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整整一个月!北极鲶鱼事件的调查结果出来了?!

2025-02-14 观点 评论 阅读

我们只是想要一个真相,一个公道。

  

 

  文 |希锐

  今天是4月24日。

  距离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调查北极鲶鱼的通告,已经过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说起北极鲶鱼,经常关注时事的朋友,肯定不陌生。

  北极鲶鱼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底。

  当时,我在陶然纪上也针对此事,写过一篇《那条炫富的“北极鲶鱼”,搅起好大的沉渣与腐臭!》。

  这位叫北极鲶鱼的网友,之所以被推上风口浪尖,被口诛笔伐,主要是因为她那一系列奇葩言论。

  她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厥词:

  “一旦过得太好,就会招引来这种不知死活的低贱老鼠,轮回十万次都没法舔一口我的脚”;

  “贬低打压你这种下等人,又何尝不是我发泄的方式,平时确实接触不到你这种底层贱畜”;

  “我只知道我家(存款)有9位数,我想混哪个平台就哪个平台,想在哪个国家就在哪个国家,就喜欢看你们汁性难改的样子,小蜘蛛”;

  “老头(自己退休多年的干部爷爷)……摇身一变穿西装公派美国变华尔街之狼,脸上写了四个大字‘感觉贪了’”;

  ……

  是的,这条北极鲶鱼,在网上大肆发布恨国党式的言论,拽里拽气地号称自己家里有9位数存款,还居然说自己退休多年的干部爷爷“感觉贪了”。  

  

  前有江西周公子“坑爹”,今有深圳北极鲶鱼“坑爷”。

  这位“坑爷”的北极鲶鱼,比“坑爹”江西周公子还要“厉害”。

  她不仅成功地扒开了自己的老底儿,还成功地网暴了全国人民。

  “中国好孙女”,非她莫属。

  针对北极鲶鱼事件,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注意到了网上的消息,并在2023年3月24日发布了通告。

  通告里说:

  “(北极鲶鱼的)言论提及的当事人系我局原货运分局干部钟某某,已于2007年11月30日退休”;

  “我局已就相关信息开展核查,将‘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说实在的,当时我和不少网友一样,看到这条通告,觉得应该很快就能有结果。

  毕竟,在我的理解里,所谓“及时通报”,一般为几天、一两周,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但,让人失望的是: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事情的进展如何呢?

  对不起,所谓的进展,没是没有任何进展。

  仿若此事及相关涉事人员,从人间蒸发一般,杳无音讯。  

  更有趣的是,点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官网账号,会发现其动态还在保持更新,也有不少人留言,但留言区却是一片空白,真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再明显不过了,留言都被屏蔽了。  

  而屏蔽的原因,也不难猜测,这些留言,大多都是跟踪北极鲶鱼事件相关的。

  面对发了通告,就杳无音讯,然后还控评的现象,不少网友纷纷感叹道:

  “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坐等下文,只希望不是猴年马月”;

  “果真还是这个样子,跟过去无异,发个通告了事,然后便不了了之。”

  ……

  这些网友说的过去,是指哪些事儿呢?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许可馨和开大G女(露小宝)开车进故宫事件。  

  

  她们和北极鲶鱼有不少相似之处,即:

  家里似乎都有挺有钱,有关系,有门路;

  都喜欢在网上炫富,并发布一些奇葩、惹人争议的言论、动态。

  同样的,一开始被网友们骂上热搜,有关部门发出通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说许可馨吧。

  事情发生在3年前。

  那时候,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许可馨,被公派出国留学。

  谁知,她非但不感恩,还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系列侮辱国家、嘲讽诋毁医护人员、炫富秀优越感的言论。

  一时惊起千重浪。

  虽然后来公开道歉了,但,私底下的她,却依旧不服。

  她说:

  “冷处理就好了……过三天他们就忘了。”

  而后不久,她依旧我行我素。  

  她甚至“正大光明”地向大家宣告:

  “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妈的钱和人脉,二靠苏州的平台和资源,有幸生在一个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都富裕的城市,至于个人努力跟这些比起来,则丝毫不值得一提。”  

  坦率地说,她的这番言论,映射了当下存在的一些乱象,但,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错误价值观,如此费心费力地倡导“努力无用论”,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结合北极鲶鱼事件,我亦产生了新的思考,那就是:

  许多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虽然物质上确实丰富了,但精神上是真的贫瘠。

  自命不凡,自诩有所谓独立思考批判精神,这也瞧不上那也看不起,实际上,不过是巨婴,炫富骂人,不过是一种极度不成熟的表现。

  进一步说,就是:

  畸形的人格的造就了那种畸形的炫富、偏激的观点和言论,看起来一时得志,不过作茧自缚,因果报应,总会来到。  

  说回到许可馨事件。

  当时,苏州纪委监委官微廉石声音发布公告,表示高度关注,一查到底。

  这条消息得到数十万人点赞、转发和评论,连中央政法委都发表了相关消息,表示高度重视。

  但是!

  就在发布通告的125天后,廉石声音的微博,突然停更了。

  万众瞩目的调查结果,剩下的,只是账号停更后的无尽沉默……

  这着实令人沮丧。  

  许可馨没有因为她的极端言论而受到应有的处罚,相反,她依旧润在国外。

  据悉,当许可馨听说,因为北极鲶鱼事件,自己被再次提及,她还挺得意,发了条动态,说什么“简中互联网好想我,那要不要告诉他们我要去藤校读博了捏”。

  以此来刷存在感,蹭热度,颇有一番小人得志的嘴脸。  

  至于大G女开车进故宫一事,相关过程也大致类似,限于篇幅,这里不赘述。

  想了解这件事情脉络的朋友,网上搜索关键词,就可查到。

  ……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已经发现一个规律了,那就是:

  不少负面新闻初期被炒起来,一时间,网友们是群情激奋,口诛笔伐,好不热烈。

  有关部门,也做出相应通告,并承诺会及时彻查,给民众一个交代。

  结果呢?

  却往往是不了了之,要么控评拉黑,要么甚至干脆停更。

  这就很有意思了,不少朋友表示极度不解:

  既然你口口声声说要及时给民众一个真相,

  那,为啥过了这么久,还是不披露相关信息呢?

  选择沉默不语是个什么事儿呢?

  这样就能息事宁人了么?

  既然早知道如此,为何一开始又要轻言承诺呢?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我觉得有以下3点可能,或导致有关部门后续的不了了之。

  第一,查了,但似乎没发现什么问题,通报出来,会感觉民众不信任,说有关部门弄虚作假,逃避责任,陷入了塔西佗陷阱,所以不发;

  第二,查了,发现确实有挺大问题,但因为上头可能有人,所以最终被压下来了,所以不发;

  第三,压根就没查。所谓发表相关的通告,不过是为了应付一阵,迎合热度,让自己能够有缓兵之计,最终等着热度下去,和稀泥,息事宁人。

  总的来说:

  我觉得三种情况都存在,但后两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些。

  但,不管是那种情况,选择长时间不回应,其实并不可取。  

  1929年,教员在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说道:

  “只有赶快调和敷衍了事,抹去了两方的界线,以归到庸俗的所谓大事化为小事才是退步。……

  我想同志们一定要求这问题的彻底弄清楚,一定不肯调和敷衍,模棱两可,是非不分,而且一定能选择并拥护一种利于党的团结和革命前进的意见。”

  说白了,就是:

  遇到问题,不要遮遮掩掩,而是要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回应众人的期待。

  互联网时代,虽然存在网络暴力等乱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互联网平台,其实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监督手段。

  不过,这个监督手段,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和有关部门进行联动。

  遇到负面新闻,许多网友虽然无权无势,但大多心地善良,指出问题所在,这是好事。

  相应的,有关部门既然针对事件作出了承诺,就要继续推进下去,不然,意义何在呢?  

  对于此,我个人有3点建议:

  首先,既然承诺查,那就最好将相关调查的线索呈现出来,不要只发个通知了事,然后就是长期的沉默;

  其次,对于调查结果,进行如实通告,不要和稀泥,不要混淆视听,不要敷衍了事,更不能用无脑拉黑控评的方式进行回避,前阵子宝马mini的这种做法,就极其拉胯,引起民众的反感;

  最后,有关涉事人员应出来道歉,我们要应针对类似现象,加强立法,完善规则,对于在网上发布极端言论和造谣的人,绝不姑息。  

  其实,老百姓很简单,面对负面事件,我们只是想要一个真相,一个公道。

  不然,选择拖着不回应,其实是在大大地消费公信力,长期以往,会让社会压力进一步加大,并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写到这,有朋友也许会说,你想得是不是有些极端了?

  前阵子那个凉山打工人陈志龙,因为被某公司拒绝,心有不爽,造谣加班事件,有关部门不是一两天内就进行辟谣回应了么?

  没错,但:

  为什么那些有权有势有背景的人,犯了错,有关部门的回应,却总是那么慢呢?  

标签:北极   一个   事件   通告   言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