15分抵达北京,叶剑英和外交部长黄华率人到南苑机场迎接他。当时北京大街上“打倒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大标语随处可见,虽然基辛格看不懂中文,但陪同的霍尔德里奇是个中国问题专家。

叶剑英等人迎接基辛格

当霍尔德里奇从黄华口中得知标语的真正意思后,内心十分复杂。不过这些标语是毛主席特意叮嘱过不能抹除的,标语的变动势必会引起百姓的疑问和猜测,那么基辛格要求的秘密访华就会泡汤,索性便全都保留下来。

基辛格抵达钓鱼台的国宾馆不到半小时,周总理就行色匆匆地赶过来。双方进行了见面问候和握手时,基辛格明显地表现出了紧张和拘束。

基辛格和周总理

周总理秉持着待客之道,让基辛格先表达美国的看法。基辛格拿出了他事先准备好的足有七八寸厚的稿子,按照上面写好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周总理既没有拿出文件,也没有念讲话稿,而是将早就熟记于心的内容娓娓道来。

当天的会谈进行了七个多小时,虽然双方的意思已经表达完毕,但基辛格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商议尼克松总统访华之事尚未定论

会谈结束已是深夜,周总理仍然乘车前往毛主席所在的游泳池汇报与基辛格的洽谈成果。听到基辛格要求美国在台湾保留少量军队和武装时,毛主席的语气严肃起来:“猴子变人还没有变回来,还留着尾巴。台湾问题也有尾巴,但它已不是猴子,是猿,尾巴不长。”

毛主席和周总理

虽然毛主席幽默地将美国妄图继续插手我国的台湾问题比喻成猴子和猴子尾巴,但这的确是横亘在中美两国之间最基本的问题,之后的访问和建交全部建立在美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内政,概不插手的基础上。

第二天上午,周总理派人带基辛格和美国代表团参观了故宫和长城。基辛格等人一边为神秘东方的身后底蕴而感叹,一边继续忧心双方尚未达成的合作。

基辛格在中国观光

虽然尼克松率先向中国传递示好的口信,但他不希望公开的报道上面出现“美国主动递出橄榄枝”之类的信息,那么之后的尼克松访华之旅如何确定、两国媒体如何向世界公布这个消息就成为洽谈的重要问题。

第二天,基辛格等人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进行会议,这一天的会谈进行了6个小时,双方直到凌晨才终于达成一致,基辛格带走的文件上面写着:

“同时从北京及美国公开获悉,尼克松总统希望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到中国访问,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双方协议达成

7月11日中午12点,基辛格乘巴基斯坦的专机离开北京,远在白宫的尼克松也收到了基辛格秘密发送的急电,上面只有一个代表成功的英文单词。

基辛格离开五天后,中美双方同时公布这一消息,不管世界各国有何震动,中美之间封闭了22年的大门再次向对方敞开了。

1972年2月21日,美国“空军一号”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尼克松和他的夫人一起从舷梯上走下来,同前来迎接的周总理紧紧握手。这一象征性的动作拂去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不肯与周总理握手的阴霾,中美之间的隔绝状态也就此结束。

中国公布的照片

不过由于尼克松的小心眼,这张广为人知的握手照片上只有周总理同尼克松夫妇的身影,其他随行人员都被裁掉,与中国的破冰也成为尼克松本人的功劳薄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国公布的照片

尼克松访问中国的七天时间内,参观长城、故宫、大熊猫等中国特色景观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但两个国家的领导人相会,国际关系和外交往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天下午,尼克松带着基辛格一起进入中南海的会议室。由于这是两国高层领导的秘密会谈,会议室内除了翻译便只有毛主席、周总理和尼克松、基辛格四人。

周总理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举行欢迎国宴,周总理特意拿出30年以上的茅台酒招待他们。当尼克松和基辛格都沉浸在茅台醇厚的香气中时,周总理用一根火柴为他们表演了酒和火的绝妙烟火盛宴。

周总理和尼克松在国宴上

但尼克松却发现周总理虽然与宴会厅上50多位来宾碰杯,杯中的酒却没有减少。尼克松疑惑不已,周总理只能简单陈述了一下理由:年纪大了,医生不许喝酒。

虽然直到3个月后周总理才被查出膀胱癌,但多年的心脏疾病和高血压也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时常在工作中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周总理可爱瞬间

但周总理还是和尼克松干了一杯酒,为中美两国逐渐展开的建交之路而庆祝。2月28日,周总理和尼克松一起飞往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举着酒杯在宴会上激动地发言,称联合公报建起了一座跨越亿万六千英里和22年敌对情绪的桥梁。

《中美联合公报》着重声明了双方最为关注的台湾问题,美国也郑重表示,他们认识到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将不再插手中国内政问题,在台的美军和军事设施也将全部撤出。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时人民日报发布的建交声明

横亘在两国之间最大的问题解决后,之后的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往来都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流程。如今是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当年秘而不宣的活动造就了中美50年来频繁而密切的交往,不管之后发生什么,希望美国能够继续同中国一样,为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而奋斗。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