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美国全球战略的又一回合
通胀:美国全球战略的又一回合
崔新生
(2009年7月20日 第 01 版 "靠通胀赖账:美国“灾”后图谋")
由最初的失措,到越来越从容地策略铺陈,美国比任何时候都显得轻松:债务,从来不是美国的负担,无论是从财务表还是心理意识。而可能恰恰与此相反,如果美国一日没负债、或者成为储蓄大国,则将成为其真正的负担了。债务激励机制,与国家或者普通公民,都是美国独特的集体无意识之精神核心。
在对待负债处置上,美国些须的不适应只是暂时的。而对全球战略的调整,正在完成真正奥巴马市式的转型:对发动战争与维护和平之间的成本核算、威慑与恩赐的利弊权衡,使得美国在决胜把握力不断强化的同时,注意到细节上人道主义援助行为,很可能比一味威慑更能够使美国全球意识效益最大化、比如将舰艇改为医疗船收治病人——几千美元花费加几小时人力成本,足以让患者及其家人终生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这是一桩非常划算的买卖。
与美国之经过华尔街全球经济重组之后,吸取铺张浪费并采取更加灵活的管治相对应,新兴市场经济体并没有走向精细化,仍然在继往粗放式的经济政策思维轨道上滑行。而这一惯性因袭,将会使美国下一步全球战略得以完整实施:而无论从哪一方面考量,通货膨胀将是顺理成章的趋向,或是美国输出、或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自动诱发,这些都无关紧要。
通胀,会不会成为美国的武器,以助推和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事实上无论是美国或者新兴市场国家,都投鼠忌器地刻意回避这一“真相”。因为从G8或者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源不计成本的合作,国际债权债务间的博弈可谓风云变幻、诡谲屡现,资源合作能不能成为美元通胀的避风港、或者减轻有可能损失的程度,多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债务与债权之间围绕通胀的赛跑,隐含着一个谁都不大希望的结果:经济恢复的绩效不要太好,但也不至于太坏。
当然,在这一博弈过程,主动权丝毫没有被旁落,仍然被最初的对局设计者布控——战略目标是不会改变的,但策略则可千变万化。
这是一个以消耗为主题的阶段。当由华尔街怂恿、国内精英主动投入美国所设计的美元通胀恐慌迷局后,如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的中国,即在国内外空前一致地认为,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石、资源(包括能源)应是规避美元通胀风险的理想去处,但对于美元如何与资源进行交易却不甚了了,更不可能去顾及到这一不甚了了会否是铺满鲜花的陷阱:难道发达国家真的那么愚蠢地暴露这样的一个“破绽”,让中国充分施展自己的财技?难道没有想到:囤积高价合作来的资源,比单一的货币通胀可容易陷入深度的经济衰退?货币价格的通胀与资源价格的“通胀”之后,唯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源国家成为真正的受益方,从而间接达到消耗美元债务的同时,削弱债权人实力的目的!
货币作为最不值钱的资产,所有的财富品质归结于虚拟的价值。货币回归货币,资源回归资源,才能使其各自的真正“残值”复位。因为在货币与资源交易过程,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或者双赢的交易工具:在此之前,任何围绕资源为核心的合作,资源主权方与债务人一样,是真正的主动方,购买资源的一方,只能被动地接受叫价而不可能占便宜。
在外部被货币与资源双向套牢、渐次消耗的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内部的自我消耗,以滞胀为伴生物成为下一轮通胀的先导。因为滞胀的目的,只要通胀而没有别的结局。这种内耗的制度性根源在于贫富差距过于悬殊,富裕阶层富裕到不在乎钱不值钱,贫困阶层贫困到钱已经不能当钱使用。政府投资从向改善贫困阶层生活倾斜并能激发其消费热情,但市场价格通胀却阻挡了这种热情。贫富之间如何拼缝,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投融资工具及制度的创新,这一点显然不会被以等级政策主导的体制所重视和信赖;二是通过货币通胀,让所有的有钱人感到钱不值钱的心理压力,而被迫消费以提振市场,让有钱人感受到赤贫的畏惧,从而替代贫困阶层成为消费的主力。
这无疑是一场对赌!一方赌的是货币资产的残值,能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或削弱了自身的财富质量;一方赌的则是政策的杠杆,多大力量上能够撼动或增加货币贬值的恐慌。富裕阶层与政府的博弈,如果利用财税“武器”,遭受打击或率先牺牲的,首先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刚刚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因为唯有中产阶级培育起来的市场价格,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剧烈波动并体现商品的一个理性价格:一味地为富裕阶层提供激发其消费热情的商品,必然导致市场价格的过度膨胀,最终仍然是通胀;而迎合贫困阶层的商品价格,只能依赖于政府投资的强力补贴,最后助长滞胀。因此,无论采取哪一种选择,结果则是使市场进入更深度的恶化。
在拯救世界陷入经济衰退的阶段,美国一反常态的采取低调和怀柔策略,并不是屈服于类似穷人志短这一东方式思维的不得已选择,而是具有更加长远的“灾”后图谋。最明显的则是与往日势同水火的古巴、甚至朝鲜的“妥协”式态度。这种悄悄的干活,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放松了本质的警惕,忽视了美国这“悄悄”的背面,或许是穿插包围、迂回封锁的铺垫。
每一次金融灾难都是一次债权债务的财务重组。通胀作为一种赖帐策略,不仅指美国,而是每一个试图提振经济的国家都会选择的必由之路:削平富人、中产阶级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大多数下层公民必须得到生存安全保证,这一规律决定了政策选择取向。货币政策处于这样的尴尬处境:宽松是死路;不宽松是绝路。
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强力政策下,不受约束的投资拉动,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从而形式次投危机;通胀和战争,都可以削平债务纠葛,共同的缺陷是:流动性被掩盖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