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卖柑者言》之证件哥、学历姐
或许正因如此,如今凡进口商品又怎一个“贵”字了得,甚至于在“包装”中,我们又挽救了多少即将倒闭\行将倒闭,或已开始进入倒闭清算的他国企业呢?据称是因经济危机陷入严重“危机”的必和必拓,居然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以每股130美元、总约386亿美元恶意收购Potash(加拿大全球最大的钾肥生产商)”;“必和必拓年报显示,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全财年,铁矿石的息税前利润(EBIT)达54%,为其所有产品中最高,其次是石油,息税前利润(EBIT)达53%。”可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不知何时,此种“包装”之风刮进了学历\升学、就业中,学历查三代蔚然成风。有多少人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科研、学术、理论研究?还是为了“消费”学历?还是为了“烨然”光鲜的外衣?显摆、彰显点什么?亦或许是纯粹为了戏耍求职者而获得到某种畸形的满足感?而“证件哥”、“学历姐”不就是在这类的氛围中产生的吗?或许,我们不妨看看自己手中的证书,恐怕也不比“证件哥”少多少吧。真正收得了“玉质而金色”的,不如说是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逐年走高的各类费用,不就是佐证吗?天价、高价的幼儿费,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升学证书”吗?就题为《广州课外辅导价格普涨一成 家长为子女教育投资“不差钱”》的报道来说,哪那里是“不差钱”,不基本都是为了“升学证书”吗?“起跑线”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就是“证书”、“证件”吗?不就是“敲门砖”吗?
或许是如题为《中国教育进入拼爹时代 孩子如同青菜被挑来捡去》、或就业还进入到了“拼爹”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致使“证件哥”才贬了值?此举是不是还会在意无意间将人才扼杀在萌芽中呢?或也可以说,当一个国家的人们从幼儿、中小学、高中、大学就不停的为了考证在学习、在忙碌着,参加工作后还要为一些根本就无关紧要的、甚至是无用的考证奔波,或只是为了评各类职称而学习,他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搞学术、科研、理论研究呢?是否还有心思去搞这样的研究呢?
而但愿“证件哥”的被拒是因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已真正的日趋理性所致,特别是政府部门更应当如此。唯有此,“烨然”的“善藏”才会逐步的消退,各类“枪手”产业也会逐渐消亡,玉质而金色的学术、科研、理论之风才会成为主流。人才也好,大师也罢,何以愁哉?
查看全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