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美关系的两种观点和两种方针

2025-02-28 观点 评论 阅读
  

  中美关系的两种观点和两种方针

  

  

  中美关系,不仅是中美两国关注的问题,而且早已为全世界所关注。我在《看联合早网上的一些评论》中介绍了一些人的观点,基本上是站在美国利益方面看中美关系。中国政府提出的“中美合作大局”,或者“中美关系大局”,也是从利害方面说中美关系,只是不仅从中国利益考虑,还照顾了美国的利益。都不触及中美关系的实质。情况依然如我在 2006年5月30日 《再说中美关系》所说。  

  《毛泽东选集》开篇第一句话就讲:“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现在,中国记得这句话的人恐怕不多,或者说认为不符合实际了,现在是讲“和而不同”,讲实用主义。但是,在阶级社会中,毛泽东的这句话是真理,或者说是几千年阶级社会经验之总结。美国政府就是运用它来处理国家间关系:它首先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同一件事情,是敌人做的,它就反对,是朋友做的,它就赞同。人们说美国是在“搞双重标准”。这个批评没有抓住实质,实质上美国的标准是一个,就是以敌我分是非:凡是跟我——美国走的,就是“伙伴关系”,凡是不跟我——美国走的,就是“无赖国家”、“流氓国家”、“邪恶轴心”。美国处理它和中国的关系,始终是按此标准,它的防务告一直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只是因为中国不同于朝鲜、伊朗等小国家,而且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越南战争、中印边境战争中,或者间接地或者直接地打败了美国,它现在不能不小心对付,实际上一直把中国作为真正的敌国。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应该说,中美两国领导人都是清清楚楚的。  

  

  过去和现在,美国都是把中国视为敌国。二十多年不承认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还驻军台湾,阻碍中国统一。在中美建交后,一直坚持对台军售,接见达赖,支持“藏独”“疆独”“台独”等一切分裂祖国的分子和敌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分子。  

  

  那末,为什么美国总统要跑对中国来,并于 1972年2月28日 签订了“上海公”呢?

  

  不是美国根本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敌视,遏制中国、改变中国颜色的方针$变,改变的是策略。这种策略改变,是由于通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证明了现在要在军事上打败中国根本不可能;是20年的实践也证明,经济上封锁中国也不行,封锁的结果是毛泽东讲的,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是在国际上不承认中国、孤立中国,同样遭到完全的失败,毛泽东领导中国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自然地赢得胜利的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支持,结果是美国自己反而越来越孤立了;还有,就是美国自身的需要。一是美国对苏斗争的需要,二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对美国经济太重要了。尼克松这人很聪明,既然封锁和战争达不到目的,为什么不现实主义点,和中国打交道,也许能不战而胜——尼克松就是这个盘算。

  

  中国对中美关系怎么看?当年“反对美帝国主义”、“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清楚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眼中的中美关系——对美国人民是友好的朋友,对美帝国主义则是敌对关系。毛泽东对于反动派的方针一直是针锋相对。美国打朝鲜,中国就抗美援朝,美国打越南,中国就抗美援越,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和尼克松会谈也是针锋相对。他早就说过:“人家讲现实主义,我们也讲现实主义。”所以,当年明知国共两党谈判不好,一定要打仗,但还是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也就是他说的,要有虎气,也要有猴气。

  

  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这派告中讲道:“‘针锋相对’要看形势。有时候不去谈,是针锋相对;有时候去谈,也是针锋相对。从前不去是对的,这次去也是对的,都是针锋相对。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谎言。……成立了‘双十协定’以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

  

  我们应当用毛泽东思想来认识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懂得针锋相对。过去我们抗美,是针锋相对,尼克松访华,证明过去的抗是对的。没有过去的抗美的胜利,美国跑到中国来是不会感到舒服的。尼克松要来谈判,我们欢迎,也是针锋相对,“上海公”证明对对了。不仅孤立了当时与中国敌对的苏联,不仅结束了国际二十多年对中国经济的封锁,而且让美国向全世界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被西方封堵的国门就打开了。“上海公”证明了中国抗击美帝的正确和一定胜利。

  

  “上海公”是针锋相对对来的。“上海公”的内容,也表现了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的针锋相对。这表现在公的双方声明中,表现在公对中美关系的表述: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

  

  我不讲中国为什么在台湾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同美国建交,也不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建交的利弊,——明白人从建交后签订的八·一七公,可以看到邓小平在努力弥补中美建交的漏洞。现在需要讲的是,我们对中美关系基于势利而缺乏总的战略观点,,常提三个公但很少认真研读过,实际上把三个公置之度外,忘记了“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忘记了“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忘记了“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在两国谈判建交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解决。……双方认识到这一问题将会严重妨碍中美关系的发展”,忘记了要美国兑现,“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对台军售的承诺。

  我多次批评“中美合作大局”。因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决定着中美关系只能是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可能有什么“中美合作大局”。“中美合作”只能讲现实主义,不可提升为中美关系的“全局”、“大局”,如果中国还坚持搞社会主义,那末,同帝国主义的美国就没有共同的“全局”、“大局”。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决定中美关系,这种观点与现在淡化意识形态的潮流不合,不过,淡化意识形态的人并不懂得意识形态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你可以闭着眼睛不看现实世界,但世界并不因你不看就不存在,现实世界的斗争,不是淡化意识形态淡化得了的,它不在你的意识中表现为这种形态,便一定表现为那种形态,除非你没有脑子。事实上,一些人一面大嚷“不搞意识形态”,一面又大讲“普世价值”,这些人是骗子,奸人。由于这些人这些年来“主流”了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国就如郑永年所说,“一直在主动向美国调整政策,所谓与世界接轨,意思即改变自身行为以符合美国的要求。”结果是:在国内没有统一的思想,在国际上没有中国的声音。胡锦涛在2008年已经感觉到了,要用450亿元争夺话语权。我认为,党和国家现在开始重视舆论是可喜的,中国不能再韬光养晦,应当向世界发出中国的明确声音。这里的关键,不是钱,不是权,根本问题是什么样的话语,是讲什么意识形态。  

  

  在国际上,中国的声音,应是“上海公”中的,“中国方面声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一切外国军队都应撤回本国去。”这是我们国际关系的方针。

  

  现在讲针锋相对,就是针对美国不执行“八·一七”公,我国就要它兑现它在公里的承诺,终止对台军售。中国古话说:人而无信,不可与交。美国如果坚持不信守诺言,中国政府就要自重,不可与交。这就是针锋相对。  

  

  郑永年说:“中国的调适总是有限度的。它总不能把自己变没了嘛。……过去是中国向西方调适,如果中美关系往好的方向发展,就是美国向中国调适的时候。”我认为,他说的对。现在美国搞谷歌事件,讲汇率,逼中国同意制裁伊朗,要中国继续向西方调适,我国政府应该针锋相对,要美国向中国调适,停止干涉中国内政。  

相关文章 抗议对台军售岂能只针对卖方·再谈“美国对中国台湾军售”不是“感情问题”,而是军事政治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是中美建交时种下的祸根!又一次大规模对台军售说明了什么创建计算机外交给外交部的建议美华:骆家辉昨在武汉与省长互换礼物拒谈对台军售用四招反制美国对台军售?反对美对台军售致奥巴马公开信(更新修改稿)中国能够阻止美国对台军售吗霉国对台军售何时休?停止美台军售,中国需要怎么做中国参与对伊制裁将导致深重灾难--中美交往不可忽略“安全”
标签:中国   美国   中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