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924年发生的广州商团事件:孙中山先生的反对大商人、反对大企业主的明证
1924年广州商团事件:孙中山先生的反对大商人、反对大企业主的明证孙中山先生在世时,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原本就是与商业界那些大富翁们是死仇大敌,有1924年的“广州商团事变”作为明证,将孙中山先生的反大商人、反资本家的政治观点表现的一览无遗!而那些在孙中山先生1925年去世以后宣称自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继承人的国民党人物们,什么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汪精卫、陈公博政府,一直到现在国民党内,那些跟台湾塑胶集团(台塑)的大老板王永庆关系密切,在王永庆90大寿寿宴上跟王家富人们饮酒作乐称兄道弟的马英九、吴伯雄们,哪一个是反商的?哪一个是主张“节制资本”遏制大资本家的?一个也没有又何谈什么中国国民党在之后到现在的八十年间都一直继承了孙中山呢?所谓孙中山死后,中国国民党一直继承了孙中山的说法纯粹是扯淡撒谎!! “维基百科”,这一西方世界主流社会观点的网络百科全书所记述的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词条,也完全确认和承认了孙中山当年的左倾左翼态度和亲近社会主义和亲共产党的政治态度和亲共色彩。 广州商团事变广州商团事变,指1924年发生在广州的以陈廉伯为首的广东商人们自治性的广州商团,与孙中山为首的实行“联俄(苏联)、联共(中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广州国民党政府之间发生的流血冲突事件。目录
1 背景
2 经过
3 事后
4 参考文献
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后的十几年,中华民国全国陷入了北洋军阀与孙中山的革命党之间、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奉系直系各派之间的长期不停的内战和纷争之中,社会治安极差,广州商人为自卫,于1912年成立广州商团。陈廉伯担任团长兼广州粤商公安维持会(商团公所)理财课主任,他支垫商团经费,借款购置枪械。1917年陈廉伯任粤商公安维持会代理评议长,进一步武装商团。1919年8月,陈廉伯就任广东省商团军总团长。至1924年,广州商团总人数已扩大到1.3万人。商团在此前的广州政权的多次更迭中一直保持中立,更因为保护商人利益及维持治安稳定受到部分广州民众的支持。1923年,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控制的部队联合滇(云南唐继尧)、桂(广西沈鸿英)军阀,击败粤系军阀陈炯明,取得广州的控制权。孙中山控制广州后,违背1918年护法运动的诺言,重组政府。他一方面强行征召平民入伍,另一方面没收了一些团体如寺庙的土地进行拍卖,并大量发行纸币以筹集资金。各地军队驻扎广州以及对陈炯明部队的对峙,导致军费上升,政府因此大幅度扩大税收,并将陈炯明在任时禁止的赌博再次开禁以征收税款。政府的种种行径,引发社会上大量人士的不满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实行“联俄(苏联)、联共(中国共产党)、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广州商人们普遍恐惧在苏联协助下的孙中山会实行共产主义“赤化政策”,转而集体敌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5月下旬,广州市政厅发布“统一马路业权”法案,以收取新的税项,引起广州商业界巨头们的普遍不满。5月至8月,广州商界发生多个行业的罢市活动。广州及周边地区商团成立“广东省商团军联防总部”,陈廉伯任总长,邓介石、陈恭受任副总长,并对广州市实行戒严。经过广州商团和政府谈判,国民党的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取消马路业权法案,大罢市活动风波暂息。有研究指,孙中山当时正在筹组准备进行的北伐,其主要进攻目标是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直系军阀长期接受英国美国两国支持,而陈廉伯这个从南洋(东南亚)回到广州老家的海外华人又是早就加入了英国国籍,广州商团的活动很有可能受到英美的支持,以牵制孙中山准备进行的北伐进程。另有研究指,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中,广州商团采用共议机制,陈廉伯的个人作用不大。经过
1924年8月10日,广州商团向英国巨商南利洋行购置了一批数量巨大的枪支弹药(据孙中山政府称有枪械9000余杆,其中有机关枪40挺,子弹300余万发),运送这批弹药的英国籍轮船哈佛号,在广州天字码头附近江面被国民革命军海军中蒋介石任舰长的江固舰扣留。此批枪械之前已向孙中山政府告,但孙政府认为数量及到达日期不符(政府公告指“惟原案声明40日运到,现距8月4号仅6日【8月10日竟就到达广州】,时日不符。各团军领枪数目按诸商团公所存根,不过5000余杆,而哈佛轮现运枪械将及万杆,两相比较相差4000余杆,此项逾额枪械,何以解释。”)。8月12日、15日,广州商团军代表1000多人两次到孙中山的广州大元帅府请愿,要求发还被国民党政府扣留的军火武器。被拒绝后,广州商团会组织广州商人大规模罢市,并以“中华民国政治定国军”名义,通电全省各县商团罢市。8月24日,孙中山宣布广州戒严,通缉陈廉伯。8月22日,南海、番禺、顺德、台山、东莞、增城、新会、清远、高要、曲江、阳江、罗定等20多个县属内的138处乡镇先后罢市声援广州商团。1924年9月1日,孙中山发表《为商团事件对外宣言》、《致英国麦克唐纳尔政府抗议电》,将矛头指向英国。汪精卫、胡汉民等反对孙中山想要以严厉的武力彻底解决商团的主张,希望以温和克制的态度谈判解决问题,而与中国共产党关系非常亲密异常亲切的廖仲恺,则主张严厉惩罚和打击广州商团,但其严办商团的主张被汪精卫和胡汉民所反对,因而没有实现,所以向孙中山面辞广东省长一职。9月4日,孙中山离开广州赴广东省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韶关的北伐大本营,广州设留守府,派胡汉民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长。9月15日,广州商团会的陈廉伯、陈恭受等发表通电,否认利用广州商团军图谋推翻政府,表示拥护孙中山先生、服从广州革命政府。国民党留守广州的胡汉民,个人宣布完全取消对陈廉伯、陈恭受的通缉令。给广州商团发还部分被扣留的武器军火。事态稍有平息。10月10日下午,因为正在与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进行密切友好的合作,因而得以在广东省全境发展迅速不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其时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刘尔嵩任区委书记兼广州工团军总指挥),发动工会、农会、青年团及广东工团军的五六千人召开“双十(中华民国国庆日是10月10日,纪念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的10月10日)警告节”大会,周恩来在会上讲话,警告广州商团不得放肆,会后举行群众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广州商团,杀陈廉伯,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政府”等口号。在广州的太平南路(今天的人民南路)西濠口,游行队伍与广州商团军发生流血冲突,被打死20多人,打伤100余人。广州商团军在西关构筑街垒,封锁市区,张贴“孙文(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中山一名是来自于他的日本化名“中山樵”)下野”、“打倒孙政府”等标语。入夜,陈廉伯之弟陈廉仲在沙面召集邓介石、李颂韶等广州商团头目会议,决议新老城各分团团军14日下午5时集中西关,15日拂晓出动占领广东省署、公安局以及财政各机关。10月11日,孙中山组织国民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特派许崇智、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陈友仁、谭平山6人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10月15日凌晨,正在筹组预备北伐湖南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突然从韶关回师广州,击溃广州商团武装,陈廉伯逃往香港。具当时英国殖民地香港内最大的中文纸----英国人作为最大股东的《华字日》导:在国民党这次大规模反击的过程中,有部分国民党部队使用约300箱煤油引发大火,焚毁广州西关商铺及烧死广州商团支持者,广州西关商业区受到严重损坏。事后
有资料称这次事变中的财产损失接近5000万港元,平民死伤约2000人。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向未有遭受损毁的广州商户收取保护费,对参与广州商团的商户收缴枪械并罚200元,否则“任兵焚劫拿人,政府不负责任”。事件结束后,广东商业界大部分商人都对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和孙中山政府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和敌视情绪,在政治态度上完全倾向于支持孙中山的敌人----粤系军阀陈炯明的粤军,纷纷对陈炯明捐资支持。但最终在第二年(1925年)初,孙中山依靠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彻底击败陈炯明,完全统治了广东省全境。孙中山1925年1月北上北京,与名义上担任临时执政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当时正完全掌握着北京政府实权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刚刚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军阀政府的西北军冯玉祥举行“四巨头会议”,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香山碧云寺逝世后,北京的段祺瑞执政府方面决定对孙的葬礼举行“中华民国国葬”,却遭到广州总商会、广东自治会等广州商团的后续组织,发起联名上书的抗议活动,坚决予以反对。参考文献:
^ 陈廉伯生平及故居
^ 《近代广州商人与政治(1905-1926)》
^ 《广州市民之愤言》,华字日,香港,1923年11月16日。
^ 民国十二年香港商务之回顾,华字日,香港,1924年2月12日
^ 陈炯明研究
^ 1924年广东“商团事变”再探:大元帅府管治混乱
^ {富豪篇·陈廉伯}导致孙文伤心北上的“广东第三罪人”
^ 黄埔日历
^ 韦慕庭:《锻造武器:孙逸仙和国民党在广州》,89-105页,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院,1966年
^ 广州商团事变真相
^ 广州商团叛乱被扑灭(1925年)
^ 持枪的商人 章立凡 《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41期
1 背景
2 经过
3 事后
4 参考文献
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后的十几年,中华民国全国陷入了北洋军阀与孙中山的革命党之间、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奉系直系各派之间的长期不停的内战和纷争之中,社会治安极差,广州商人为自卫,于1912年成立广州商团。陈廉伯担任团长兼广州粤商公安维持会(商团公所)理财课主任,他支垫商团经费,借款购置枪械。1917年陈廉伯任粤商公安维持会代理评议长,进一步武装商团。1919年8月,陈廉伯就任广东省商团军总团长。至1924年,广州商团总人数已扩大到1.3万人。商团在此前的广州政权的多次更迭中一直保持中立,更因为保护商人利益及维持治安稳定受到部分广州民众的支持。1923年,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控制的部队联合滇(云南唐继尧)、桂(广西沈鸿英)军阀,击败粤系军阀陈炯明,取得广州的控制权。孙中山控制广州后,违背1918年护法运动的诺言,重组政府。他一方面强行征召平民入伍,另一方面没收了一些团体如寺庙的土地进行拍卖,并大量发行纸币以筹集资金。各地军队驻扎广州以及对陈炯明部队的对峙,导致军费上升,政府因此大幅度扩大税收,并将陈炯明在任时禁止的赌博再次开禁以征收税款。政府的种种行径,引发社会上大量人士的不满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实行“联俄(苏联)、联共(中国共产党)、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广州商人们普遍恐惧在苏联协助下的孙中山会实行共产主义“赤化政策”,转而集体敌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5月下旬,广州市政厅发布“统一马路业权”法案,以收取新的税项,引起广州商业界巨头们的普遍不满。5月至8月,广州商界发生多个行业的罢市活动。广州及周边地区商团成立“广东省商团军联防总部”,陈廉伯任总长,邓介石、陈恭受任副总长,并对广州市实行戒严。经过广州商团和政府谈判,国民党的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取消马路业权法案,大罢市活动风波暂息。有研究指,孙中山当时正在筹组准备进行的北伐,其主要进攻目标是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直系军阀长期接受英国美国两国支持,而陈廉伯这个从南洋(东南亚)回到广州老家的海外华人又是早就加入了英国国籍,广州商团的活动很有可能受到英美的支持,以牵制孙中山准备进行的北伐进程。另有研究指,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中,广州商团采用共议机制,陈廉伯的个人作用不大。经过
1924年8月10日,广州商团向英国巨商南利洋行购置了一批数量巨大的枪支弹药(据孙中山政府称有枪械9000余杆,其中有机关枪40挺,子弹300余万发),运送这批弹药的英国籍轮船哈佛号,在广州天字码头附近江面被国民革命军海军中蒋介石任舰长的江固舰扣留。此批枪械之前已向孙中山政府告,但孙政府认为数量及到达日期不符(政府公告指“惟原案声明40日运到,现距8月4号仅6日【8月10日竟就到达广州】,时日不符。各团军领枪数目按诸商团公所存根,不过5000余杆,而哈佛轮现运枪械将及万杆,两相比较相差4000余杆,此项逾额枪械,何以解释。”)。8月12日、15日,广州商团军代表1000多人两次到孙中山的广州大元帅府请愿,要求发还被国民党政府扣留的军火武器。被拒绝后,广州商团会组织广州商人大规模罢市,并以“中华民国政治定国军”名义,通电全省各县商团罢市。8月24日,孙中山宣布广州戒严,通缉陈廉伯。8月22日,南海、番禺、顺德、台山、东莞、增城、新会、清远、高要、曲江、阳江、罗定等20多个县属内的138处乡镇先后罢市声援广州商团。1924年9月1日,孙中山发表《为商团事件对外宣言》、《致英国麦克唐纳尔政府抗议电》,将矛头指向英国。汪精卫、胡汉民等反对孙中山想要以严厉的武力彻底解决商团的主张,希望以温和克制的态度谈判解决问题,而与中国共产党关系非常亲密异常亲切的廖仲恺,则主张严厉惩罚和打击广州商团,但其严办商团的主张被汪精卫和胡汉民所反对,因而没有实现,所以向孙中山面辞广东省长一职。9月4日,孙中山离开广州赴广东省北部与湖南省交界处韶关的北伐大本营,广州设留守府,派胡汉民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长。9月15日,广州商团会的陈廉伯、陈恭受等发表通电,否认利用广州商团军图谋推翻政府,表示拥护孙中山先生、服从广州革命政府。国民党留守广州的胡汉民,个人宣布完全取消对陈廉伯、陈恭受的通缉令。给广州商团发还部分被扣留的武器军火。事态稍有平息。10月10日下午,因为正在与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进行密切友好的合作,因而得以在广东省全境发展迅速不断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其时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刘尔嵩任区委书记兼广州工团军总指挥),发动工会、农会、青年团及广东工团军的五六千人召开“双十(中华民国国庆日是10月10日,纪念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的10月10日)警告节”大会,周恩来在会上讲话,警告广州商团不得放肆,会后举行群众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广州商团,杀陈廉伯,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政府”等口号。在广州的太平南路(今天的人民南路)西濠口,游行队伍与广州商团军发生流血冲突,被打死20多人,打伤100余人。广州商团军在西关构筑街垒,封锁市区,张贴“孙文(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中山一名是来自于他的日本化名“中山樵”)下野”、“打倒孙政府”等标语。入夜,陈廉伯之弟陈廉仲在沙面召集邓介石、李颂韶等广州商团头目会议,决议新老城各分团团军14日下午5时集中西关,15日拂晓出动占领广东省署、公安局以及财政各机关。10月11日,孙中山组织国民革命委员会,自任会长,特派许崇智、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陈友仁、谭平山6人为革命委员会全权委员。10月15日凌晨,正在筹组预备北伐湖南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突然从韶关回师广州,击溃广州商团武装,陈廉伯逃往香港。具当时英国殖民地香港内最大的中文纸----英国人作为最大股东的《华字日》导:在国民党这次大规模反击的过程中,有部分国民党部队使用约300箱煤油引发大火,焚毁广州西关商铺及烧死广州商团支持者,广州西关商业区受到严重损坏。事后
有资料称这次事变中的财产损失接近5000万港元,平民死伤约2000人。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向未有遭受损毁的广州商户收取保护费,对参与广州商团的商户收缴枪械并罚200元,否则“任兵焚劫拿人,政府不负责任”。事件结束后,广东商业界大部分商人都对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和孙中山政府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和敌视情绪,在政治态度上完全倾向于支持孙中山的敌人----粤系军阀陈炯明的粤军,纷纷对陈炯明捐资支持。但最终在第二年(1925年)初,孙中山依靠苏联军事顾问团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彻底击败陈炯明,完全统治了广东省全境。孙中山1925年1月北上北京,与名义上担任临时执政的皖系军阀段祺瑞、当时正完全掌握着北京政府实权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刚刚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军阀政府的西北军冯玉祥举行“四巨头会议”,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香山碧云寺逝世后,北京的段祺瑞执政府方面决定对孙的葬礼举行“中华民国国葬”,却遭到广州总商会、广东自治会等广州商团的后续组织,发起联名上书的抗议活动,坚决予以反对。参考文献:
^ 陈廉伯生平及故居
^ 《近代广州商人与政治(1905-1926)》
^ 《广州市民之愤言》,华字日,香港,1923年11月16日。
^ 民国十二年香港商务之回顾,华字日,香港,1924年2月12日
^ 陈炯明研究
^ 1924年广东“商团事变”再探:大元帅府管治混乱
^ {富豪篇·陈廉伯}导致孙文伤心北上的“广东第三罪人”
^ 黄埔日历
^ 韦慕庭:《锻造武器:孙逸仙和国民党在广州》,89-105页,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学院,1966年
^ 广州商团事变真相
^ 广州商团叛乱被扑灭(1925年)
^ 持枪的商人 章立凡 《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41期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