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揭秘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之死的真相”
序言 笔者为什么要探讨杨开慧之死的真相
关于杨开慧之死,新华网的《人民英模:杨开慧》是这样描述的:‘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中央党史研究室供稿)’。
笔者最近浏览到两篇网络文章,分别是:《揭密:毛泽东夫人杨开慧之死的真相》,不详;《杨开慧之死故事七》,不详。
这两篇文章大同小异,都是指责毛泽东同志见死不救,认为毛泽东应该预料到攻打长沙可能导致杨开慧的死亡,却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对于杨开慧之死至少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开始,笔者也比较迷惑。
查阅了金冲及版本的《毛泽东传》,在1930年攻打长沙的文字附近,笔者甚至没有找到关于杨开慧之死的描述。
又看了Ross Terrill版本的《毛泽东传》,发现这本书可能是关于攻打长沙导致杨开慧之死这个流言的根源,上述两篇网络文章只不过拾人牙慧而已。毕竟,这本书的封皮上大张旗鼓的声明‘本书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显示了这本书的相对权威性。
另一方面,查到一篇反驳的文章《驳:杨开慧之死的真相》—— 中国历史-铁血历史论坛-铁血社区。但是读过之后,感觉文不对题。
基于对伟人的敬重,笔者开始自己搜索资料,希望得出理性的分析。
第一 先破:对于Ross Terrill版本《毛泽东传》相关文字的批评。
Ross Terrill妄下结论,认定杨开慧之死是因为红军攻打长沙。原文如下:
‘1930年2月进攻长沙的后果是导致杨开慧被杀害。她是拒绝解除同毛泽东的婚姻关系而受刑的。在共产党攻城之前毛泽东是能够将他妻子和两个儿子转移的。他们作为毛泽东的家属是特别危险的。他为何不将杨开慧和两个孩子送至安全的地方呢?在3个月前给李立三的一封信中,毛泽东称他不知道杨开慧的地址,但并没有说她没有办法与她联系。造成他如此被动的一个可能理由是毛泽东已与贺子珍生活在一起了,他要避免原有的妻子与新娶的妻子彼此相遇。假如是这样,足以哀伤的是,这种动机同毛泽东在那时和日后所持的以“政治路线”为指南的道德行为形成鲜明对照。在后来的岁月中,内疚似乎攫住了毛泽东,他对杨家极尽情谊,并以杨开慧丈夫的身份保持联系。——《毛泽东传》 Ross Terrill(胡为雄 郑玉辰 译 P131-132)’
笔者不同意Ross这段的第一句话:‘1930年2月进攻长沙的后果是导致杨开慧被杀害。’小毛病是日期不对,应该是1930年8月。大错误是没有思辨过程,直接得出结论。
‘她是拒绝解除同毛泽东的婚姻关系而受刑的。’在那个段落的第二句话,Ross Terrill说出了杨开慧的表面死因。
与第一句话结合起来,就会造成读者的误解,似乎杨开慧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攻打长沙。
笔者认为,进攻长沙,有可能导致军阀何健复性地抓捕杨开慧被捕,但是被捕不等于被害。
之前,1927年有共产党创建人李大钊的妻子,家庭妇女赵纫兰被捕之后,无罪释放。1929年有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的妻子王淑兰,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被捕,1930年红军第一次攻打长沙时才从监狱救出。
之后,1931年有薄一波等同志被捕之后,长期关押在北平草岚子监狱。
可见,被捕并不等于被杀害!杨开慧并没有必死的理由。
下面是三位共产党人的遇难:
1.攻打长沙之前半年,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于1930年2月22日在长沙城浏阳门外识字岭被捕后被国民党政府杀害。杨开明时任共产党湖南省委委员,省秘书长。
2.攻打长沙之前一年,毛泽东的妹妹毛泽建于1929年8月20日就义。共产党员毛泽建时任湖南省耒阳县游击队队长,因孕产脱离部队而被捕。
3.攻打长沙之前一年半,朱德的第五位妻子伍若兰于1929年2月2日在战斗中被俘,10天后被害。共产党人伍若兰先后担任过耒阳县妇联主席、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前委工农运动委员妇运科长等职。人称井冈山红军的“双枪女将”。
结合共产党员王淑兰的入狱,结合中国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笔者认为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政策是:对于男人,从事共产党工作的,不降就杀;对于女人,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的,不降入监,参加共产党武装斗争的,不降就杀。
据笔者推测,1927年白色恐怖之后,杨开慧之所以能在湖南长沙的板仓娘家安然生活三年,是因为她主要的精力都是用来哺育三个儿子,基本上没有从事革命活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八天,毛岸龙刚刚降生。他还有两个分别是6岁和5岁的哥哥。杨开慧虽然是共产党员,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她的主要精力恐怕都是被孩子们牵扯住了。
攻打长沙可能导致杨开慧被捕,但是被捕之后,最有可能的是像李大钊的妻子那样,只被认为是家庭妇女,履行出狱手续之后无罪释放;次有可能的是像毛泽民的妻子那样被长期关押;最不可能的是在被捕21天之后,被残忍地杀害。
何键只是强迫杨开慧与毛泽东解除婚姻关系。在杨开慧拒绝而被判死刑之后,南京政府也发来了嘱咐缓刑的电。从这两方面,都可以验证,杨开慧并没有必死的罪名。
第二 再立:笔者认为,杨开慧之死,根本原因在于她对毛泽东那坚贞不渝的爱情。
杨开慧之死的表面原因很清楚了,她拒绝解除同毛泽东的婚姻关系。也就是说,杨开慧本来可以轻松地活下去,只要她签个字,发表个离婚声明。但是杨开慧选择了死亡。她宁死也不愿玷污自己对毛泽东的感情,哪怕是一丝一毫!
杨开慧太重感情了,性格太倔强了。按照笔者的心思,不就是签字解除婚姻关系吗,在监狱被威逼的情况下能算数吗,可以进行必要的妥协吗,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1936年,刘少奇同志在请示了党中央之后,指示被国民党关押在草岚子监狱的薄一波等同志履行“出狱手续”,在“反共启事”上签字画押,顺利出狱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可见,笔者的观点并非只是小人之心。
只能说,杨开慧烈士是古今罕见的奇女子。
应该是有感于杨开慧的深情厚意,毛泽东在得知她就义的消息后,在给杨家的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本文结束) 理悦人 2009年10月19日 于图书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