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石油巨头享受伊拉克战争—不采自家石油
石油巨头正享受伊拉克战争
2008年06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6月27日电
美国《国际日》6月26日转载《波士顿环球》的文章说,为了保障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的安全,花了5年时间,导致4100名美国士兵丧生,3万多人受伤。这是一个逃不掉的未决问题,因为布什总统给出的入侵和占领理由并不存在——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跟基地组织和“九一一”恐怖袭击也没有关系。
这篇题为《石油巨头正享受伊拉克战争》的文章摘录如下:
《纽约时》上周导说,一些西方石油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BP和雪佛龙,将和伊拉克政府签订不投标合同。在过去一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石油产业占有重要份额,这种情况持续到1972年政府让该产业国有化。美联社援引奥本海默公司分析家盖特的话,称他认为这些合同是迈向产品分享协议的第一步。盖特表示,“这些公司的参与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交朋友。”
这些无疑把布什的另一个谬论炸开了口子。在布什的那个谬论中,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油井属于伊拉克人民”,前国务卿鲍威尔附和说为了伊拉克人民,伊拉克石油将被托管。前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曾宣称伊拉克有很多石油,因此重建的时候会首先采用伊拉克政府的资源,然后才会转向美国纳税人的资源。
不,当美国纳税人被战争彻底搜刮了一番,当家人埋葬勇士,企业殖民者却拿到了所有的资源。曾由副总统钱尼领导的哈利伯顿石油服务公司去年利润增长49%,达35亿美元。
向士兵提供食物、掩体和洗衣服务的KBR曾是哈利伯顿的子公司,它去年告破纪录的利润,而且将参与一份新的、长达10年的、1500亿美元的合同。北卡罗莱纳私人保安公司黑水引起争议,在去年的一次事故中,它的警卫射杀了17名伊拉克人。根据《罗利新闻与观察》的消息,这家公司的政府合同已经跨过10亿美元大关,一天收费1221美元,而实际一天支付500美元给保安警卫。
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老兵的治疗条件差得骇人听闻。《波士顿环球》3月导KBR自入侵以来如何通过开曼岛的空壳公司招聘雇员,逃避社保和医疗保险税。
现在是石油巨头本身,它们已经享受着创纪录的利润了。根据联邦政府的资料,伊拉克拥有世界第三大石油储备,石油巨头在伊拉克的利益一目了然。10年前,时任雪佛龙CEO德尔表示希望雪佛龙可以进入伊拉克的石油储备。在入侵之前,《洛杉矶时》一篇新闻导称“这可能是个巧合,但美国和英国石油公司将是成功的军事进攻的长期受益人……产业官员表示驱逐萨达姆将有助于创造公平环境……对美国主导的石油服务产业而言是滚滚财源。”
谁会阻止财运,或者至少在美国士兵冒着生命危险维护和平之时,在伊拉克人继续努力走出入侵造成的废墟之时,确保这不会变成CEO们绝对的横财呢现在尚不清楚。两位推定的总统提名人是民主党的奥巴马和共和党的麦凯恩。奥巴马大声指责石油的不得当利,事实上,麦凯恩从石油巨头那里收到的钱较多。但奥巴马已经收到足够多的竞选献金,他将发挥多大的领袖力是个未决的问题。
美为何“自废武功”——不采自家石油?
本特约记者 刘国伟
最近,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逼近每桶140美元大关。美国是头号石油进口国,高油价自然让美国民众怨声载道。
所谓求人不如求己,美国总统布什近日就要求国会撤销美国近海采油禁令,以增加国内原油产量。那么,布什这招管用吗美国为什么放着自家的石油不开采,偏要向外国购买高价油呢
布什想放开近海钻探禁令
布什对高油价的问题并没等闲视之。除了力压沙特等石油输出国提高产量,布什还想挖掘国内的潜力。6月18日,布什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谈话,敦促国会放开针对近海石油钻探的禁令(以下简称美国“解禁”),以平抑油价。他对记者说:“美国国会务必面对严峻的现实。除非议员们乐意接受当前令人痛心的汽油高价位,或者面对更高的油价,否则,美国必须生产更多的石油,而且务必立即付之行动。”他还说,美国的这些海域可能产180亿桶原油,这将能满足美国在10年中的汽油需求,他还敦促国会准许在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开采。
高油价也给了美国石油工业一个很好的借口,他们也趁机要求“解禁”。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莱克斯•蒂勒森就指责布什光是要求沙特提高产量,却不努力提高美国国内的产量,尤其是佛罗里达州和加州的沿海地区储存有大量石油。
路透社的民意调查显示,59.6%担忧油价飞涨的美国民众,支持布什“解禁”的建议。民意支持率过半,布什的提议似乎是个好点子。然而,布什这招却被讥为“远水解不了近渴”。
美为何长年“自废武功”
美国原油储量其实不少,其探明储量为37亿吨(到2006年),约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2.5%(到2006年)。但有两项法案却让储油丰富的美国“自废武功”:一个是美国国会在1982年通过的法律,另一个是现任总统的父亲老布什在1990年签署的总统法令。
在近海海域开采石油既能缓解美国的石油紧张,又能提高沿海城市的税收和就业率,美国为什么要自绝财路呢
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认为:如果石油能自给自足,将进口降为零,那么就能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但美国经济学家汤姆•泰坦伯格认为,自给自足虽然有上述好处,却是提前吃了“子孙饭”,会使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更成问题。有中国学者认为,泰坦伯格的观点影响了美国决策层,所以美国开始封存自家资源。
不过,在谈到为什么要出台近海海域的石油开采禁令时,美国国会的有关文件只是说,此举主要是为了解决原油开采和运输过程引发的环保问题。《青年参考》记者尚未见到美国媒体上有“不吃子孙饭”角度的阐释。另外,海洋石油开采确实曾在美国酿就生态灾难。
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是个滨海小城,1969年这里的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井喷事故,溢出的石油使整个南加利福尼亚的海岸都受到了污染,给当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记忆。此后,近海采油受到越来越多民众和环保组织的抵制。于是,里根任期内的美国国会在1982年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陆架上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范围是距海岸线4.8公里至322公里。这项法案至今每年都被延期一次。
此后,仍有部分近海区域在进行石油开采。1989年3月24日,由于船长酒后擅离职守,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超级油轮“瓦尔迪兹”号在阿拉斯加威廉太子湾触礁,大量原油在原来风景如画的海区形成了1公里宽、8公里长的漂油带,这是美国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海洋原油污染事故。媒体和环保组织对这次事故的追究,直接推动了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加强近海环境保护。
1990年6月,时任总统的老布什签署法令,命令内政部将禁采区域进一步扩大,除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亚拉巴马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区)以外的近海区域,均不可出租给石油公司进行开采,法令有效期延长至2000年。1998年,时任总统的克林顿把法令有效期进一步延长至2012年。
长期以来,美国人对近海采油禁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保护,也有人批评此举加剧了对外国的能源依赖。
“解禁”成大选话题
高油价也是美国总统大选的热门话题。在布什发表玫瑰园谈话的前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就呼吁“解禁”,他说:“获得能源安全的最直接、最快的办法是增加产量,减少使用,并发现新能源。”但与布什不同的是,麦凯恩反对开放阿拉斯加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石油钻探。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针锋相对,认为麦凯恩的政策“远水解不了近渴”,未对症下药。奥巴马指出,麦凯恩的提议违反了两党早年达成的保护沿海环境的共识,正是这种共识数十年来保护了佛罗里达群岛上的旅游资源。奥巴马还主张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以建立绿色能源区,开发低碳能源,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危机及温室效应问题。
“解禁”也无济于事
从美国政治运作的惯例来看,目前的国会中民主党议员占多数,而他们多数是反对“解禁”的。再者,布什的任期只剩下几个月,他的影响力已大大削弱。此外,即使国会和总统都同意“解禁”,美国各州仍有权自行决定立场。6月17日,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共和党人)的发言人就发表声明说,施瓦辛格不会改变反对“解禁”的立场。
另外,美国石油专家盖特也说:“即使今天就开始在近海钻油,最快也要到3年后,甚至5年,才会有第一滴油出产。因此布什要求解禁以平抑目前的高油价,根本是笑话一桩。”
《青年参考》记者还在美国卫生部权威杂志《环境与健康展望》上看到,美国专家普遍认为,“解禁”只能让美国的石油进口稍微下降,并不能让美国真正摆脱对外国石油的依赖。(青年参考)
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战争梅新育:限制战略资源出口是一国基本权利王中宇:“发展”VS“生存”—由山地问题引发的思考黑非洲的悲剧之尼日利亚——《能源战争》节选出租国心理——《能源战争》节选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国土中国资源市场化的结局:“稀土帝国”被外国掏空恩道尔:中美在非洲的石油冷战--达尔富尔?傻瓜,这是石油…文佳筠:不可能的美国梦恩道尔:今天60%的石油价格是市场投机的结果王中宇:“生态文明”的由来与前景江涌:石油价值异化暴露国际秩序危机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