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看建国60年

2025-03-02 观点 评论 阅读

  新中国成立已经60年了。60年一花甲,是人生的大事,但对一个国家历史而言,60年当然只是一个开局。我生而有幸,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不平凡历程。所以当这一重大节日来到时,心中总是不能平静,总想在这一重要历史关头,写点东西以作纪念。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前30年和后30年。我认为,前30年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后30年是飞速发展而又感迷茫的年代。

     

  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

     

  当 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时候,作为一个刚刚跨入中学大门的我,正排队在操场上聆听着从扩音器中传出来的似懂非懂的湖南口音。这时的我,懵懵懂懂,根本不了解这一时刻的历史意义。但是,我知道,今后的日子是一个全新的日子了。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经历了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虽然我未有机会亲上战场,但我的内心里已经种植下爱国的种子。这棵种子后来生根发芽,支持我渡过了此后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生活,直至现在。

  回过头来看,新中国建国的前30年,我把它归结为是一个充满了理想和激情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无论是镇反肃反、三大改造、整风反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直至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我对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是绝对信任的,是坚决拥护的。只要中央号召,我都无条件的拥护和执行。那时我们心中都是一腔热血,愿意紧跟着党建设伟大的祖国,盼望着祖国早日强大起来,很少考虑到自己。现在有一些“精英”们批评我们那时是“盲从”。的确,我们是在“盲从”党中央、“盲从”毛泽东。然而即使今天回头来看,我也不后悔当时的“盲从”,因为新中国成立来的前30年历史证明,尽管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期间发生过很多甚至很大的错误,但他们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为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追求个人的利益和享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真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们是真正的纯粹的革命领袖。

  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即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很了不起的。建国之初,中国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但经过近30年的高速工业化,我们终成功地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而到1975年,这个工农业的比例倒过来了,工商业占国民经济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倍。即便十年文革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速度也在10%以上。从1952到1976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3180万吨,煤的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6亿1700万吨,水泥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原油的产量从几乎空白增长到1亿400万吨,我国的军事科技有了飞速发展,自力更生研制了二弹一星,建立起了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在交通方面完成了100多万公里的公路,2万多公里的铁路,在文教卫生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而且这些成就都是在国际环境恶劣,通过自力更生节衣缩食的条件下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敢小看我们。中国在全世界受到的尊重,这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100余年来从未有过的。是的,我们为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我认为这个代价是很值得的。我特别感到难能可贵的是,政治上的清明,社会风气的纯朴,都是以前社会所从未有过的,更是现在社会所缺少的。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毛泽东时代说得一无是处,把毛泽东同志说成了中国的“罪人”,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永远无法窜改。新中国的毛泽东时代将永放光辉!

     

  飞速发展而又感迷茫的年代

     

  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揭开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又一段历史。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地出现了名副其实的改天换地的变化。几乎重要的城市和农村,面貌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我们如果用同一地点30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比较,任何人都会为这一变化所惊叹。现在的中国不仅在国际上享有巨大的威望,甚至使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提出了“中美共治”的概念,妄图利用中国来支持它继续统治世界。最有趣的是,近日美国有一个调查机构竟妄称: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这些做法无非是想用一个虚空的名声来利用中国帮助其延长没落的时间,但它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从经济上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极其辉煌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了世界经济的支柱与引擎,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盼着中国来急救。这一切都已是铁板钉钉的现实。这些都已经用不到罗列一大串数据来说明,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认为,这个代价主要是在心灵上的。心灵上的代价与其他代价――如环境破坏等相比,这更加令人忧心。

  现在社会上,人们关心的主要不是国家的未来,而是如何挣钱,挣更多的钱。精神上方向的缺失,给很多人带来了迷茫,同时,使社会上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和官场的贪污腐败。我们的国家是富有了,但我们更幸福了吗?当社会发生工伤者因走头无路而杀死企业领导时,当因工作而患矽肺的农民工不得不开胸验肺时,当很多官员实行“一家两制”(将财产和子女转到国外以备事发时外逃)时,当吸毒、妓女、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大肆漫延时,我们的经济成就又有何最终的意义?

  我认为,当前我们社会上存在两大危机:一是官场的腐败与黑社会的猖獗,另一是贫富差距的扩大与先富者的堕落。这是我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时不得不正视和面对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的党中央在胡锦涛主席的领导下,已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些危机,并且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对此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给予期待。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这一重要时刻,我建议大家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话。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现在发展生产力方面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这是要充分肯定的。但是我们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方面,成绩却是乏善可陈的。这将是我们党今后的主要任务。

  邓小平又说:“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让我们永远记住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话,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勇敢地前进!

     

  居安思危 直面未来

     

  日子还要过下去,而且要过得越来越好。那么,怎么办呢?我认为:必须居安思危,直面未来。

  今年中央决定国庆节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典礼,干什么?我认为这是为了在展示我国建国后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提醒全国人民要居安思危,直面未来。

  我们为什么把阅兵作为重要的庆典?这是为了贯彻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居安思危思想。“居安思危”其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建国60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属目的伟大成就,这一点已为世界所公认。前一阶段,国际上出现了G2(美中共治)的说法,并创造了Chimerica(中美国)这个专用词。。在最近的一次中美战略对话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幕式上讲话,开篇和结尾都引入了“中国文化”。他借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哲言,意喻要开辟中美两国“通向未来的道路”。并说 “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以此作为G2的注释。我们有的同志听了对此喜形于色,飘飘然起来,为中国的崛起得到美国这一超级大国的肯定而欢欣鼓舞。这是很值得警惕的现象。对此温家宝总理曾作了鲜明的回应。他说:“有人说,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错误的。”斩钉截铁,毫无犹豫,表达了党中央头脑的清醒。

  这不由使我们想起建国初期毛泽东与黄炎培之间的一段对话。1945年夏,为恢复陷于停顿中的国共和谈,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 黄炎培 先生与其他五名参政员一起来到延安,在窑洞里与毛泽东有过以下一段对话。这是一场意味深长、石破天惊的对话。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 诸 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面对黄炎培的疑问,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所提出的周期律被称为“历史周期率”。

  在建国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温这一段谈话。因为建国60年来,尽管我们的前进道路曲曲折折,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还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终于在国际上取得了受人尊重的地位,这是令全国人民无限高兴的事情。但我们如果就此骄傲自满,看不到我们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看不到我们面临的险恶环境,那么我们就有可能陷入 黄炎培 先生所说的周期率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从党内民主进而推向社会民主,我们一定就能实现毛泽东在“窑洞对”中所提出的理想。

  我们必须坚定地朝着已经找到的民主新路勇敢地前行。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党才能永远和人民在一起,高举起三个代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旗,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远屹立在世界上,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明灯,和谐世界的保证。

  我们祝福祖国的这一天早日到来!

     

  

查看全部
标签:我们   中国   毛泽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