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铁穆臻|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理论和实践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系列】

2025-02-28 观点 评论 阅读
  

  摘要:毛主席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思想和实践具体的社会历史根源,应该从当时社会主义社会内部自身政治经济结构具体的矛盾来分析。很多研究比较重视的历史上的路线斗争、各种的思想文化存在等,都属于上层建筑角度;很多研究非常看重的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和欧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因素,更是属于外因。而笔者认为,更应该从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来具体的分析毛主席这一思想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的管理阶层——干部阶层和劳动群众的矛盾、体力劳动阶层和脑力劳动阶层的矛盾、简单劳动阶层和复杂劳动阶层的矛盾、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生产关系的矛盾,都是当时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具体矛盾。要从这些具体的社会现实矛盾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是过度重视外部因素。

  

  关键词:干部,群众,体力,脑力,资产阶级法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到:“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后来,毛主席也强调:“要承认阶级长期存在,承认阶级与阶级斗争,反动阶级可能复辟。要提高警惕,要好好教育青年人,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中层和基层干部,老干部也要研究,教育。”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反复辟的问题?毛主席开辟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预防社会主义主义社会变质道路的现实原因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干部阶层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干部阶层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阶层是社会政治经济的管理阶层,掌握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等事务的管理权。如果过度的强化干部阶层内部下级服从上级,机构就会日益官僚化,干部阶层就极其可能在内部形成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使下级逐渐成为上级的奴仆;如果干部阶层受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旧上层建筑影响,逐渐在封建主义因素腐蚀下腐化堕落或在资本主义因素腐蚀下走了复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错误路线,就会逐渐由人民公仆转变为官僚特权阶层甚至逐渐变成新的资产阶级。

  

  官僚特权阶层的发展,官僚机构固化,干部就会蜕变为日益脱离群众、凌驾于社会劳动群众之上的新剥削阶级。即使部分的干部阶层没有腐化堕落,如果选择了错误的修正主义路线而不受制约,逐渐复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会逐渐蜕变为凌驾于劳动群众之上的特权阶层并逐渐发展为新的剥削阶级。

  

  综上可见,如果干部阶层掌握了绝对的集中的领导权,而且不受制约,如果过度的扩大干部的领导权力,形成单纯自上而下的官僚制度,再加上干部受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性质的旧的上层建筑影响,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腐化堕落或选择了复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错误路线——那不仅会使干部阶层变质,而且会带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质。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所以,毛主席强调:“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路线决定一切”。今天,我们重读毛主席的名言,依然可以感受到毛主席认识的深远。

  

  “我们国家也有危险,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存在,甚至比较严重,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得比我多。但喜不忧,这也是官僚和封建东西。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忽‘左’忽右、形左实右,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苏联就是教训。我很担心高级干部出现修正主义,中央出现修正主义怎么办?有没有制度管住他们?当然,像“二十三条”讲的,这里绝大多数干部包括党的高级干部还是个认识问题、教育提高的问题。怎样教育提高?”——毛泽东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必须破除。例如,等级森严,居高临下,脱离群众,不以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而是靠资格、靠权力,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关系和父子关系,这些东西都必须破除,彻底破除。破了又会生,生了又要破。经过去年和今年的整风,我们已经给这种资产阶级法权很大的打击。”——毛泽东

  

  “一些党员干部陷入了争名誉、争地位、比薪水、比吃穿、比享受的错误思想,这一点和国民党差不多,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办公桌、椅子也分等级,工人、农民不喜欢我们。长此以往,一定是脱离群众,兵不爱官,民不爱干。一部分拥有权力的人群获取大大多于普通群众的利益,自觉高人一等,这样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干部将不可避免地从拥有特权发展到剥削工人、农民,最终将形成一个官僚特权阶层。”——毛泽东

  

  二、简单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在人类社会还没有达到消除分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脑力劳动、复杂劳动由专门的脑力劳动者、复杂劳动者负责。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并在一个多世纪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残余也比较多。而脑力劳动者在中国近代以来大多数使资产阶级出身。如果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脑力劳动者、复杂劳动者在脱离群众、蔑视简单体力劳动者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影响下,过度的夸大自身专业的作用,过度扩大和简单体力劳动者之间收入的差距,会使社会内部的不平等加剧,逐渐产生新的贫富分化,使社会主义社会逐渐变质。

  

  列宁同志说:“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就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那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因而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也就消失,而这个根源、光靠把生产资料转为公有财产,光靠剥夺资本家,是决不能立刻消除的。”

  

  在旧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影响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劳动实践中,过度重视利润、效率、“物质刺激”,忽视公平、忽视阶级立场、忽视为无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根本方向,高技术工人、脑力劳动者与普通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会因为对物质刺激的过度重视越来越大。

  

  所以,毛主席极其重视处理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矛盾的问题,极其重视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问题。一方面,毛主席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以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问题;另一方面,毛主席坚决反对抽象的“唯生产力论”,坚持积极的改造资产阶级脑力劳动者阶层的世界观,鼓励、组织资产阶级脑力劳动者转变为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毛主席对于资产阶级法权的警惕、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的重视,可以见之于他在革命和建设生涯的好多名言。

  

  “我们的文艺工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

  

  “广大的知识分子虽然已经有了进步,但是不应当因此自满。为了充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现在多数知识分子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毛泽东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毛泽东

  

  “我们自己就是建设了这样一个国家,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八级工资,不管你人少人多。”——毛泽东

  

  “三个差别(其中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引者注。),资产阶级法权……这个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这不是说我们要慢腾腾的,多快好省是客观的东西,能速则速,不能勉强。”——毛泽东

  

  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城市和乡村,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商品交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本身就存在城乡商品交换的“剪刀差”。

  

  如果过度通过“剪刀差”,用乡村农业资金供给城市工业,城乡差距也会进一步扩大。扩大城乡差距,就会激化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特别是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毛主席多次提到处理城乡不同所有制之间矛盾、处理工人和农民之间矛盾的相关问题。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矛盾,实际上是工农的矛盾。苏联两种所有制长期同时并存,但是他们一直不承认这个矛盾。”——毛泽东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长期并存下去,总有一天不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生活对农业生产越来越增长的需要,不能充分满足工业对农业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而要满足这种需要,就不能不解决两种所有制的矛盾,不能不把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不能不在全国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来统一计划全国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和分配。”——毛泽东

  

  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朽上层建筑残余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反作用

  

  武装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及和平改造的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旧社会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的残余仍然存在,例如封建社会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特权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性质的“人性自私论”、私有制优越性论、“物质刺激”论……都说可以腐蚀社会主义社会的腐朽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表现在旧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的残余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腐蚀作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腐朽的封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残余在中国社会还没有根本上消除。当时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间不久(1949成立新中国到195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才七年),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残余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所以,毛主席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毛主席深刻指出,腐朽的封建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广泛存在,特别是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主义的腐朽上层建筑影响还是相当浓厚的。而早在《矛盾论》,毛主席就指出过:“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腐朽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一定条件下决定性的瓦解作用。和私有制带来的一切腐朽上层建筑残余进行最彻底的决战,是毛主席领导的前无古人、迄今为止后无来者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事业。

  

  建国以后,毛主席极其重视预防腐朽的封建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腐蚀,多次强调把握根本方向、注意阶级斗争、坚持经济建设的“政治挂帅”。

  

  毛主席曾经说:“官气多,政治少,所以出官僚主义。整风以来,就是整官气,政治挂帅。争等级、争待遇就不多了。我看要打掉这个东西”,“没有政治挂帅。没有群众运动,没有全党全民办工、农、文,没有几个并举,没有整风和逐步破除资产阶级法权的斗争,斯大林的这三个条件(增加社会产品、全面建立全民所有制、提高德智体教育——引者注。),是不容易达到”。

  

  1965年,认识逐渐深化的毛主席强调的更加严厉:“政治与业务这一矛盾中,主要的矛盾方面是政治,把政治抽去了,就等于把灵魂抽去了。没有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到处碰壁。所以政治第一,政治统帅业务,不能平起平坐。如果把它们并列起来,就是折衷主义。”

  

  五、国际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威胁。

  

  1956年,约翰·杜勒斯宣称——美国的政策是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和平蜕变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国家。毛主席高度警惕美帝国主义的这一阴谋。1959年11月12日,毛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问题。毛主席指出:“和平转变谁呢就是转变我们这些国家,搞颠覆活动,内部转到合乎他的那个思想”,“就是说,他那个秩序要维持,不要动,要动我们,用和平转变,腐蚀我们。”此后,毛主席多次讲要警惕和防止“和平演变”,他反复强调,杜勒斯搞“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是有其一定社会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被“和平演变”的危险。

  

  1964年,毛主席在“九评”的补充部分极其严肃的强调:“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我们一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针对青年学生问题的一次谈话,也体现了他的对“和平演变”问题的担忧。他说:“这些年轻人、学生,正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的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自己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可能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

  

  可见毛主席能提出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思想,是有深刻的国内外社会现实原因的。

  

铁穆臻|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理论和实践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系列】

  

  六、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列宁同志曾经深刻提出过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之后社会内部矛盾的尖锐性,他在《国家与革命》提到:“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的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因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就不可避免地应当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遗憾的是,列宁同志过早去世,而斯大林在一定时期内忽视了阶级矛盾的严峻性,过早宣布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严重忽视官僚资产阶级在苏联继续产生的社会土壤。

  

  毛主席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提到:“公开承认矛盾,列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斯大林不承认,混淆两类问题,直到死前才在理论上承认,但实际做又是一件事”。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官僚集团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把苏联变成了官僚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国家,篡夺了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雄厚的社会主义果实。

  

  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具体状况的任务,不可避免的落在了毛主席的身上。无产阶级专政后,必须预防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有着深刻的社会矛盾。根据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现实,拥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捍卫无产阶级革命果实远见的毛主席深刻、创造性的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哲学理论,为无产阶级争夺正确路线的话语权、为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理论和实践道路开辟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依据。所以,毛主席说:“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管理阶层和广大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简单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继续在改造过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有内在矛盾的。所以,毛主席说:“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可见,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着深刻的内部矛盾。其中,包括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属于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所以,毛主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不过,一旦忽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也会使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非对抗性矛盾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所以,毛主席说:“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内部作为政治经济管理者的干部阶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稍有不慎,干部变成官僚,就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所以,毛主席说:“为了从根本上消灭发生闹事的原因,必须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地处理各种矛盾。只要做到这一条,一般地就不会发生闹事的问题。”

  

  七、两条根本路线的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也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论断,依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集中反映,就是不同阶级的不同根本路线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道路之间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还不够高度发达,依旧存在资产阶级法权,不足以消灭社会内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政治经济管理和其他劳动的分工、工人阶级所处于的生产关系和农民阶级所处于的生产关系的区别……所以,毛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刚刚建立,内部矛盾的内容更多一些,如毛主席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不完全巩固。在工商业的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还拿取定息,也就是还有剥削;就所有制这点上说,这类企业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一部分也还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完全社会主义化的合作社在所有制的某些个别问题上,还需要继续解决……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里面,在这两种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之间,积累和消费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不容易一下子解决得完全合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需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逐步解决,需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以无产阶级根本阶级利益为前提,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劳动,消灭分工差别、使按劳分配足以过渡到按需分配。根本方向的问题动摇不得——抓革命,才能促生产。为无产阶级的根本阶级利益而行动是主要的,其余是次要的。

  

  综上所述,毛主席创造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理论、开展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历史实践,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内外部的现实情况。

标签:矛盾   社会   社会主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