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家庭”的生活账
新中国“第一家庭”的生活账
毛泽东一家的生活账,现存放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它起于1952年,止于1977年1月。生活账基本项目为日杂生活支出账、物品分类账、粮食食品账和各类单据及票证等。生活账分类具体,记述详细,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庭”日常生活情况的真实纪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一生带头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的真实凭据。它如明镜高悬,光照千秋万代;它似钟鼓声声,振聋发聩!
“还是应该节省点”
我们从日常杂费支出表中看到,从1953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的。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能做新的,破了再补嘛!”
50年代初,北京雷蒙服装店王子清师傅为毛泽东做件木薯棉睡衣。毛泽东每年春秋两季都穿它。60年代初,睡衣的肘部、领部和袖口都有破洞,工作人员缝补一下,毛泽东继续穿着。后来,工作人员无法再补了,就请示他,要求换件新的。毛泽东拿着睡衣翻看了一下,说:“还是不要换,再请人补补吧!”工作人员只好送到总后勤部被服厂刘奎之师傅处补。刘师傅精心缝补,不细看竟看不出来,毛泽东很高兴。于是,这件睡衣就破了补,补了又穿,直到1971年,睡衣脆破得实在无法再穿了,毛泽东才同意换件新的。这时的睡衣领子全换过,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共有补丁73个。
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的衣服鞋帽,许多都是补了又补。一件上衣有补丁17块;一条毛巾被竟补修了53次 ;一双拖鞋破烂得连修鞋匠都不愿修补了,他还舍不得扔。
另外,毛泽东一家修理日用物品的记载也随处可见:如 1963年11月24日,修换小锅底一个,费用1.10元;1964年5月毛泽东的皮凉鞋换底,手工费2元;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郭沫若送他一块瑞士产的手表,他一直将手表带到临终。解放后,手表坏了多次,他多次派人到钟表店修理,先后用去了几十元修理费。
夫人江青酷爱摄影。据 1963年11月16日 到 1964年1月16日的统计,江青在两个月内用于摄影的费用共227.1元。江青在摄影方面的化费多了,毛泽东便在穿戴方面给她一些限制。江青手头拮据了,在穿戴方面有时只好通过染、整、改来变换衣服的式样和颜色。如将长袖改成短袖,将中山装改成西装,将白的染成灰的。1964年12月4日,江青染裤子费0﹒9元;12月3日,江青修改衣服费:22元;1965年2月9日,江青染头巾费:1﹒60元。
毛泽东日常杂费开支中,还有宴请某些特别客人的费用。如1965年,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冲破重重阻挠,从美国辗转回到故土。毛泽东7月底热情招待了他。会见后,毛泽东请李宗仁吃饭,招待费仅用了50元。
“对我一家的收支认真填写表”
毛泽东一家的生活账上显示:1955年7月中国实行薪金制,毛泽东每月工资404﹒8元,江青每月工资243元,由中央警卫局财务处发放。毛泽东的工资一直未动,江青的工资从1968年3月起调整为342﹒7元。除了工资,毛泽东一家均没有额外的补助。实行薪金制之初,毛泽东、江青每月工资的开支分9个项目:一家的食品费:120元;日用品费:15元;杂支零用费:18元;房租费:49﹒63元;党费:20元;李敏、李讷的读书和生活费:每人每月25元;李云露(江青的姐姐)生活费:30元。
1962年以前,毛泽东一家没有定制收支表。这年春天,毛泽东说自己身边有“老鼠”,提出在中央第一办公室开展整风自查活动。毛泽东对某些身边工作人员趁他外出活动时无偿索要地方财物,买东西走后门不给钱、少给钱等做法进行作了批评,并清退了个别有贪污和渎职行为的工作人员。随后,毛泽东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2万元,派人到各地一一退赔道歉,以挽回不良影响。同时,毛泽东建议,对我一家的收支认真填写表,每季度向中央警卫局财务处上一次。由此,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才得以陈列毛泽东一家42本生活费收支表,我们才得以看到伟人毛泽东日常生活的消费水准。
与普通老百姓同样使用各种票证
40岁以上的中国人无不对粮票、布票、棉花票、肉票及各种券证记忆犹新。可是,谁能想到“新中国第一家庭”的毛泽东一家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使用各种定额的票证呢!
从毛泽东一家的粮食食品账中,我们看到毛泽东每月的粮食定额为24斤。他就餐时吃菜较多,米饭只要一两左右,一天不过三两,所以能节余一些给李敏、李讷等子女。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李讷平时回家,都和工作人员一起吃大灶。有一次周末,李讷回家,毛泽东看到她饥肠辘辘,就把自己的饭让给孩子吃了。晚上,工作人员对毛泽东说:“主席,李讷太苦了,您看是不是可以……”,“不可以!”毛泽东把手一摆说:“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的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的就不能享受。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各守本份的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据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吴连登回忆,毛泽东一家也时常有票证不够用的时候。有一次,江青买蚊帐,布票不够。她找我凑了一些,才买回了一副蚊帐。
“我一个人吃了不舒服啊”
毛泽东一家的生活账中,存有1963年11月肉票两张。他一家吃肉,也是凭肉票供应的。在50年代末到60 年代初,中国人度荒还债,粮食都不够吃,肉更吃不上了。
1960年,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全国人民在定量,我也应定量。是不是肉不吃了,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带个头啊?”当身边的工作人员同意后,毛泽东庄重宣布:“那好,我们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毛泽东是最喜欢吃红烧肉的,但七个月他没有吃过一次,青黄不接时只吃些青菜,以致全身浮肿。
一次,毛泽东召集中央政治局同志开会,到了深夜,张仙朋与服务人员商量,趁着开会给中央领导做些包子,多少放点猪肉。当他们把夜餐送上后,不多时,周总理出来了,悄悄问他们:“主席说了不吃猪肉,怎么包子里放肉了?”他们回答说:“主席几天没有吃肉了,今天开会我们想让主席和政治局的同志一起吃点。”周总理点了点头,但马上又严肃地说:“以后没有主席的话,可不要搞了。”工作人员曾一起向毛泽东说:“您这样下去会把身体弄垮的,全国人民每人省下一口也愿意让您吃得好一点。”毛泽东坚持不同意,并说:“全国的老百姓都是这样,我一个人吃了不舒服啊!”
1998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