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新闻摘编:叙利亚或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导火索,中俄或阻止。

2025-02-28 观点 评论 阅读
叙利亚已成为中东冲突的核心。美国针对叙利亚采取的行动,是否利比亚战争爆发前情景的重演,美国和北约是否会进行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之外的第四场战争?   

  孙立昕   

  4月30日,叙利亚总理阿德尔·萨法尔表示,叙政府将在未来几周内制订全面改革计划,以响应民众的诉求。改革计划将涉及政治、安全、司法改革;经济改革和社会政策改革;行政改革和政府工作改革等诸多方面,但目前叙利亚局势仍然没有缓和的迹象。   

  自今年3月15日以来,叙利亚发生了大规模民众示威游行。迄今示威活动已经从南部的德拉省蔓延至全国多个地区,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叙利亚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双方的流血冲突已经造成将近400人丧生。叙利亚安全局势的不断恶化,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让人联想到西方正在利比亚进行的军事干预,疑问不禁悠然而生。   

  小国中的最大国   

  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被国际社会称为世界小国中的最大国家,因为这个有18.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阿拉伯国家虽然面积不大,但一直是古代世界的心脏,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是各大国逐鹿中东的目标。在1946年叙利亚获得独立以前,奥斯曼帝国曾对当地进行长达4个世纪的占领,法国也统治了将近25年。   

  叙利亚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是中东地区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叙利亚本身资源丰富,除了物产丰富、多种地形、良好的气候外,叙利亚丰富的文化和战略位置是造成叙利亚相继成为外国占领对象的直接原因。   

  叙利亚是多民族国家。其中约90%是阿拉伯人,叙利亚约有150万库尔德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0%,库尔德人是叙利亚最大的少数民族。   

  半世纪家族统治   

  阿萨德家族已经统治了叙利亚将近半个世纪之久。叙利亚已故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的家族在阿拉维穆斯林少数派中世世代代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阿萨德之子巴沙尔继承父业,确保阿拉维派继续在叙利亚发挥阿萨德自1970年在一场未流血的政变中夺取政权以来一直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为老总统阿萨德的继承人,现任总统巴沙尔的政治权威、政治经验和执政能力等都无法与老总统阿萨德相提并论,同时还受到政治元老派及其亲信的多方制约。巴沙尔培植的亲信势力羽翼尚未丰满,尚无力与元老派分庭抗礼,出台的内政外交新举措也受到制约,难以改变叙利亚旧有的政治格局与经济格局,难以有效推动叙利亚社会的发展进步。   

  叙利亚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大多数国有企业面临管理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和亏损严重等困难。金融、税收体制严重滞后,私营企业想得到贷款困难重重,企业逃税现象也普遍存在。政府部门腐败问题严重,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作风盛行。叙利亚政府内部高层对如何进行经济改革一直存在较大分歧,推行改革面临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层层阻力,多方原因使得叙利亚经济增长长期受到严重制约。   

  民众不满巴沙尔家族的贪污腐败。巴沙尔的弟弟马希尔的贪污腐败问题一直都为社会所熟知。他的叔伯兄弟等都掌控着叙利亚的垄断行业和要害部门,不同程度地涉嫌贪污腐败,对巴沙尔总统的威信造成负面影响。当叙利亚发生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后,政府声称骚乱的幕后黑手是伊斯兰激进分子,但反对派则表示:半个世纪以来,叙利亚已经变成家族企业。总统、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和情机构垄断了政权,对异己思想的丝毫苗头进行镇压。人民对此已经感到厌倦。   

  自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活动以来,叙利亚政府采取了多项推动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以及解除紧急状态法案,来缓解紧张局势。   

  动荡震颤全中东   

  叙利亚目前正经历着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未有过的动荡,其国内的危机也会对中东地区力量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叙利亚政权不能控制国内骚乱,叙利亚的对外影响必然会减弱,并将在整个中东产生巨大反响。   

  叙利亚是伊朗盟友,也是黎巴嫩真主党和加沙的哈马斯等极端组织的支持者。在与以色列的关系问题上,巴沙尔总统继承了其父的双轨战略,表示愿意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以换取以色列全面撤出戈兰高地,但同时表示如果外交方案失败了,他随时准备投入战争。   

  叙利亚发生局势动荡,以色列心态复杂。一方面以色列认为,伊朗、叙利亚联盟关系会受到削弱;另一方面以色列认为,叙利亚还没有出现能够取代巴沙尔的政治人物,如果叙利亚陷入持续的混乱和分裂,则叙国内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会伺机抬头,最终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更大威胁。   

  叙利亚局势是否稳定,还关乎中东地区一系列热点问题的走向。   

  一是在伊拉克问题上,叙利亚与伊拉克边界接壤,叙利亚政府能否继续封锁叙伊边界,严格限制反美武装人员从叙伊边界进入伊拉克,对于伊拉克局势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叙利亚政府能否继续限制和约束受其支持的哈马斯武装人员,促进巴以和平进程继续向前,稳定巴以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叙利亚政府能否继续约束和限制黎巴嫩真主党的活动,促进黎以和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四是由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特殊关系,叙利亚对黎巴嫩的政治走向也有重要影响力。   

  尽管美国和其他西方官员长期以来一直对巴沙尔的国际策略感到不满,但巴沙尔总统还是个外界熟知的人;如果继任者在以色列与中东和平问题上的态度更极端,那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以色列以极大的敌意看待叙利亚及其两个主要盟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黎巴嫩什叶派抵抗运动真主党,美国也对它们保持警惕的怀疑。该地区的许多领导人一直认为,德黑兰-大马士革-真主党轴心是反对以色列和美国霸权的唯一堡垒,叙利亚是该轴心的中枢。由于拥有华盛顿的支持,以色列试图粉碎真主党(显然通过2006年入侵黎巴嫩),并拆散叙利亚和伊朗。如今,叙利亚的盟友或许会采取危险的冒险行动,因为他们试图制止美国和以色列获益。   

  叙利亚政府对国内库尔德人的自治要求一贯坚决拒绝,土耳其担心如果巴沙尔政府被推翻,叙利亚的库尔德人会乘机谋求分裂,从而鼓舞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分裂主义运动。   

  局势发展不确定性   

  4月2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应美国要求,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总部紧急召开叙利亚问题特别会议,以26票赞成、9票反对、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批准一项由美国发起的决议,谴责叙利亚对示威民众使用致命武力。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等国投下反对票,认为决议草案干涉叙利亚内政,在人权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同日,美国宣布对叙利亚情机构和高官实施制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不在名单之列。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总统令,上述个人和实体在美国拥有的任何形式的资产均遭冻结,美国公民不得与他们实施交易。   

  美国针对叙利亚采取的行动,正是利比亚战争爆发前情景的重演,美国和欧洲大国是否会进行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之外的第四场战争,叙利亚或将沦为下一个利比亚?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之所以对叙利亚如此上心,与叙利亚所处的战略重要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对于美国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叙利亚与伊朗的关系一直非常密切,而美国更将叙利亚称为伊朗的战略后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叙利亚局势发生变化,同样可以波及伊朗,而这正是美国在中东的最大战略目标。   

  叙利亚与美国关系不睦由来已久。美国认为,叙利亚长期支持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破坏美国积极推动的中东和平进程;9·11事件以来,美国将叙利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黑名单;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认为叙利亚为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提供支持,窝藏恐怖分子,默许和纵容恐怖分子穿越叙利亚伊拉克边境,直接威胁驻伊美军的安全;美国认为叙利亚通过支持真主党来操纵黎巴嫩局势;另外叙利亚与伊朗结成特殊关系,构成对美国中东战略的重大威胁等。   

  因此,美国一直将叙利亚视为阻碍其中东政策的绊脚石,出台了一系列政治孤立、安全围堵和经济制裁等措施,对叙利亚进行打压。   

  当前,叙利亚虽然发生内部动荡,但是还不太可能成为继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之后再受美国军事打击的国家。因为美国目前仍然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乱局中,美国需要修复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从而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和布局,如果美国再打击叙利亚,则美国在中东的处境将更加困难,对奥巴马的第二任期竞选也毫无益处。因此美国现在对叙利亚的乱局还在观望,对叙利亚的制裁也是留有分寸。更重要的是,叙利亚毗邻以色列,冲突或政权更迭将直接影响以色列,进而影响中东总体格局。   

  而叙利亚政权也对当前中东局势的剧烈变化和自身安全所面临的重重危险有着深刻认识,正在竭力化解内部挑战与外部威胁,努力维护政权稳定和国家安全。叙利亚未来局势的发展仍存在不少变数,目前的抗议浪潮究竟能否撼动阿萨德政权也尚不明确,毕竟示威者也没有提出要巴沙尔下台,军队也不可能掉转枪口指向总统。叙利亚能否实现稳定,也关乎中东局势的稳定和诸多中东热点问题的走向,因此国际社会也期盼着叙利亚能够早日恢复稳定,期盼中东局势能够走出动荡,迎来和平。   

  (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新华网大马士革10月7日电 (记者 拱振喜)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库尔德未来运动”7日说,该组织发言人马沙勒·泰姆当天在北部哈萨克省卡米什利市遭到身份不明的人员袭击身亡。

  

  “库尔德未来运动”负责人士当天在同新华社记者进行电话联系时说:“泰姆与他的儿子在卡米什利市乘坐出租车时遭到身份不明人员的袭击。泰姆已在医院去世,他的儿子正在接受治疗。”

  

  叙利亚通讯社道说,泰姆遭到恐怖分子袭击身亡,而叙利亚革命库尔德青年协调联盟声称,叙利亚安全机构对此要承担责任。

  

  现年53岁的泰姆是“库尔德未来运动”创建人,他曾参加10月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的叙利亚反对派会议,并参加反对派全国委员会的组建工作。

  

  当天,数千名叙利亚民众走向街头举行游行抗议活动,呼吁打倒现政权,并表示支持反对派全国委员会。叙利亚人权组织说,在大马士革农村省杜马市、霍姆斯市、哈马省农村以及哈萨克省卡米什利市都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至少15名平民死亡。而叙利亚通讯社道说,3名武装分子被打死,多名警察受伤。

  

  根据联合国的最新统计,自今年3月中旬叙利亚爆发抗议活动以来,已造成2900多人死亡。叙利亚副外长米格达德7日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下设的“普遍定期审议工作组”对叙利亚的人权状况进行讨论的会议上作解释性发言时指出,自叙利亚动乱以来,已有1100多名安全人员死亡。

  

  据半岛电视台道,叙利亚多个地区民众7日举行游行示威支持反对派全国委员会。叙利亚安全部队在多个地方向示威者开火并施放毒气,现已造成9人死亡、27人受伤。

  

  联合国安理会4日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该草案没有获得通过。叙利亚总统政治和新闻顾问沙班5日说,这将有助于叙利亚恢复安全与稳定和深化改革。沙班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等国所进行的制裁是“破坏性的”,“欧洲对叙利亚的制裁实际上是对叙利亚人民的制裁。”

  

  新华网日内瓦10月7日电 (记者 杨京德 刘洋)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何亚非7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负责普遍定期审议工作组第12轮会议上阐述了解决叙利亚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何亚非说,中方高度关注叙利亚局势的发展,认为解决叙利亚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叙利亚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和更多流血冲突,推动叙利亚局势尽快走向缓和;第二,积极推进由叙利亚主导的、具有包容性的政治进程,以化解叙利亚当前危机;第三,叙利亚政府尽快落实改革承诺,叙利亚各方建设性地参与政治进程,使叙利亚局势早日恢复稳定;第四,国际社会的帮助应是建设性的,应有助于缓和叙利亚紧张局势,有助于推动政治对话化解分歧,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更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特别是不干涉内政原则。

  

  何亚非指出,中国主张在人权领域进行建设性对话与合作,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公正、客观方式开展工作。反对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在人权问题上搞施压对抗和点名羞辱。

  

  何亚非说,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何亚非表示,中方注意到叙利亚在促进和保护人权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希望叙利亚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民众的各项人权,早日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权事业的全面进步。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负责普遍定期审议工作组3日至14日举行第12轮会议,审议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多哥、冰岛、摩尔多瓦、叙利亚、乌干达等16个国家的人权状况。

  

  中新网10月8日电 综合道,美国白宫7日呼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现在下台”并警告他正带领叙利亚走向“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叙利亚领导层应该在国内进行改革,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将被迫下台。

  

  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在一份声明中谴责当局杀害反对派领袖马沙勒•泰姆,称这再次显示出“阿萨德政权承诺进行对话和改革的空洞”。

  

  叙利亚当局5日曾表示,叙利亚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实施改革,政府将致力于扩大民主,但叙利亚的民主将符合本国国情。总统阿萨德5日还签署政令,确定12月12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地方议会选举。

  

  卡尼在声明中说:“美国强烈反对对和平反对派直接使用暴力,我们将站在值得享有他们普遍权利的勇敢的叙利亚人民一边。”

  

  “今天的袭击证明了叙利亚当局在国内打压和平反对派的最新企图。在带领叙利亚继续向这条非常危险的道路前行之前,阿萨德总统必须现在下台。”

  

  叙利亚反对派组织“库尔德未来运动”发言人马沙勒•泰姆当天在北部哈萨克省卡米什利市遭到身份不明的人员袭击身亡。

  

  现年53岁的泰姆是“库尔德未来运动”创建人,他曾参加10月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举行的叙利亚反对派会议,并参加反对派全国委员会的组建工作。

  

  针对叙利亚目前的国内形势,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叙利亚领导层应该在国内进行改革,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将被迫下台。

  

  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和其它国家一样希望叙利亚停止流血,并且将这一立场传达给叙利亚领导层。

  

  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安全会议上说:“我们通过自己的渠道积极与叙利亚领导层交往,我们要求叙利亚领导层进行必要改革。”

  

  他强调:“如果叙利亚领导层不能进行这种改革,那么它将不得不下台,但是作出这种决定的不应该是北约和个别欧洲国家,而应该是叙利亚人民和领导层。”

  

  今年3月中旬以来,叙利亚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游行抗议活动,并引发示威者与安全部队之间的流血冲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办10月6日表示,叙利亚安全部队以及要求民主的抗议者之间的暴力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又有所增加,目前已超过2900人。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加季洛夫4日说,联合国安理会当天就西方国家提交的有关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俄罗斯将不会投赞成票。

  

  加季洛夫说,西方国家提交的决议草案可能使叙利亚受到制裁,草案中没有不干涉叙利亚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武力干涉叙内部事务的相关条款,也没有要求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进行政治对话的相关内容,这是俄罗斯不支持该草案的主要原因。

  

  他说,这一决议草案没有考虑到俄罗斯提出的所有关切,俄无法接受也不可能支持该草案。俄方认为,需要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一份让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开启政治对话进程的决议草案,因为政治对话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唯一途径。

  

  4日,一份由英法等欧盟国家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未获通过,俄罗斯和中国投下反对票,印度、南非、巴西和黎巴嫩弃权,美国和安理会一些欧洲成员投赞成票。

  

  “通过对话解决危机”

  

  当天表决的决议草案由法国、英国、德国、葡萄牙四国联合起草,并得到美国支持。草案对叙利亚当局进行了强烈谴责并对其提出了诸多要求。在投票前,由于俄罗斯表示将投否决票,欧洲四国对草案文本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和部分官员立即采取制裁措施的表达。

  

  最后表决结果为,俄罗斯和中国投下反对票,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

  

  表决结束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说,当前这份决议草案一味对叙利亚施压甚至威胁使用制裁,不利于叙利亚局势走向缓和。因此,中国投反对票。中国呼吁叙利亚各方应避免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希望叙利亚落实有关改革承诺,推动局势尽快走向缓和。李保东还强调,中国主张尊重叙利亚国家主权和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叙利亚危机的草案。

  

  5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此再次重申中方立场,呼吁安理会采取有助于缓解叙紧张局势的政策,通过政治对话化解分歧,维护中东和平与稳定。

  

  美英代表愤然离席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说,这份草案中含有的威胁制裁意味“不可接受”。丘尔金强烈批评北约组织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担心这种情况可能在叙利亚重演。但西方国家先前否认会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

  

  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巴沙尔·贾法里当天面向安理会成员国发表演讲。他指责西方国家“煽动”在叙利亚的暴力活动,并非“出于人道主义目的”。

  

  会议中,美驻联大使苏珊·赖斯率领美国代表团离席。英驻联大使马克·格兰特随后也离席。表决后,赖斯说,美国对安理会没能就“地区和平与安全面临的威胁和道德挑战”采取措施感到“愤怒”。

  

  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也称对表决结果感到失望。美国和欧盟将各自通过针对叙利亚政府的制裁措施。

  

  综合新华社电/专稿

  

  解析

  

  中国俄罗斯为何说“不”

  

  观察家们认为,中俄之所以否决对叙决议草案,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首先,这一草案片面向叙利亚施压,却并未鼓励其通过政治对话妥善解决分歧。俄方代表丘尔金说,俄罗斯不能同意对大马士革单方面的指责,也不能接受对叙的最后通牒式威胁。中方代表李保东也表示制裁可能导致叙利亚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其次,这份决议草案如果获得通过并被付诸实施,将会沦为外国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工具,并成为叙利亚内战的导火索,这是大部分国家都不愿看到的。

  

  最后,北约曾利用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对利进行军事干涉,俄罗斯担心同样的事情会在叙利亚重演。

  

  尽管中俄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但两国都呼吁叙利亚积极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解决分歧,争取早日回到和平与发展的轨道上。

  

  环球网道:

  

  据伊朗媒体10月4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近日在与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交谈时表示,如果遭到北约或美国攻击,将用导弹“覆盖”以色列。

  

  伊朗媒体披露称,阿萨德总统告诉达武特奥卢外长:“如果大马士革(叙利亚首都)遭遇疯狂的行动,我会在6小时内转移数百枚火箭弹和导弹到戈兰高地,朝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发射。”同时,阿萨德还向美国发出警告——除了以色列会立即被攻击外,在几个小时内,“伊朗将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舰,并且,美国和欧洲的利益也将同时被列为袭击目标”。

  

  自3月份以来,叙利亚不断出现反对阿萨德政府的抗议活动,据信已经造成3000人死亡,美国与北约表示,如果阿萨德不停止武力镇压行为,国际社会将对其采取行动。阿萨德这番言论是达武特奥卢外长替美国和北约传递上述信息时发表的。

  

  同时,伦敦一家阿拉伯语纸4日称,叙利亚各大城市3日举行大规模的游行,支持叙反对派“全国委员会”在伊斯坦布尔成立影子政府的决定。在大马士革的示威活动中,叙利亚前领导人哈菲兹·阿萨德的一座雕像被推翻,这种事在大马士革尚属首次发生。

  

  叙利亚主要反对派团体2日宣布正式组建联合阵线性质的“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目标是推翻总统阿萨德领导的政府。美国对委员会的成立表示欢迎,并有美国官员称阿萨德的统治即将结束,该委员会的成立给了叙政府最后致命的一击。

  

  环球网记者王欣道,联合国安理会于10月4日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中国投下反对票,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俄罗斯之声网站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对此发表文章指出,中俄投下的反对票将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避免了全世界可能经历的灾难性后果。

  

  俄罗斯之声文章指出,联合国安理会两个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和中国——在对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进行表决时都投了反对票。这一举动引起了强烈反响。大马士革对两国投了反对票表示欢迎,并强调说俄罗斯和中国站在了反对非正义的人民一边。西方政客则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统一立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批评声最高的当属美国政客。虽然该决议由法国、英国、德国和葡萄牙提出,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措辞却最强硬,“似乎她准备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强加给叙利亚人民”。希拉里在多明尼加共和国访问时甚至声称,“那些投了反对票的国家应当向叙利亚人民以及所有为世界自由和人权作斗争的人做出解释”。不惜任何代价推翻阿萨德政权——西方对自己的这一目的甚至都不加隐瞒——不仅会对中东地区,而且也会对全世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文章援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佳宁的话说,实质上这是一个可能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俄罗斯和中国让中东避免了一场大战,因为很显然,如果西方盟国干涉叙利亚内部事务的计划得逞,那么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就会是这种干涉的继续。伊朗也不会袖手旁观,也会站到叙利亚一边。也就是说,一场持久的、其后果难以预料的战争将爆发。

  

  据这位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的意见,在中东许多大国利益交织在一起,又有许多具有核潜力的国家。这里的冲突一旦升级势必导致全球性对抗。那些今天被“利比亚事件”冲昏头脑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

  

  文章评论说,俄罗斯和中国投否决票的决议草案的基调实际上是冲突,没有认识到中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火药桶这一事实。决议只单方面指责大马士革,而对诉诸武力、甚至都要开始动用恐怖手段的叙利亚反对派却只字不提。西方国家实际上在促使叙利亚爆发大规模民族和宗教冲突。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切夫说,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也在逐步实施改革,但西方却视而不见,而是坚持用武力的办法解决问题。在取消一党专制、组织民主选举、以及为媒体提供更大自由方面有许多法律可遵循。置渐进的方案于不顾,而是一味地诉诸革命手段,是不明智的。这也就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安理会采取了一致立场的原因。外部势力对叙利亚施压只能导致新的流血冲突,新的动荡、新的悲剧。

相关文章 从北非西亚变局看霸权主义新表现叙利亚终难逃脱“利比亚模式”事实胜于雄辩:看看到底是谁在破坏和平谁是制造叙利亚大屠杀惨剧的真凶和幕后推手新一轮打压叙利亚狂潮 无真相就没有正义点燃叙利亚战火 军火商的利润与世界动荡美欧民间机构强力渗透叙利亚田文林:卡塔尔的“拿破仑情结”美国“新干涉主义”动向观察西方舆论战正打垮叙利亚:叙高层饱受谣言之苦田文林:叙利亚政局出现“软着陆”可能?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15日-18日叙利亚通讯社道
标签:叙利亚   美国   俄罗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