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未乱蜀先乱
这种情况表明,他们对“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并非就是满意的。只不过是被中国武术体管及学院牵着鼻子走罢了,是迫不得已的。一旦他们见到了民间武术的真东西,便眼界大开,幡然醒悟。可见,在认识中国传统民间武术的问题上中国武术体管及学院蒙敝和误导国人之深、之恶,有目共睹。同时,这也表明,中国武术官方之思想并非就是针剌不进、水泼不进的铁板一块。
但不曾想到的是,早在2001年定稿之时,就有四川一些体管及武协官员对笔者《中国武功盘破门》有所微词。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当笔者将此书书稿送至内江市武术体管及武协审阅,并要求其撰写序言的时候,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且无更大的“名份”,于是就建议由当时的四川武术体管高官,即1989年时任内江擂台赛的四川总裁判长来写。笔者电话打过去,殊不知,这位高官以“内部出书不写序”为由而断然拒绝。但此书印出来以后,明显看到书中对“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进行了无情批判。于是,在笔者与四川武术体管的高官之间,自然内江市武术体管及武协的一些人就成了两头挨骂的“龟儿子”。于是芥蒂由此而生。自然就对笔者及书稍有“微词”。但所幸的是,在2007年“资中武庙传统武术擂台赛”时,笔者与这个四川武术体管的高官见面,则共同发出了“重振峨眉武术,盘破门舍我其谁?”呼声。
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笔者先后著文《老子是中国武学及武术散打和文化的缔造者》、《揭示老子武学文化之真缔》、《从老子思想体悟武术哲理》、《论中国“物理”拳种的源流和意义》、《老子武术蜀中寻踪》,等等,发表于报刊,得到了武术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而正本清源,将中国武术的历史上溯到了先秦老子时期。笔者认为,老子集中国先秦阴阳哲学之大成,开启了以“柔弱”和“刚强”来认识世界的崭新方法,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理论,奠基了中国“武学文化”。从中,揭示了“武术”的理论和打法,缔造了“武术”。笔者的这个认识,不啻是对日本人松田隆智《中国武术史略》关于中国武术起源于“黄帝时代”和“原始社会”观点的批判,也不啻是对国家武术体管中心《中国武术史》关于中国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生产劳动,和狩猎”观点的批判。正是如此,大约才扼制住了专家教授在此问题上热衷于著书立说,而实际上是溜须拍马的趋势。这使得自2009年以后,就极少见了此类新书。
虽然如此,尽管在恢复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上透露出了些许希望,但其光亮之稀微、薄弱、暗淡,则是不言而喻。故笔者哀叹:光明已然逝去,光明还会再来?
九、中国民间擂台被洋拳绑架
笔者哀叹是有根据的。因为今天的“中国民间武术擂台比赛”受到了洋拳文化的绑架。
于2005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以“康龙武林大会”的名义搞起了“民间擂台武术比赛”。其规模盛大,仅民间武术门派参赛队伍就达30支多。然而,不懂装懂的现象却依然故我。这使得其打法几乎与“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没有两样,打不出一点中国武术的味道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洋拳文化”绑架了中国民间武术擂台赛的结果。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那么,“洋拳文化”是如何绑架了中国民间武术擂台赛的呢?
这主要就是比赛的“规则”仍然未跳出洋拳文化的巢臼。
比如说,中国传统擂台赛讲“破桩为输”、“倒地为输”、“见血为输”,和“点到为止”,从而完全体现出了“重力更重艺”文化内蕴。而相反,洋拳文化讲“倒地后可以起来再打,直到力衰不能再打,和被打伤、打残不能再打为输”,从中,则完全体现出了“重艺更重力”的文化本质。故“重艺”和“重力”的分野,也就是中西武学文化的分野。
又比如说,擂台规则又辅之以“不分体重级别”,但又“不准打头”和“不准打裆”之规定。这完全是一个拙劣的规定。
因为,就中国传统擂台比赛规则来说,是“准许打头”和“准许打裆”的。这是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对裆的制约均等”的“公平原则”,和“打无禁区”的基础上的。而“康龙武林大会”比赛的“公平原则”是什么呢?显然,它既不是讲诸如“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那样的“体重均等”,更不是讲“对裆的制约均等”。因此,在其“不分体重级别”,和“不准打头”、“不准打裆”之中完全失去了“公平原则”。正由于此,无疑的,就使人高、力大者占了上风。从而使得“弱者更弱,强者更强”,而充分表现出了比赛严重的不公平。
由此可见,正是“康龙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拙劣,和不伦不类,从而导致了“民间擂台武术比赛”的失色,和不伦不类。
不是吗?
康龙武林大会的“民间”打法几乎就与“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打法一样,都没有章法,都依然是蛮打、乱打、浑打一气。故这哪里有一点民间武术的风格和特长?如此,这种“民间擂台武术比赛”,真有“打假”之嫌。因此,对“康龙武林大会”的估计绝对不可过高。
那么,中国擂台比赛,从最底线说,究竟需要哪些规则呢?
这里,有2007年6月“资中武庙传统武术擂台赛”的经验和教训为证,以资说明。
这次擂台赛,它以“倒地为输”、“准许以掌打头”、“着鞋”的裁判规则为主,并形成了“基本无护具”{只穿护身}、“按年龄分组”、“禁止打裆”、“不搞见血为输”等等的规则格局。其结果,四川省武术体管高官评价认为:“这次擂台赛是四川历次比赛打得最好的”。
可见,这些规则基本上突破了“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约束,而基本恢复了擂台武术的传统。
但是,也有教训。由于不讲“见血为输”,这使得擂台上有人被打出了鼻血、牙齿血时,即打出了“挂面伤”时,裁判仍任其继续打下去。其结果,有三人被打断了肋骨。其中,有一人多达3根。而这,就正是不讲“传统”带来的直接后果。因此,对“见血为输”而谈虎色变,完全是自欺欺人,毫无道理的。
还有,对此,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1928年10月在南京的“国考”比赛中,举办方订立了“倒地为输”、“力衰不能再打为输”的“中西合璧”的比赛规则。其结果,第一天在参加较技科的240余名武师中就有二三十人被打伤打残。于是迫使举办方停止了较技比赛而草草收场。其原因,就是致人伤、残乃是取胜的“捷径”,和不讲“见血为输”所致。
所以,当洋拳规则掺和到了“中国民间武术擂台比赛”的时候,这时的擂台就受到了洋拳文化的绑架。其擂台特色和风格就完全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了。
十、中国武术浴火重生
自古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恢复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国武术体管及学院必须复苏良知和理性,反对虚无主义、拿来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此基础上,要做到:
一是要虚心向民间那些真正的拳师学习。
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那种既懂得传统擂台比赛规则又具有民间武术“抢手”经验的真正的拳师,已经屈指可数。而当这辈人逝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将无人矣。故当务之急,是要重新整理国故,挖掘传统。要请那些熟悉传统擂台比赛规则、熟悉民间武术“抢手”,且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经验,和真才实学的武术名师讲学、著书。这才是最紧要的。
二是要潜心研究中国武术。
特别是要批判《中国武术史》等等现行版本的系统观点;要深刻认识老子哲学以及“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和理论。并从中探索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要深刻认识到武术的功用绝非只在于防身和健体,而更在于哲学和智慧、国术和国学。
三是要以中国的文化和规则来统率擂台比赛。
特别是要贯穿“破桩为输”、“倒地为输”、“见血为输”,和“点到为止”的中国传统擂台比赛规则,坚持走“重力更重艺”的路子。以彻底改变洋拳文化绑架中国擂台的现状。
只有做到这些,中国武术方才能够浴火重生,重新赢得世界的尊重,和瞩目。
作者简介:姚文俊,1948年出生,男,汉族,四川省资中县人。内江日报社主任编辑,已退休。内江市武协副主席,盘破门武术名家。研究方向:老子《道德经》与中国武学文化。为立足中国武术、武学,新解老子及其《道德经》,开重新认识先秦思想之先河而独辟蹊径的中国第一人。
盘破门武术网址:http://www.panpomen.com/
查看全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