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孔和尚有话说

2025-02-28 观点 评论 阅读

  所以从古代到现代到抗战到金庸,再到21世纪的新武侠,就打通了一遍。其实要严格地用学术标准来衡量,没有多大造诣。但是我可能起了一点作用,就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了一些学术界的常识,或者是学术界的创见,有些是我自个儿的,更多的是我搬运的。刚才主持人说“搬运”这个词特别好,一个好东西如果没有人搬运,社会怎么进步啊,我有一项工作就是搬运。

  《水浒》是武侠小说的鼻祖

  武侠起源很早,但是标准的武侠小说并不早,所以我们现在不讲武侠的起源,我们说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哪一部呢?这个不能猜,学术界有公论,武侠小说的鼻祖是大家都知道的赫赫有名的《水浒传》。

  今天咱们要涉及的话题——《水浒传》,你一听这名——什么什么传,这不是历史吗?这是从史书而来,你看咱中国有什么传什么传。

  “传”这个词不是 “Story”,它不是简单的“故事”,“传”是直接继承司马迁的《史记》的。《史记》里边有一个文体就叫“列传”,十表、八书、七十列传,司马迁的《史记》等于是写了许许多多英雄列传,把这些列传合起来,合集。

  “传”这个东西没法翻译成外文,翻译过去只能叫“故事”。比如《水浒传》翻译成外语,就翻译成“水边的故事”,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故事of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的。所以说翻译只能翻一个大概的意思,精气神它是翻译不出来的,一说故事就好像俗了,好像看故事会似的。

  传就不一样了,堂堂正正的,不是所有人能入传的。司马迁为什么伟大?他把很多普通人写进传了。比如说本纪,十二本纪,什么人能入本纪?帝王才能入本纪,可是在本纪里边有一篇叫《项羽本纪》,项羽是什么人?项羽是大汉朝的敌人,司马迁是汉朝人,汉朝怎么建立的?是打败了项羽才建立汉朝。

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司马迁》剧照

  可是司马迁竟然把项羽跟刘邦放一块,所以说司马迁伟大,这叫人民史学家,这种范儿今天的学者没有了。司马迁,了不起!

  比帝王低一个等级的王公将相,王公将相的文体叫世家,什么什么世家,但是司马迁写了一个世家,我得感谢他,跟我们家有关——孔子世家。

  孔子是什么人?孔子就一民办教师,孔子自己办一所学校,政府还不承认它,自己私下收学费的,办这么一个学校。司马迁给他列入世家。了不起!

  那么再往下,第三等级的人,省部级干部这些人才能进列传,司马迁竟然写了《刺客列传》,这些不法分子他能写到列传里去,跟省部级干部放一块。

  《水浒》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

  司马迁《史记》当然有很多伟大的地方,我们就说跟这《水浒传》沾边的,什么人能写进传里边。

  我们想想梁山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在政府看来,梁山都是什么人?在法律党看来,梁山是什么人?他们怎么能写传?就有人写了《水浒传》。

  这四大名著不是平白来的,多少朝代多少皇上要封杀《水浒传》,他们那时候不知道施耐庵是谁,知道了就给他销号了,要封杀他。可是为什么封杀不了?老百姓喜欢,老百姓喜欢的作品,你相信,早晚有出头的那一天。

  就像20多年前,全国的语文老师都封杀金庸,只有孔和尚力挺孩子们:孩子们听我的话,坚持读金庸,金庸20年后就是伟大的经典。今天怎么样,今天读金庸是最高雅的行为,一般孩子还读不懂了,今天读过金庸的都知道占便宜了,都受了益。

  所以《水浒传》几百年来一直活跃在人们心中,活跃在茶馆里、书场上,活跃在各种戏曲舞台上。茶馆说书经常说水浒,由原著改成评书、大鼓等各种形式。

  潮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就是水浒传的内容,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

  比如说评书、评话,把《水浒传》里的一些人物给拿出来,单独讲它的列传。比如讲宋江可以讲十回,叫宋十回;讲武松的叫武十回;还有鲁智深可以讲鲁十回;林冲可以讲林十回。

扬州评话曲艺大师王少堂先生

扬州评话了不起的艺术家王少堂先生,那是这一百年来中国有名的曲艺大师。王少堂在扬州评话的地位,就像侯宝林在相声界的地位是一样的。

  王少堂有一回说书,正说到武松来到狮子楼,要上去斗杀西门庆,正说到这,家人来报信,说不好了,带来一噩耗,老母亲在家乡去世。一听这不行啊,赶紧就得结束回去奔丧。

  那时候交通不便,这一来一往就得一个月,还是少的,怎么办?这书正说着呢,他就嘱咐他徒弟,说你替我接着往下说。接着往下说没问题,但是他第二句话很厉害,他说我一个月以后回来,我回来的时候,我从武松上楼开始说。他已经说到武松来到楼下了,下边武松就要上楼了,他给徒弟留了一个月的任务,回来从这接着说,他就回去奔丧去了。

  这徒弟了不起,这一个月就东拉西扯,反正这武松不能上楼,这一个月西门庆还活着,西门庆多活了一个月。了不起!一是说扬州评话了不起,王少堂和他徒弟了不起,同时也证明《水浒传》的空间有多大,一般的书撑不起,你再东拉西扯,能扯出什么来?能扯出一个月来,这就是叫经典的魅力,伟大作品就有这个范儿。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是讲不完的,说书的说不完,唱戏的唱不完,学者研究也研究不完。我不是古代文学专家,我们中文系有专门研究古代小说的,有专门研究“三国”的,有专门研究“水浒”的,但是我相信他们也永远研究不完。

  评水浒运动

  我们谈《水浒》可以从许多角度谈,谈英雄,谈武功,谈语文,谈投降。

  在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中,《水浒传》得天独厚,有一些中年以上的朋友才知道,1974年到1975年,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咱们中国开展过一场轰轰烈烈的“评水浒运动”。所以说很多古代作品是现代给它的地位。

当年的《人民日报》上刊发

《开展对<水浒>的评论》

  大家记住是“评水浒”不是“批水浒”,下面三个字是“批宋江”——评水浒批宋江。为什么批宋江呢?说宋江是投降派。当然这是借古讽今,是为了不让我们党像苏联那样有一天崩溃了。

  苏联共产党就被毛主席说中了,后来它就成了宋江。我们共产党现在为什么还巍然屹立?社会上很多人有很多意见,对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有意见,但是共产党还巍然屹立,这跟我们党发展路途中进行了很多努力和自我批判是有关的。所以苏联垮了,咱们是跟苏联学的,可是咱没垮。

  那一场评水浒运动,客观上大面积地普及了《水浒传》这部作品。书店里卖的《水浒传》印得特别精美,如果有收藏《水浒传》版本的,我建议你一定要弄一套,评水浒时候的三卷本,绿皮白字,《水浒全传》120回的。

  文革时候的出版物质量是一流的,连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没有,因为那个时候的所有文化工作是人们用赤胆忠心做出来的,不是为了挣钱,今天为了挣钱错误百出,今天的书没法看。我顺便给那时候的书做个广告。

  那个时候“谈水浒”主要是谈投降,当然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是做学问的,搜检一下关于《水浒传》的论文,远远超过其它几大名著的论文,比《红楼梦》还多。当然其中研究投降这个问题的,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查看全部
标签:水浒传   水浒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