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悬在中国头上的美元刀
美国国债 - 悬在中国头上的美元刀
据悉,美国下周将发行巨额国债。作为世界最大的储蓄国,世界的眼光又投向了中国。中国会买吗?前段时间美国各方政要走马灯似的来访中国,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两个字:放心。
我们也许要问,美国何以能靠借钱过日子?
美国曾经是一个量入为出的好政府,是以家庭财政模式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曾经自食其力,平衡自己的预算。事实上,当1958年美国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逆差时,当时的艾森豪威尔总统还向美国人道了歉。克林顿政府的短暂的
而15年后的1973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是当年的10多倍,1975 年财政赤字高达532亿美元,是二战后赤字最高年份1968年(当时正值越战高峰)的两倍多。按照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思维辑,尼克松总统还不自动下台?――真是个败家子啊。后来,尼克松确实提前下台了,但是不是因为赤字,而是因为“水门事件”。正是尼克松亲手撕毁了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协议,尼克松正是推动美国赤字政策的幕后推手。
为什么?因为美元贬值推动的赤字政策是美元战略的重要部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是有利于美国利益最大化的。
2008年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反映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美国的经济是维持在长期的“负债经营”基础上的,它的资金链条之所以没有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源源不断的外来储蓄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等东南亚储蓄国给美国提供了融资。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投资速度的持续下降,美国转而倚重来自国外的投资以支撑本土经济的增长。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
在某种程度上,净外债的上升是和高经济增长率联系在一起的。英国、荷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也都经历了从债权国到债务国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出现了更高的经济增长。美国在90年代末的状况也是如此,到了21世纪的前十年也是如此。
事实上,自1982年起,美国便从国际资本净输出国转为净输入国,国际资本流入规模逐年增长,美国利用了全世界近70%的净储蓄额,这导致美国金融市场长期繁荣,并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同时,美国贸易赤字和更广泛的经常帐赤字也增加了,美国经常帐赤字近年来急速上升,从1991年的无赤字到2008年的占GDP6.5%,如果美国不做财政调整,不让美元贬值,那么到2010年,美国的经常帐目赤字将达到1.2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5%,到2025年美国经常帐目赤字将会占GDP的14%。
1970到1975年间,美国净外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而到2008年,美国的国外负债则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 22%,再过几年,净外债就会高达8万亿美元,占GDP的50%。可以预见的2025年,净外债将高达GDP的135%。到那时,随着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失去信心,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无法控制,美元的重大的危机就会出现。
连格林斯潘也承认,“(外国)对美国的对外赤字之关切并非毫无根据,到了某一个程度,外国投资人就不愿意增加美国资产占其投资组合的比重。”
与20多年前相比,美国现在贸易赤字占GDP比重已经加倍了,经常项目赤字增加也接近2倍。但是,有不少人仍相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是可持续的。
对此,哈佛大学理查德•库柏给出了一个明确回答。他认为,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之所以可以持续,是因为美国可持续获得大量国外投资。为何人们愿意投资美国?因为美国预期增长率很高,GDP年增长率约为3%,人们相信美国新经济可能带来预期快速增长。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非常愿意投资美国。这是一件非常奇怪而又有趣的事情,因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资本边际回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这就是格林斯潘认为的外国投资的“本国偏好误差”。
一般分析认为,美国快速增加的政府预算赤字是造成经常帐失衡的主因。但过去十年财政余额的变动方向,屡屡和经常帐赤字不同。例如,美国政府预算在1998年到2001年间出现盈余,而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在这段期间却持续上升。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是美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外汇储备货币,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美元的霸权必然使得美国经常项目维持赤字才能满足全世界货币流通的需要。
二战结束时,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他国家经济则一片萧条,美国是唯一贸易顺差国,其他国家均为贸易逆差。现在,美国成为最大贸易逆差国,其他国家则是贸易顺差。
当美国贸易顺差时,美元短缺便出现了。因为其他国家需要更多美元去支付进口,但他们没有足够的美元。
现在,美国保持了持续的贸易逆差,美元供给实际上已经严重过剩了。但是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美元赋予了美国一个特权:为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美国可向外国借入以美元计价贷款,而无须担心汇率风险。
美国因此扮演一个最终贷款人和最终消费者的角色:从世界各国借钱,一部分用于自身消费,另一部分投资于世界各地,通过“借短投长”的期限转换功能获取利差收益。美国资产以外币计价,负债是以本币计价,由此将由贸易失衡引起美元贬值风险转嫁给别国。
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角色,使美国政府知道,它具有通过印刷美元来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的特权,如果继续保持这种特权,就不用担心经常项目赤字问题。
这也就解释了1985年通过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升值,并不是解决美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美日之间的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并没有因日元升值而减少,日本至今保持着对美国的强大顺差。真正的原因,如前所述,最合理的解释针对日元的金融战争,打击其作为世界强势货币的战略企图。今天美国逼人民币升值的意图与当年毫无二致。
美国长期和日益增长的入不敷出亦即经常项目赤字,引起投资人尤其是中国一方面对其美元资产的保值问题,一方面对美国债务的偿付能力问题的怀疑。
对此,格林斯潘做了精辟的说明:“从我的观点看,觉得官员一直把焦点局限在狭隘的外国对美国债务的清偿权上。经常项目余额只表达跨国交易,而我们的表格,宽松地建立在早年18世纪重商主义时代追求国际收支表剩余的旧思维上,而国际收支表剩余所带给国家的则是当时用以衡量一国财富的黄金。”
格林斯潘的结论是,“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基本上是长期力量的副产品,因此大致上是良性的。因为长期以来,美国似乎相当容易就能为其筹措资金。这些赤字的资金是来自国内或国外并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制定经济时觉得不用考虑货币或跨国风险,则可以认为,经常项目差额并不具特别的经济意义。而对外国人的积累负债,除了债务人本身的偿债能力之外,也没有什么意义。一句话,美国各单位所有的负债究竟是欠国内或国外的债权人并不重要。”
言下之意,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一是良性的,二是并不需要支付黄金,因此是不足为虑的。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市场困难状况加剧,已从流动性短缺发展为资本短缺,资本短缺不仅仅局限于大的金融机构。美国坏账规模将达1.3万亿美元,当银行减计这些巨额不良资产时,美国金融系统整体上将陷入资不抵债状态。
长期的流动性泛滥和过度支出,美国个人和家庭负债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美国消费需求将呈长期下降趋势,这又给美国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婴儿潮时代出生的美国人将带来一个养老基金和医疗债务偿付危机。
第三次技术革命带了经济繁荣已经接近尾声,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似乎各国都没有准确的定位。格林斯潘预测,美国的智慧型产品(即知识产权特征产品)和观念化产品(即虚拟产品)将会是美国后20年的经济增长点。会不会是这样呢?实践自会检验。
以上困局,加上长期的低廉价格产品出口促成的美国低膨胀高增长的盛宴,会随着新兴国家提高个人工资和出口产品价格将会嘎然而止,美国将会陷入长期的通货膨胀的煎熬。
纵观世界和历史,美元的危机一定会从美国内部发生,美国人将会自己毁掉自己的美元。正如德国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一句格言所说的,“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
但是目前,可以预见的是,现在和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仍会推行赤字政策,继续“负债经营”,除非持有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停止对美国输血。
事实上,美国的经常帐赤字还在不断攀升,丝毫没有控制的迹象。2009年美联储购买财政部的3000亿国债就是例子,下周发行的巨额国债又是一例。
而且,至为重要的是,美国已经高高地构筑了债券人购买美国实物资产尤其是公司的防火墙,外国以实物商品和资产换得的纸美元还只能投资美国的白条――国债,这就是美元的霸权――这不是财富掠夺是什么?
理论上讲,美国要扭转经常项目赤字是非常容易的事,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贸易条件比如放开高科技出口限制、取消贸易补贴(比如农产品补贴)和限制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减少贸易逆差,提高利率和资产价格,保持强势美元和比较高的美元汇率,这些因素都会促成美国的储蓄和国内投资增加,减少对外国资金的需求。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种迹象,外国资金还在源源不断的流向美国――至少美国还没有感受到外国融资资金减少的明显压力。
从这个角度讲,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是非美元国家自己造成的,是自愿被美国的赤字绑架的,也是自愿被美元经济剥削的。
正是这些因素造成了美国的对外赤字,也助长了美元经济殖民的气焰。反过来讲这也是美元的弱点——外国货币主管机构可能会突然一起结清美元,并把准备转换成欧元或日币或者其它货币――这也许就是压倒美元和美元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舆论认为,目前中国以其庞大外汇储备实际上是“绑架”了美国。但是,笔者看来,区区2万亿的外汇储备控制不了美国,相反,美国看不到尽头的国债发行却是一把美元刀,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侵蚀了中国的信贷主权和金融安全。
随着世界经济继续萎缩和美国复苏前景依然黯淡,中国经济预计增长6.5%,外汇储备高达2万亿美元,看上去中国又一次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真的会是这样吗?但是,从美国经济殖民战略的角度分析,《美元刀》一书却给出了悲观的结论。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