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再谈西路军全军覆灭的责任问题

2025-02-28 观点 评论 阅读
  

  再谈西路军全军覆灭的责任问题  

  

  康秀峰  

  

  网载;改革开放后在陈云,李先念的主张下在邓的支持下,使蒙冤三十多年的西路军全军覆灭的问题得到澄清。由于有当事人和徐帅的《血战河西走廊》之书回忆,把西路军全军覆灭的责任全推在毛泽东身上,为张国焘等洗涮了罪责。这不仅是开脱张的责任,而且是巧妙地否定两河口政治局会议后到延安的无数次政治局会议和常委会议的正确性,也无形中否定了这期间的中央。还有人说西路军全军覆灭是毛泽东借机清除有实力的异已。这无疑全违背了历史事实,所谓的回忆也无疑全违背了历史事实。事实真相又如何呢?先从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说起。  

  

  史载:  

  

  长征到1935年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正式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目的明确两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目的,决定两军会师后北上。会议上张国焘和他的支持者,一直力主西进去青海,深入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未获通过。张国焘说:“我保留自己的意见,坚持主张到川康边境去创建根据地。”因此,两河口会议虽然作出了北上决定,张国焘则是根本不去执行。  

  

  所以,29日 在两河口又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泽东发言指出:日军进攻北平,明显地要侵占华北。日本帝国主义想把蒋介石完全控制在手下。党对时局应有表示,应发表文件,并在部队中宣传抗日,反对放弃华北,以动员群众,并指出: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可以把创造苏区放在更加巩固的基础上,这是向前的方针。我们战争性质,不是决战防御,不是跑,而是进攻。根据地是依靠进攻发展起来的。我军必须高度机动,集中兵力,把主力集中在主攻方面,要迅速打退敌人,占领甘南,建立根据地。并特别强调:今天决定,明天即须行动。这地区条件太坏,后退不利,应力争6月突破,经松潘到决定地区去。提出:"统一指挥问题,责成常委、军委解决"。会议确定了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对张国焘的错误主张进行了批坪。  7月18日 政治局又在芦花召开的常委会议,会议为团结张国焘北上,同意周恩来辞去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治委员。  

  

  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在毛儿盖召集四方面军军以上干部会议,非法审查中央路线,公开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党中央于1935年8月15日电示张国焘:“一、四方面军主力,均宜走右路。左路阿坝只出一部,掩护后方前进”,“目前应专力北向”。19日,张国焘致电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一面同意中央15日的行动计划;一面却强调攻取阿坝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统一战略思想,1935年8月20日,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红军主力的发展方向问题。  毛泽东指出:我们到达夏洮地区以后,有两个行动方向:一向陕西,一向青海、新疆、宁夏方向。毛泽东认为,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其理由有四点:1.从敌情来说,如我们向黄河以西,敌人则在黄河以东筑封锁线,把我们限在黄河以西。这个地区虽然大,但多是草地、沙漠、人口也很少,将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要迅速攻破敌人迫我向黄河以西的封锁计划,第一步占洮河流域,第二步占天水一带,第三步在平凉一带击敌,向陕西发展。求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2.从地形来说,由兰州至潼关一带地域广大,我们需要在广大的区域建立政权,创造后方。3.从经济条件来说,西北要比黄河以东差,同时气候寒冷,给养困难。4.从民族条件来说,黄河以西大部是回、蒙族,汉族很少,我们到西边去,只能扩大回民的人民革命军,而不能扩大红军本身。将来向东大大发展时,后方应移到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的地区去。认为向东是转入新的形势;向西是军事上及政治上的退却。这个问题是关系于前途的关键。为达到这一战略目的,左路军一定要向右路军靠拢。但与会者也充分估计到左路军不来与右路会合的可能性。毛泽东作会议讨论结论时再次强调:向东向西是一个关键。如果不采取积极方针,将要给敌人迫向西。所以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向东的方针。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1935.9月9日上午,張國燾給陳昌浩來了份密電,命陳昌浩率右路軍立即南下,並提出“徹底開展黨內鬥爭”。葉劍英立即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張聞天、博古立即趕到了三軍團駐地巴西,連夜召開了政治局緊急會議。毛澤東認為,在此種危急關頭,再繼續說服、等待張國燾率領左路軍北上,不僅沒有可能,而且會招致嚴重後果。為了堅持北上建立川陜甘根據地的方針,同時為了給整個紅軍北上開闢道路,會議決定採取果斷措施,立即率紅一、三軍、軍委縱隊一部,組成臨時北上先遣隊,到阿西集合,繼續北上,向甘南前進,並通知已到俄界的林彪、聶榮臻,行動方針有變,要一軍在原地等待。會議委託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9月10日淩晨黨中央率直屬縱隊離開巴西地區向甘肅俄界進發,同時發佈《為執行北上方針告同志書》。于9月11日晚陸續到達甘南俄界(今甘肅迭部縣高吉村),與先期到達的紅一軍會合。  

  

  這次匆匆開始、匆匆結束的會議就是著名的“巴西會議”。巴西會議又一次將紅軍從危機中解救了出來。巴西會議是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一次關鍵會議,在中共黨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1935.10.19日 率陕甘支队到达陕西省保安县吴起镇。电彭德怀,告之第1纵队已进抵吴起镇,要求第2、第3纵队明日 向吴起镇靠近,并指出:"吴起镇已是苏区边境,此地以东即有红色政权,保安城闻有红色部队,但吴起镇、金汤镇之间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装百余守堡,拟派队消灭之"。  20日 为消灭尾追陕甘支队的国民党骑兵,在吴起镇庙台上向陕甘支队红军指战员作战斗动员告。当日,与彭德怀和第1纵队负责人研究敌情时指出:打击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21日 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率第1、第2纵队在吴起镇将尾追红军之国民党军骑兵2000余人击溃,取得长征中粉碎敌人围追堵截最后一仗的胜利。毛泽东得到这一告后,不胜欣喜,写下《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当月写下《念奴娇·昆仑》1935.11月 3日 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的常委会议。此前,毛泽东得知陕北肃反扩大化和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等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被关押的情况,当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中央派代表去瓦窑堡帮助陕甘晋省委纠正错误,将刘志丹等大批干部释放出狱恢复工作。陕甘支队编成红l军团,并成立红一方面军。决定:对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1军团南下和红15军团会合,准备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第1号命令,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  致电林彪、聂荣臻,要求红一方面军于明日 应完成消灭直罗镇一带敌人1个师至2个师的任务。  21日 一24日 与周恩来、彭德怀指挥红一方面军进行了直罗镇战役;并指示部队,这一仗"要的是歼灭战"。此役红军共歼灭国民党军第109师和106师1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七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作告提出:抗日运动高涨和陕北地贫、人穷、兵员缺的特定环境,不能一般地采取以巩固求发展,而是要以发展求巩固。我们要扩大抗日力量及主力红军。我们向南、向西、向西北的文章不好做,只有向东。"我们要下极大决心到山西","山西的发展,对陕北有极大帮助"。我们的军事基本方针是稳打稳扎,背靠苏区建立根据地,争得东渡黄河的来往自由。会议决定:红军东征时中央政治局随军行动,彭德怀、张浩参加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陕北由周恩来、博古、邓发组成中央分局,以周恩来为书记,主持后方工作。  

  

  会后,毛泽东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前进道路。各路红军立刻奉命秘密行动起来。  

  

  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川到达延长县县城。一月底,他在这里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告,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和巩固的关系,以解除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担心红军主力东征会影响陕甘根据地巩固的顾虑,也批评了李德所说东征是"想挑起日苏战争"的错误观点。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加快陕了东征的战备步伐。  

  

  东征时,恰好下了一场大雪,毛泽东心情极好,作了一首词--《沁园春·雪》。  

  

  阎锡山对红军神速地突破黄河天险,十分惊慌,立即调集十四个旅的兵力,准备向红一方面军发起反击。  

  

   毛泽东一过河,就部署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三月八日,他在交口县大麦郊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调整了作战部署,决定在吕梁山地区集中兵力重创晋绥军。十日至十三日,方面军主力在吕梁山区先后击退晋绥军四个纵队的第一次反击。其中,在孝义兑九峪地区,击溃阎锡山部的第二、第三纵队十四个团。为红军向前挺进打开了通道。  

  

  为了扩大红军东征的政治影响,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和有关政策,毛泽东和彭德怀联名发布《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号召一切爱国志士与红军联合一致抗日。并指出,红军东征的目的是为了抗日,红军保护爱国运动,保护革命人民,保护工农利益,保护知识分子,保护工商业。  

  

  东渡后初战告捷,毛泽东在大麦郊召开红一方面军的团以上干部会议,对下一阶段的行动作了部署。会议决定,以红一军团并指挥第八十一师为一路,后来称为右路军,担任主攻,向霍县出击,再沿汾河和同蒲铁路南下作战,伺机向晋东南发展;以红十五军团两个主力师为一路,后来称为左路军,向灵石佯攻,掩护主攻部队的南下行动;以方面军直属队和黄河游击师等部统归方面军参谋长叶剑英指挥,后来称为中路军,巩固现有占领区,保护黄河渡口和后方联络线。各路部队从三月中旬开始南下和北上。  

  

  这时,共产国际七大决议的文件已经到达,有必要对前一段工作进行总结,明确下一阶段的任务。毛泽东和张闻天等商定,在前方右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从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在孝义县大麦郊、隰县石口和石楼县罗村、四江村举行,通常称为晋西会议。  

  

  正当红一、红十五军团分别南下和北上时,蒋介石为了阻拦红军的东进,调遣十个师的兵力开入山西,派陈诚协助阎锡山指挥作战;并命令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队同它配合,企图封锁黄河,消灭红军,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阎锡山也改变了原来拒绝国民党中央军进入山西的态度。这就使双方在山西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的改变。  

  

  鉴于这种严重状况,毛泽东、彭德怀命令南下、北上的两个军团在抗击敌军进攻中向晋西地区收缩集中,并命令中路军控制有关的黄河渡口。同时,向中共中央提出:"东面情况已根本发生变化,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可能,为稳固计,决定西渡。"从五月二日开始,毛泽东、彭德怀指挥东征军,分别在清水关、铁罗关西渡黄河,五日全部返回陕北休整。在东征作战中,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不幸牺牲。  

  

  东征历时七十五天,虽然因军事形势变化而没有能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但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消灭国民党军七个团,俘敌(包括阎部团长郭登瀛)四千余人,虹枪四千余支,炮二十余门;取得渡河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迫使原来侵入陕北的晋绥军撤回山西,巩固了陕北根据地的东部地区;红军扩大了新兵八干多人,筹款三十多万元,发展并壮大了红军和根据地的力量;在山西二十多个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建立一些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区,为以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致电聂荣臻并林彪,指示速放俘虏国民党军军官数名,与国民党军东北军第106师师长沈克办交涉。  26日 与彭德怀致电聂荣臻、林彪,指出:对国民党军东北军第106师的基本方针是"用积极诚恳方法争取其反日反蒋。"  △ 致函国民党军东北军第57军军长董英斌,阐述了东北三省沦丧于日本侵略军的历史教训,提出:"今与贵军长约:(一)东北军不打红军,红军亦不打东北军。(二)贵军或任何其他东北军部队,凡愿抗日反蒋者,不论过去打过红军与否,红军愿与订立条约,一同打日本打蒋介石。(三)红军优待东北军官兵,不但一律不杀,且分别任职或资遣回队;负伤官兵,均照红军伤员一体医治。"并表示愿互派代表,商洽一切。  28日 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开展反日 的民族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消灭卖国贼蒋介石。同时重申我党我军愿与任何抗日反蒋的派别、团体共同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  30日 在东村出席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作关于《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告,指出红军今后的总任务是:用极大努力争取与积蓄更加充足的力量,准备粉碎敌人的新的进攻,开辟晋陕甘绥宁五省新苏区,争取苏维埃在北方七八个省内、南方若干个省内的伟大胜利,把抗日战争掀起到最高的程度。告还指出:"消灭敌人,扩大红军,坚强红军,赤化地方与破坏敌军"是今后时期内红一方面军的五项具体任务。  

  

  这是毛主席率陕甘支队单独北上的建立大本营后的一系列政治纲令和军事目的。而同期与毛泽东的七千人分手后的张国焘率领除毛泽东率领的七千人外的全部红军,10万之众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却自立中央。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到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南下途中,部队损失严重,付出了重大代价。锐减为4万余人。在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一再电令下,1936年3月,南下部队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地区,向西康东北部转移。4月上旬,攻占道孚,炉霍、甘孜等地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红四方面军的序列是: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辖5个军1个骑兵师,第4军辖第10师、第11师、第12师和独立师,各师直辖营,不设团部;第9军:辖第25师、第26师、第27师和模范师,师直辖营,不设团部;第30军、第31军仍各辖两个师;第33军番号撤销并入第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副军长罗南辉,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下辖第30师、第15师和两个直属团;第32军:辖第94师、第96师;红军骑兵师:师长许世友,下辖3个团,约3000人骑。还有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政治委员何畏;中共大金省委:省委书记何柱成(后为邵式平);大金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王维舟;金川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邵式平等人马。  

  

  二谈西路军全军覆灭的责任问题,应从1935.9月9日上午分开后,其间的众多中央给朱张和等人的电文说起(注:各电文均是毛泽东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彭德怀或其中的单个或二个或全部人的名义发出给张朱或等人;以苏维埃名义发出时加上朱德张国焘,下均同):  

  

  1936.年7月  1日 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等68名在陕甘苏区的党政军负责人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萧克及红二、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热烈祝贺两个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并欢迎二、四方面军继续北上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36.7. 22日 与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我们正动员全部红军并苏区人民粉碎敌人之进攻,迎接你们北上。"二、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待你们进至甘南适当地点时,即令一方面军与你们配合,南北夹击,消灭何柱国、毛炳文等部,取得三方面军的完全会合,开展西北伟大的局面。"   

  

  1936.8.25日与周恩来、彭德怀发布关于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及红二、红四方面军任务的训令,命令:在9至11月,二、四方面军在甘南活动,消灭国民党军毛炳文、王均部,发展苏区,准备冬季新的行动;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于9至11月间占领海原、打拉池、同心城及其以北地区,并争取回民大量加入红军,发展西北苏区,保障定边、盐池、豫旺苏区,策应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作战。  

  

  1936.8.  30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我们的基本方针是迫蒋抗日,"造成各种条件使国民党及蒋军不能不与我们妥协,以达到两党两军联合反对日本的目的"。联合东北军,并进行西北其他各部的联合谈判,造成西北新局面;准备冬季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发展甘南作为战略根据地之一,同时巩固与发展陕南苏区,与陕北、甘北相呼应,迫使胡宗南部停止于甘肃以东地区。  

  

  1936.9月 8日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我们从2月起开始改变此口号。不要提出"打倒中央军"及任何中国军队的口号,而要提"联合抗日"口号,希望你们依据这个方针,改变自己的宣传工作。你们提出的出川、陕、豫、鄂方案,是一种向南京进攻的姿势,只在不能出西北及与南京谈判决裂之时,才是可行的与必须的。   

  

   1936.9月15致电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并致任弼时、贺龙、刘伯承,提出对三个方面军行动的意见:红四方面军宜迅以主力占领以界石铺为中心之隆德、静宁、会宁、定西段公路及其附近地区;二方面军之支队直出宝鸡、郡县以东;红一方面军不宜离开甘宁边境,可派兵力协助二、四方面军的行动。 指出:"四方面军宜在五天至七天内以主力出至隆德、静宁、会宁、定西大道,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之有利基点(界石铺比通渭大),迟则有被隔断之虞。"   

  

  1936.9月18 致电朱德、张国焘:红1军团第1师已到静宁、会宁北端的单家集一带,红四方面军主力务须在3天内进占界石铺及以西地段,否则胡军乘汽车将在二三日内控制界石铺。   

  

  1936.9月  19日政治局常委会议,着重讨论夺取宁夏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强调了夺取宁夏的重要,指出;夺取宁夏是打通苏联,发展红军,开展西北局面和对日作战的枢纽。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环。夺取宁夏的胜利,对开展局面有决定的意义,陕甘亦可巩固。  

  

  这就是宁夏战役计划的。后来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就是由此而成。夺取宁夏是建立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36.9月20日致电任弼时、贺龙,指出:"三个方面军须迅速统一指挥"。  

  

  △1936.9月20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转任弼时、贺龙,指出: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宁夏是整个西北之枢纽,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后会给帮助。并针对张国焘要红一方面军单独攻宁夏及红四方面军西进的错误主张,指出:红一方面军独攻宁夏会顾此失彼,使进攻宁夏计划失败,也会使你们攻甘西的计划失败,只有集中占领宁夏才可避免失败。告之:"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   

  

  1936.9月   21日 复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关向应,指出:统一指挥十分必要,我们完全同意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4同志的意见,以6人组织军委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因周恩来准备去南京,军委以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赴前线与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一起组成军委主席团,主席团地点宜设在同心城附近为宜。  

  

  1936.9月23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告贺龙、任弼时,指出:已向部队大动员,拥护与庆祝会合胜利,并通知全党全军注意当前的政治任务,对过去争论一概不谈。 1936.9月 24日 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指出:接朱德来电,张国焘又动摇了北上方针,我们正设法挽救中。为避免胡宗南部占去先机,请加派有力部队南下交红1军团指挥,增兵界石铺并分兵至隆德、静宁大道游击。  

  

  936.9月 24日致电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再次表明与张国焘之间的争论应该一概不谈,集中全力与团结内部,执行当前军事政治任务。电针对国民党军胡宗南部陆续入陕的情况,指出红军的对策:第一步似应集合三个方面军于静宁、会宁、定西一线及其南北,给胡宗南以相当打击,使其不能达到隔断红军、各个击破的企图。第二步骤以两个方面军占领宁夏,以一个方面军控制胡宗南,占领宁夏是整个政治军事上极重要一环。至于第三步骤则在占领宁夏之后,那时我们已得远方帮助,处于有利地位,分兵略取甘西、绥远,乃至重占甘南均甚容易。  △ 复电任弼时,指出:"中央内部的团结一致,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必要条件。""当前政治的军事的总方针,已为大家所同意,则中央内部的团结已有充分保障无疑。关于统一指挥等问题,正依照你们的提议等待国焘同志等北上商讨一切"。  

  

   1936.9月 25日 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指出:"四方面军决心向西从永靖渡河,谋占永登、凉州,其通渭部队二十四日 撤去。据云渡河后,以一部向中卫策应一方面军占宁夏。此事只好听他自己做去。"并强调阻止胡宗南西进目前仍很重要。  

  

   中央决议夺取宁夏,而四方面军却要攻甘西,至今还要西进。这与徐回忆录所述完全不同。而且中央宁夏计划是1936年9月19日政治局常委会议,着重讨论夺取宁夏问题时提出。<<血战河西走廊>> 一书中却说是“1936年十月上旬末,张学良把蒋介石的“通渭会战”计划通我党,提议红军及早进行宁夏战役,打通苏联。中央认为情势紧迫,专电征求各方面军领导人的意见。朱总司令和张国焘十日抵会宁,顾不上休息,就找我和陈昌浩去,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根据当时的敌情、我力,我们向中央建议:首先争取以一、四方面军一部,从靖远地区西渡黄河,而后三个方面军的主力跟进,夺取宁夏,如渡河不成,则在西兰通道地区与胡、毛、王、关各敌进行部分决战,拖延时间,待黄河结冰后再行渡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党中央和军委权衡轻重,决定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月十一日,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这里时间上不对,二是夺取宁夏问题是主席出于建立陕甘宁根据地的战略所需,三是张学良部此时还在打红军,怎么张学良会把蒋介石的“通渭会战”计划通我党?而且,主席说张国焘部"四方面军决心向西从永靖渡河,谋占永登、凉州,其通渭部队二十四日 撤去。据云渡河后,以一部向中卫策应一方面军占宁夏。此事只好听他自己做去。"  

  

   △ 致电彭德怀,指出:"四方面军既向西,应考虑何时由何地策应二方面军北上问题。"  

  

   1936.9月 26日 致电彭德怀,张国焘对北上动摇,朱德曾有电表示很不满意,说到漳县与张等开会,但红四方面军仍是西进。但我所虑者,国民党军毛炳文、胡宗南部将阻断红四方面军西进道路。所谓出中卫策应,恐是空中楼阁。   

  

   △ 致电任弼时、贺龙、刘伯承:请你们尽量争取张国焘率部北上,西进将会造成行动困难,且妨碍宁夏作战计划。  

  

  从这里可看出,张国焘部根本不是执行中央决策,中央的战略是:“ 红军今后的总任务是:用极大努力争取与积蓄更加充足的力量,准备粉碎敌人的新的进攻,开辟晋陕甘绥宁五省新苏区,完成与苏联及蒙古共和国打成一片,争取苏维埃在北方七八个省内、南方若干个省内的伟大胜利,把抗日战争掀起到最高的程度”。并且在两河口前后系列会议上均作了决定和重申,然而张部根本没有执行。  

  

   1936.9月 26日致电朱德、张国焘,指出: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德、静宁、会宁、定西间的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箝制之。""若西进到甘西,则将被限制于青海一角,尔后行动困难"。  

  

  主席这里已指出了 "若西进到甘西,则将被限制于青海一角,尔后行动困难"。 徐部已在1936.9月25日渡河西进了,"朱德、张国焘在打拉池会见彭德怀后,亦完全同意彭德怀提出的宁夏战役计划要旨,电令三十军首先渡河,九军跟进,如渡河不成,南敌突进,则以九军配合南线部队击敌。二十三日,我们令三十军渡河"。又那来的<<血战河西走廊>> 一书中所说“宁夏战役计划,不能如期进行,使我们深为焦虑。”呢?徐部根本设有参与会师嘛!  

  1936.9月 27日 复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致贺龙、任弼时、刘伯承;告之中共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详细讨论了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向,认为"我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一、四方面军合力北进,则二方面军可在外翼制敌;一、四两方面军分开,二方面军北上,则外翼无力,将使三个方面军均处于偏狭地区。敌凭黄河封锁,将来发展困难"。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务请顾及整个局势,采纳北上方针。    

  

  △ 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指出;"中央明令已下,请电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并指出:兰凉线虽有五六百里,但沿途人户稀少,粮食不足,且中有大雪山。如敌先占要点,我将遇绝大困难。    

  

  △电告张国焘:宁夏人口百二十万以上,在西北为最富,与陕甘苏区连成一片,得之老苏区易于巩固,与凉州、永登接壤可向甘西发展,与绥远交界便于东进抗日,实政治、军事、经济、国内、国际之主要一环,万祈决策北进,共图大业,免使再分难合,各陷不利地位。  28日 致电彭德怀并告聂荣臻:朱德、张国焘来电,红四方面军停止西渡转向北进。指示:为策应红四方面军北上,红2师立即南下,红1师在原地区与第2师相呼应。其余任务不变。  

  

   1936.9月 29日 得悉红四方面军回师北上后,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告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赞扬红四方面军回师北上,并指示,"兄处似宜即用原占通渭部队,日 内迅占通渭,以取先机"。    

  

  1936.10月  2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指出:"关于二方面军的行动,根据他们现处地域的情况和他们本身需要休息的情况,似不宜于在渭水以南单独的打仗。"他们一星期后渡到渭水以北地域,是可行的。电根据二方面军渡渭水后的敌我态势,对9军的行动作了部署,提出:"在10月、11月内,似有集中三个方面军全力选择有利机会给南敌以打击之必要"。   

  

   △ 致电彭德怀:"我二方面军将于一星期后转移至渭水以北"。"似此二师宜即位置于硝河城地域,以便待提早攻宁问题决定后,二师调动便利,不致过于疲劳。"   

  

  1936.10月  3日 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指示红二方面军宜乘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尚未全部集中之时,迅速走武山转移为佳,并以一部从天水附近渡河,箝制胡宗南部,掩护主力转移。  △ 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对红四方面军的行动作出部署。要求:红四方面军以两部分别攻占庄浪、通渭,并迫近秦安,掩护四方面军主力北进和红二方面军从天水以西向北转移。除以一部接替红一方面军控制的会宁、界石铺大道外,宜迅速将主力集结马营、通渭地区。在武山、甘谷方面部署相当兵力,掩护红二方面军转移。 1936.10月  5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同意迅速从靖远、中卫渡河之意见,但甘谷、庄浪仍宜配置必要兵力迟滞胡宗南部,以掩护二方面军北进。 致电林育英并告彭德怀,指出根据红四方面军的要求,请你立即结束工作,10月20日前到同心城,与朱德、张国焘会面,转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    

  

  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并告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请你们令向会宁、静宁前进之部队迅即截断会宁、静宁、定西间道路,以便红一方面军部队能迅速消灭迫近会宁城西南门之敌。千万请你们派有力一部占领庄浪,以掩护二方面军的行动。    

  

  对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渭水以北集中后的行动作了部署,要求:"四方面军主力仍在通渭、马营、陇西川、会宁、界石地区,一个军相机攻占靖远,布置从靖远以北至中卫段渡河事宜,二方面军拟从通渭再转进至通渭、静宁、隆德、庄浪之间;一方面军之一、二两师则将会宁、界石防务交给四方面军后,转至隆静大道以北固原以南地区"。  

  

   1936.10. 8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刘伯承并彭德怀,通同南京谈判情况,指出:我们应争取迅速开始与南京国民政府主要代表谈判,求得在实行抗日与保存苏区、红军等基本条件下,成立双方之统一战线。  上旬 组织指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1936.10月  13日 致电彭德怀,提出:请按照10月作战纲领准备,作出宁夏战役计划纲要,与朱德、张国焘协商后,给军委。第l、第2师本月 底 须集中固原以北,以便全野战军集中训练至少半个月,预先准备粮食。   

  

   1936.10 15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并告彭德怀,指出:现中日关系极度紧张,我们为扩大停战抗日运动,拟以红军将领名义发布致西北各军将领书,重申请其立即停止内战,出兵援绥,并表明红军愿作抗日前驱。以保卫西北、保卫华北、保卫中国、收复东北。现请红二、红四方面军将现任军师长政委姓名电告,以便列入在内,以广宣传,以壮声势。  

  

   1936.10.19日 致电彭德怀:红四方面军第30军20日开始渡河,朱德、张国焘20日去打拉池。请慰劳来同心城之红四方面军残废干部及老弱人员等。  中旬 与被派往红二、红四方面军帮助开展东北军工作的林育英、聂洪钧、刘道生谈话,要他们多看别人的长处,同红二、红四方面军搞好团结。  

  

  1936.10月 22日 组织指挥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胜利会师。   

  

  △致电彭德怀转朱德、张国焘,提出,你们"会谈时请首先注意宁夏战役的准备与部署问题,关于如何夺取定远营,如何克服城堡困难及如何接取远方货物等,均须注意,并以商定结果见告"。  

  

   1936.10. 25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并致贺龙、任弼时,徐向前、陈昌浩,指出:"根据敌向打拉池追击及三十军已渡黄河的情况,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中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两敌之间,北面作战带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二个月时间,不停止南敌,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  

  

  △1936.10.26 致电彭德怀,指出:目前以打击胡宗南部,夺取定远营为最重要。并针对张国焘有令红四方面军渡河后西出凉州而不愿北出宁夏的企图,告之"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  

  

  <<血战河西走廊>>又是怎样说呢?该书叙及“《十月份作战纲领》给四方面军规定的任务,十分明确。一是南向西兰通道地区,形顶住南敌的进攻,是渡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先决条件。二是迅速完成造船任务。以三个军渡河攻宁。据此,方面军总部确定了如下的部署:由三十军开至靖远的大芦子一带秘密造船,以四军、五军十三丶十一军,沿会宁、界石铺、华家岭、马营、通渭、宁远镇、葛家岔、静宁等地,梯次配置,抗击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等敌的进攻;以九军置于会宁至靖远之间,作预备队。如三十军渡河成功,九军即迅速跟进;如渡河不成而南敌突击,则以四、五两军牵制敌之侧翼,而以三十一军、九军反击南敌,为三十军渡河争取时间。部署既定,由朱、张向军委告。我四军、五军、三十一军部队,于界石铺、马营、华家岭、宁远镇、葛家岔一线,坚守防御,顽强抗击。我五军副军长罗南辉,不幸在华家岭壮烈牺牲。我们硬顶下去,代价太大,遂令部队边打边撤,逐步向后收缩,拟在会宁一带诱歼敌人。这时,中央令朱德,张国焘赴打拉池,会见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商讨宁夏战役部署。同时指出:三十军渡河以备足十只船为宜,原定二十日渡河,是否推迟数日,依具体情况而定。二十日,朱、张率红军总部及红军大学一部人员,离会宁去打拉池。行前交待,前线作战事宜,由我和陈昌浩负责,按《十月份作战纲领》的要求,机断处置。二十二日,我们率方面军总部离开会宁,抵甘沟驿指挥作战。我们计划以九军一部及三十一军、四军,五军全部,在会宁附近迎头痛击前进之敌。成扇形运动防御,拒阻南敌的进攻。二是迅速完成造船任务。以三个军渡河攻宁。战局的发展,使我军渡河问题,刻不容缓。这时,三十军已造船十六只,还从就近搜集了部分船只,争取渡河,有了可能。根椐南敌大力压迫的情况,中央电令四方面军应以两个军渡河,控制河西沿岸;以三个军拒阻南敌。朱德、张国焘在打拉池会见彭德怀后,电令三十军首先渡河,九军跟进,如渡河不成,南敌突进,则以九军配合南线部队击敌。二十三日,我们令三十军渡河。同时,向军委及红军总部建议,为打开河西战局,四方面军至少应以三个军以上的主力渡河,南拒兰州北进之敌,北进一条山及五佛寺,西控永登、红城子一带,以便有力策应一方面军的渡河行动。拒阻南敌的任务,请从兄弟部队中抽一部力量,协助四方面军完成。当晚,我渡河前卫团进行偷渡,因河道未侦察清楚,船行至河中心,遇浅滩受阻,未能成功。至二十八日拂晓,我三十军、九军及方面军指挥部,渡河完毕。为加强河西力量,打开战局,二十九日,中央军委同意三十一军渡河,军长肖克、政治委员周纯全率部队向河边急进。但因彭德怀建议留该军在河东作战,三十日军委又改变命令,着已经开到河边的三十一军折向麻春堡开进。当天,南线敌关麟征师向靖远突进,负责监视靖远守敌及看守渡口的五军,无法向打拉池靠拢,遂奉朱德、张国焘的命令,全部撤至河西的三角城地区,看守船只,休整待命。”  

  

  至此,河东河西两岸的红军,被敌割断。东岸红军向打拉池、海原地区集中,诱敌深入,待机歼敌。西岸红军(三十军、九军、五军及四方面军总部)北进一条山地带,开始了孤军奋战的艰难征程。组成西路军  渡河后的我军,共二万一千八百人。首要目标是横扫沿岸守敌马步青部,控制一条山、五佛寺等战役枢纽地段,打开北进宁夏的门户。下一步,向宁南进击,乘胜取中卫和定远营,并策应一方面军西渡。(你还要一方面军西渡!)  

  这里的<<血战河西走廊>>的《十月份作战纲领》,在主席及中央的电文中均没提到,如有此《十月份作战纲领》,那么应是朱德、张国焘部的十月份作战纲领,而非中央的。中央1936.10月13日 致电彭德怀,提出:请按照10月作战纲领准备,作出宁夏战役计划纲要,与朱德、张国焘协商后,给军委。但未决定之。中央要朱德、张国焘部出宁夏,而徐部渡河却西进入河西走廊,这正是张国焘历来的主张。徐部在靖远虎豹口一带强渡黄河后,向河西走廊前进,过张掖高台临泽,临近酒泉玉门关了,并在肃南进入青海。远远离开了宁夏,这种进击路线难道说是为了宁夏战役计划部署吗?任何知地理常识的人都明白这进击路线的目的不是为了执行中央的战略和指示的。渡河后一路西进又怎么南拒兰州会宁附近之敌呢?早把兰州会宁抛在千里之外了。且不说主席的雄才大略并反反复复强调西进是没有出路,西进和北上东进也是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的根本分歧是分成左丶右两路军北上还是西进的根本分歧,如果主席同意西进,就不会迅速脱离险境只带七千红军北上,也不会有陕甘支队了。只要有一点军事头脑就很容易捕捉你西进的目的。当然,这里不谈西进更深层的问题了。  

  

  1936.10月 29日 致电彭德怀,对打击胡宗南部作出部署,提议:"全战役须掌握在你一人手中"。"实行打时要在有利之地形条件下,首战限于打两个师,并首先消灭其一个师,不合此条件时再退一步,总以胜仗为目的"。   

  

  1936.10月  30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指出:目前方针应先打胡宗南部,后攻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请二兄握住此中心关键而领导之"。  △ 致电林育英,提出:目前方针是先打胡宗南部,后攻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并要他赴二方面军提高士气,尔后再回四方面军。并指出对张国焘的态度"不要太软,也不要太硬,诚意相处,避免硬化"。  

  

   1936. 11月  3日 就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提出的"我方决先向大靖、古浪、平番、凉州行"的计划,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指出:"所部主力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之线,但一条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并附电台,以利交通及后方行动"。   

  

  这里徐向前、陈昌浩提出了关健即凉州,他们到凉州后并没停止西进,后前出到高台战后南下进入青海。到此时还没有按主席的办,所以覆灭到了。  

  

  1936年 11月  8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徐向前、陈昌浩等7同志,对徐、陈等7人昨日来电关于河西部队组织前委与军委会的提议表示:"我们基本上同意,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以昌浩为主席、向前为副",其余名单照来电批准。   

  

   △  1936年 11月  8日 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指出:因胡宗南等部北进,"我宁夏计划暂时已无执行可能。"因此,中央提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以"征求五兄意见",即:三个方面军主力11月份继续在现地区作战,并以一部引敌北进宁夏。12月上旬 以后,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二方面军组成南路军,逐次南下,分三步行动:红四方面军之两个军组成北路军,逐次东移。于适当时机南北两路同时渡黄河进入山西,寻求直接对日作战,或在晋、冀、鲁、豫、皖、鄂、陕、甘等省进行机动作战。目的在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扩大红军,争取同南京政府订立共同抗日协定。(这都不是向西!)  

  

  <<血战河西走廊>>则叙说;"八日,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提出了《作战新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三个方面军主力十一月份在关桥堡至金积、灵武之间作战,求得在一二个战役下消灭敌之一部,争取休息与准备,以示我欲渡河,吸引胡师北进,并使关师进到石咀子,王以哲进到豫旺。河东红军组成南路军、北路军,十二月上旬以后出动。  

  

  第二,一、二两方面军第组成南路军。第一步占领镇原、西峰、合水、正宁、宁县地域;第二步占领同官、耀州、淳化、中部、宜君、洛川、富县地域;第三步占领韩城、宜川、延长地域。四方面军之两个军组成北路军。在灵武、盐池地区待机,待绥东抗战起后,开始出动。第一步安边地区,以设法夺取安边城;第二步横山,榆林地区,以佯攻姿状吸引二高(高桂滋、高双城)及二十一师向北增援,以便恢复瓦市、延川一带,并吸引神府残敌向西;第三步神府地区,与南路军同时到达黄河沿岸。于适当时机开始在两延(延长、延川)、在清绥(清涧、绥德)、在神府(神木、府谷)分三区造船,准备渡河入晋。  

  

  第三,如此时我与蒋阎之妥协成功,则依协定行动。如此时妥协不成,则实行东征。入晋后如能依照妥协条件参加抗日,则实行抗日。如不能抗日,则第一步占领同蒲铁路作战,扩大红军;第二步如无妥协希望,东进有甚大困难,则出至冀豫晋之交;并应计划第三步,出至直鲁豫之交渡黄河;第四步到皖鲁;第五步到鄂豫皖;第六步到鄂豫陕,尔后再转西北。以一年至两年全成之。目的在于扩大政治影响,扩大红军,争取统一战线在全国胜利,争取与南京订立协定,争取抗日。  

  

  第四,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  

  这里又可看出,徐<<血战河西走廊>>中的新的作战计划与中央给张丶朱的新的作战计划是完全不同。主席在电令中只说"征求五兄意见",说明未以中央名义定下来,是商量性;二是;以三个方面军主力11月份继续在现地区作战,并以一部引敌北进宁夏。12月上旬 以后,红一方面军主力、红二方面军组成南路军,逐次南下,分三步行动:红四方面军之两个军组成北路军,逐次东移。于适当时机南北两路同时渡黄河进入山西,寻求直接对日作战,或在晋、冀、鲁、豫、皖、鄂、陕、甘等省进行机动作战。而徐说第四,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三是;未定之电令不会具体到作战细节;四是;红四方面军渡黄河进入山西,逐次东移,直接对日作战。直接对日作战是此电令的核心所在!你西进跟谁作战呢?只能和蒋军及军阈作战,这与毛泽东的北上抗日和中央作出的联蒋丶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是相反的。五是;早在1936.9月 8日毛泽东及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指出:"中国最大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我们从2月起开始改变此口号。不要提出"打倒中央军"及任何中国军队的口号,而要提"联合抗日"口号,希望你们依据这个方针,改变自己的宣传工作。你们提出的出川、陕、豫、鄂方案,是一种向南京进攻的姿势,只在不能出西北及与南京谈判决裂之时,才是可行的与必须的。 迅速开始与南京国民政府主要代表谈判,求得在实行抗日与保存苏区、红军等基本条件下,成立双方之统一战线。 红军愿作抗日前驱。以保卫西北、保卫华北、保卫中国、收复东北。"你西进难道不是违反中央的决定吗?  

  

  <<血战河西走廊>>则进-步说;  “部队在“打通国际路线”、“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的口号鼓舞下,不顾疲劳,英勇进击”“宁夏战役计划,不能如期进行,使我们深为焦虑。因此,我和陈昌浩向军委建议,及早进行宁夏战役,勿失良机;否则,亦请明确指示河西部队的行动方针,现地待机,总不是办法。”“显然,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战略变动。不仅放弃了宁夏战役计划,而且改变了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整个方针、部署。据此,河东主力红军开始进行脱离陕甘宁根据地的准备。对于如此重大的变动,我们事前事后均一无所知,直到近几年才弄清楚。”  

  

  “根据上述新的战略行动计划,十日,中央正式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为统一领导,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包括: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以上五人为常委)、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由陈昌浩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  

  

  这里的重点在于【对于如此重大的变动,我们事前事后均一无所知,直到近几年才弄清楚。】也就是主席总理去世了,抓了“四人帮”,全面平反了,全面非毛化了,胜利是集体的智慧了,可篡改了,错误全是毛泽东的了。  

  1936.12.  12日 与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询问:"河西徐、陈所部现进到何处情况如何""依据西面情况,他们有单独前进接近新疆的把握否如遇困难要重返河东时有可能否"   

  

  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告彭德怀,贺龙、任弼时,指出:加厚向南兵力,可使兵力不分割,因此除徐向前、陈昌浩之西路军外,其余全部向南为有利。同意彭德怀关于提早向南之意见。电还同意红军总司令部移至甘肃洪德河连湾(今属环县)陕甘宁省委所在地。周恩来赴河连湾同朱德、张国焘接洽。  

  

   1936.12.14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指出:对集中第1、第4、第15、第31军打击胡宗南部,尔后再南进的问题,"究应如何,统由彭依前线实况决定可也"。  △ 致电彭德怀,指出:朱德、张国焘来保安后,"前线部队统交你指挥,当可放手做去"。 1936.12. 15日 鉴于张国焘致电中央军委,告之西路军数战获胜,且给养不缺的情况,与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指出:同意西路军向凉州进军,并告知"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 两次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贺龙、任弼时,对集结红一、二、四方面军准备与胡宗南部作战作了部署。指出:"蒋介石仍坚决打红军,与南京妥协一时难成,我们应坚决粉碎其进攻。""胡宗南占领豫旺后之行动,两三天后即可明白。""目前两三天内,四方面军即在甜水堡、保牛堡集结,二方面军在毛居井及以北集结,一方面军在环县西集结,各兵团鼓动作战准备,胡敌东进时消灭之。"  1936.12.17日~22日 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红二方面军配合下取得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歼灭与击溃敌军1个师另1个旅,挫败了蒋介石的进攻计划,巩固了陕甘宁根据地,改变了红军的被动局面。   

  

   致电朱德、张国焘,要求给在萌城战斗中予胡宗南部第2旅以重创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以鼓励,并要红4军继续阻止该敌,以利红一方面军与红31军之突击。并指出:胡宗南部兵力分散且疲惫,"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 1936.12. 20日 致电彭德怀,通了胡宗南部陷在困难中及其行动的情况,指出:"我以集结四个军从其右侧后打去最好,四军则从正面吸引之"。"打时以首先消灭其一师取得确定胜利后,再打第二仗为原则"。  △ 1936.12.20与张闻天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捷电甚慰。"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以小部进占安西、敦煌"。   

  

  1936.12.23日 致电红四方面军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指出:远方(指苏联)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你们作战方法应"集中最大兵力,包围敌之较弱一部而消灭之,另以一部兵力箝制敌之余部"。"应该力避如过去一样的消耗战,提倡集中兵力包围消灭其一部的消灭战,如此方能解决问题。"   

  

  1936.12.25日 致电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指出:"集中两个主力军于一个有利阵地打马部,不管敌是两三个团还是五六个团,概用此法"。"敌少,则主力从两翼包围,并以有力一部迂回至敌后"。"敌多,则以一部箝制其一翼,以主力包围其一翼"。"不论敌多敌少,正面不使用主力"。"总之,不打则已;打则必须有所缴获。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一个团"。 1936.12. 28日 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就其25日来电中谈及的西路军作战部署,指出:"我的意见,把全部一万八千人集中于四五十里内,进则集中的进,退则集中的退,打则集中的打,不打则已,打则必包围消灭一部。如此打两三次,有问题就解决了,教育训练也方便些,只要粮食不缺,似以此法为好,望酌行之。"  

  

   1936.12. 30日 在中共中央驻地保安,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张国焘会面。  

  

  1936. 12月  31日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告之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已放弃永昌、山丹向甘州、肃州前进,但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部追击甚紧。要他们请杨虎城致电马步芳停止向西追击,红军也不向凉州挺进。   

  

  1937.1. 21日为抗大二期题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与张闻天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并告彭德怀、任弼时,就与国民党的谈判原则和红军的军事部署指出:"问题在于是否有保证让步而确能停止战争。让步而依然是战争,且得出比西安事变前更坏之局面,则不能让步"。"无论和战,红军主力应按前定计划出至陕南,处在川陕之间,除二方面军留渭北外,其余应准备在数日内向南出动"。电还指出:红军西路军东进,徐向前、陈昌浩来电言士气尚旺,10天可达古浪处。如该军不再遭挫折,尔后当位于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如此,我主力在陕南、甘南,便可破坏南京把联军围困于渭水以北之计划。   

  

  致电周恩来、秦邦宪:指出:红军西路军在高台、临泽一带不能立脚。20日 晨高台被马步芳、马步青部攻破,董振堂牺牲,5军损失两个团。"他们从本日起转向东进,望速商于学忠准备派一部策应,并与交涉红军离开河西抗日,勿加干涉"。   

  

   1937.1 23日 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就接应红军西路军问题指出:西路军已于21日 晚开始向东急进,以10天行程可达黄河边。能否设法使马步青、马步芳停止追击西路军;能否让东北军于学忠策应西路军,"至低限度请查清黄河结冰段或有渡船处,帮助西路军顺利渡过黄河右岸"。    

  

  1937.1 28日 两次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并告彭德怀、任弼时,指出:红32军军长罗炳辉、红28军军长宋时轮所部可出平凉。红军西路军东进至山丹的沙河堡后,相机消灭敌人,近日 打一胜仗。请与王以哲交涉,罗、宋部开至平凉为防胡宗南军由天水东进。  

  

  1937.2月  2日 与朱德、张国焘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并告彭德怀、任弼时:十分注意你们的安全,紧急时立即移至三原。15军团亦望周恩来、秦邦宪令其注意。  

  

  1937.2.15日 致电周恩来,指出:"西路军问题请作两步交涉。第一步电令二马停战让防,或派人示意令期自让,同时派飞机送款、弹去;第二步派兵增援。"   

  

  1937.2. 18日 致电周恩来,指出:"请多方设法找人去青海,西路军问题解决甚关重要"。   

  

  致电周恩来,指出:"目前重点在再弄到五十万元款",以援助西路军和解决前方红军伙食费。因此刘伯承在西安与国民党政府方面谈判时应着重于此。并提出"甚盼于二三日内带款回延,此二十分急迫。"  1937.2.22日 就增援西路军问题,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并告刘伯承,指出:增援西路军尚未作最后决定,但已到严重考虑时机,因西路军已至极危险境地,如该军失败影响甚大。  

  

  1937.2.  26日 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刘伯承,指示:援助西路军的增援军以红4、红31、红28、红32及骑1团组成。要求增援军立即准备完毕和对外保密及刘伯承(翌日 被任命为援西军司令员)接电立即到淳化待命。    

  

  1937.2.28日 致电周恩来并告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就增援西路军的问题,指出:"为避免平分兵力及准备万一时东面作战,一方面军全部不动为宜。"电还对西路军及援西军的行动作了部署。   

  

  1937.3.2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增援西路军的主力改以红4军、红31军组成,红15军团不去,免平分兵力;红32军军长罗炳辉、红28军军长宋时轮所部先行出动,抢渡造船。   

  

   1937.3 5日 致电刘伯承、林育英、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等,指出:请周于明日或后日 向顾祝同、张冲表明红4、红31军须迫切增援西路军,如顾电令或派人说服马步芳、马步青停战,我军即中途停止。  6日 就国内和平实现后的形势和任务问题,与张闻天致电任弼时。  

  

  7日 致电周恩来并告彭德怀、任弼时,指出红军编制仍以4个师为宜,因徐向前部分不能不编1个师,但如蒋介石坚持3个师时,亦只得照办。   

  

  1937.3.9日 关于西路军问题,致电周恩来:甲、增援西路军的部队现停止在白杨城、青石嘴之间待命。乙、西路军被敌包围于沙河堡地区,粮水均缺,不能持久。丙、全力用政治方法迅速解决,免去军事增援为上策。丁、此事须在你去南京之前与张冲、顾祝同交涉:马步芳、马步青停战撤兵;派飞机送款、送弹药;容许西路军安全东还或去肃州、安西。   

  

   1937.3. 11日 与张闻天致电周恩来,提出:现在问题是非去南京或牯岭与蒋介石直接谈判,否则问题不能解决。如果承认贺衷寒所提各点非常危险,因此决不能同意。  12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1937.3.16日 与张闻天复电周恩来,指出:在谈判中既然张冲、顾祝同愿不采用贺衷寒方案,你可在西安待命,并要顾祝同立即电令马步青、马步芳停战,否则红军西路军损失的全部政治责任由顾祝同担负。   1937.3.23日~31日 出席在延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国民党三中全会后,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为教育全党全军,会议还系统地揭发和批判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毛泽东在会上先后作了两次发言,就国民党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个议程,他在发言中论述了中日矛盾与中国内部矛盾问题,从西安事变到抗日开始的过渡阶段问题、领导权等问题。对张国焘,毛泽东在发言中认真地指出和分析了他的错误,并提出:我们应该用诚恳的态度要求张国焘转变,抛弃他的错误,从头干起。     

  

  1937.3.27日 就解救西路军问题,与张闻天、秦邦宪、朱德、张国焘致电周恩来并告彭德怀、任弼时:西路军情况万分紧张,有被消灭危险。为解救西路军对马步芳、马步青不但可以给10万元,就是20万元和更多些都可以。此事须以最快速度办妥,最好在20天内。条件是两马不要阻拦西路军过黄河右岸,或让西路军西进至肃州以西,将来并不东犯。电还指出:"须对两马晓喻和平大义,告以与我们讲和,对他将来有莫大利益。"  下旬 致电叶剑英,要其同顾祝同交涉,把马步青所俘的红军官兵全部转送到平凉,经西峰镇到镇原收容所。  

  

   1937.4月  1日 致电彭雪枫,对同国民党谈判原则问题作指示,指出:"与南京谈判,在红军、苏区方面以保证我们的绝对领导为原则,在两党关系方面以保证我党独立性为原则,这些方面绝对不能让步,对方已大致承认。"    

  

  1937.4月 3日 与朱德、张国焘等致电叶剑英,要其向顾祝同提出,我方保留与质问他们对西路军见危不救故意使其消灭一事政治责任的权利,要顾令马步芳把集中在凉州的红军西路军6000被俘人员全部调到平凉,经国民党军第25师驻地,转至红四方面军归队,徐向前、陈昌浩二同志及其他干部,如为马步芳所虏,应严令马步芳不得加以任何残害,停止追击西路军余部,让其转新疆。   

  

   1937.4月 4日 与周恩来派张文彬赴平凉开展营救西路军被俘人员的工作。   

  

  1937.4.13日~14日 与周恩来连电在西安的叶剑英:"西路军工委来电,约十八号可抵敦煌。现有人数九百多,枪五六百,到后恐更要减少。由敦煌到新疆路极难走,恐不易通过。望你与顾祝同交涉,勿使西路军余部到甘肃敦煌后马家军不得为难,必须全部送至兰州转给我们。     

  

  1937.4月18日 与周恩来致电叶剑英,要他速与顾祝同交涉:送兰州的红军西路军被俘人员,派张文彬去接或开至平凉接收。  

  

  1937.4.20日 与朱德致电刘伯承、张浩(林育英)并转西路军工委会:"你们不应在敦煌久停,而应尽可能地只休息两三天,最迅速地取得粮食和骆驼向星星峡进。"   

  

  1937.4. 5月  1日 与张闻天、朱德致电红军西路军指挥员徐向前:"庆祝你脱险归来,并相信你一定能够在中央领导下再接再厉地为革命奋斗到底。盼于病体痊愈后即来中央。"  

  

  这就是西路军全军覆灭的全过程和中央营救的全过程。现在还要问的是,二丶六军团又为何能全军安全到达陕北呢?因为红二、六军团-直执行毛主席的电文指示。与张国焘部会师后也反对西走,这才有和中央会师的胜如果西路军没有别的意图真实反对张国焘的西进路线拥护中毛主席和中央的路线也应早该回折东北上而此时朱德张国焘并没随西路军前行作为高级指导员,不要谈渡河就陷入被动,就是渡河后仍可回师入陕或宁嘛,也可直电中央要求中央处置派兵接回来嘛,而实际上都没这种动作。但今推测,入陕和宁生活很苦,而四方面军生活好。还有,是只听张指挥。这在1936.9.9日这-天也可论证。如服从毛泽东,则右路军的总指挥应随毛泽东走而不是带部队归入左路军。何况,右路军是中央所在,左右两路军是中央所分,中央没下文变更,你怎么能回到张国焘那里?这明显是违反中央的指令嘛。你-回去左路军即达十余万人了,而中央只七千来人,这有没有小算盘以为跟张才有出息?  

  

  由此段历史看出,张国焘等人并不愿意自己的四方面军北上,“坚持认为西渡黄河西进有充足理由,并可断言四方面军先机占领甘北是目前最重要一环,即可接通外蒙新疆“,说白了,就是打着“打通国际路线”的幌子,不愿北上与中央会合,为的是保存实力好为自己在甘青占块地盘,这种阳奉阴违,不顾大局,避战逃却,说他是“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实不为过。而徐对西路军的亡败责任归于毛泽东,并说;首先造成西北地区的抗日局面,最关键的是红军占领宁夏及甘西,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首先,社会主义的苏联,是毗连中国西北的友好邻邦。只有打通苏联,红军和友军才能解决战略靠背问题,保持广阔而机动的回旋余地,建立巩固的抗日战略后方。否则,我前临日寇、蒙伪军和蒋介石的重兵压迫,后受河西“四马”(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滨)的牵制,对日作战开始后,就会处于腹背受敌、进退失据的境地,要形成西北的持久抗日局面,是不可能的。  

  

  其次,苏联是唯一能向我们直接提供国际主义援助的国家。只有打通苏联,红军和友军才能取得军事上、经济上的物资援助,藉以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日本当时是军事强国,嚣张气焰,不可一世。  

  

  再次,苏联的力量和影响,是巩固红军与友军的联盟,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因素。红军打通苏联,取得苏联的直接援助,对亲日派是个沉重打击,必将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  

  

  我党关于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战略方针,是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斯大林和共产国际一再表示同意中国红军从北方和西北方向接近苏联,并答应积极提供军事和经济物资援助,重要原因之一,就在这里。对这段话毋用评论了。下面看看西路军开动前击路线。  

  

    

  康秀峰  

  

  2009.12.28

标签:红军   致电   四方   指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