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雷曼惊魂七十二小时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雷曼惊魂七十二小时

  

  第一财经日:王慧卿 (08/09/18 )

  

  就在中国人欢度中秋的这个周末,华尔街风云突变。美国银行退出收购雷曼兄弟(下称“雷曼”)的谈判,转而收购了另外一家投行美林;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华尔街五大投行一下子倒下了两家。

  

  而在15日,追随美国银行之后放弃收购雷曼谈判的巴克莱银行(下称“巴克莱”),16日重回谈判桌,并于17日宣布出资近20亿美元收购雷曼的美国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业务。已经在困境中挣扎良久的雷曼,从上周末开始了最为惊心动魄的拯救之旅。

  

  “生死边缘”的收购

  

  直至上周五,陷于困境的雷曼似乎还存在诸多机会。拥有坚实的消费者存款作为资金的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都还在与其进行艰苦的谈判。然而到了周日,美国银行突然宣布放弃收购雷曼,并火速与美林谈成收购交易,从而封锁了其收购雷曼的可能。美国银行CEO刘易斯给出的理由是,没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支持,美国银行不会收购雷曼。

  

  这个理由并不突然,因为此前美国银行以及其他潜在的买家都持此立场:如果没有美联储的帮助,谈判随时终止。然而美联储最终决定不出手救助雷曼。12日晚,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紧急召开会议,商讨雷曼前途问题。在这场类似于当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前夕召开的高层会议上,美国财长保尔森反对动用政府资金来解决雷曼的财务问题。保尔森认为,雷曼的情况与贝尔斯登不同,雷曼的问题已经暴露于金融市场相当长时间,因此金融市场对此已经有所准备。

  

  美国政府拒绝像贝尔斯登出售给摩根大通那样为雷曼兄弟的坏资产提供担保,这一举动令雷曼的坏账可能成为一个无底洞,从而阻碍了整体收购雷曼的投资者。

  

  由于雷曼账面上也有巨额的问题抵押贷款资产,而资产也不够多样化,在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之后,关于雷曼的传言就不曾停息,而雷曼的股价也不停下挫。过去的两个季度,雷曼巨亏67亿美元。而由于在地产证券上遭受巨额损失,市场一直流传着对雷曼偿付能力的质疑。

  

  美国银行的退出还不是致命一击;巴克莱也是雷曼的潜在买家。然而巴克莱在上周日下午也退出了与雷曼的收购谈判。巴克莱银行周一表示,该行曾考虑与雷曼合并,但由于此项交易不符合巴克莱银行股东的最佳利益,巴克莱银行决定退出此项交易。

  

  有人推测,巴克莱此举是一种策略。雷曼在申请破产保护后,其资产估值会进一步降低,巴克莱能以更低的价格进行收购。如果能以更低价格收购雷曼,自然更加符合巴克莱股东的利益。

  

  如此,雷曼被逼到了悬崖边缘。继巴克莱退出收购谈判后,雷曼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在控股公司的层面上申请破产保护,这使雷曼得以建立一套程序,从而为自己多赢得一点时间,对其各类资产可能面临的命运也能多一点掌控,这些资产既包括健康资产,也包括不良资产。

  

  此后,巴克莱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巴克莱集团周二证实,该公司目前正在与雷曼商讨收购后者部分资产的可能,而收购条件对于巴克莱股东来说将是有吸引力的。然而同时该公司也表示,无法保证谈判最终会取得实质结果。

  

  巴克莱总裁戴蒙德一手将巴克莱的投行分支Barclays Capital转变成一家欧洲固定收益巨头,他一直在房地产银行业等领域扩展该行在美国的业务。不过巴克莱在美国仍缺乏强大的实力。

  

  雷曼的筹码显然在动荡中越来越少。最终,巴克莱以2.5亿美元低价收购了前者在北美市场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此外,巴克莱还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雷曼位于纽约的总部资产和在新泽西州的两个数据中心。

  

  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反而增加了其资本市场业务被出售的可能性。由于雷曼处于破产保护状态,“不良资产”能够留在控股公司中按照破产法院的意见进行清算,巴克莱能够首先完成它所希望的交易。

  

  巴克莱实现了长期的愿望,避开了雷曼的债务和流动性很差、令潜在投资者深感担忧的高风险资产。市场已经在大规模退出雷曼的资本市场业务。由于许多交易伙伴已经在雷曼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后几日从该公司撤出了业务,留给巴克莱接手的交易头寸已经所剩无几了。

  

  巴克莱总裁戴蒙德称此为“一生只出现一次的机会”。的确,雷曼一年前的总市值还超过330亿美元,何况巴克莱收购的资产不包括那些问题资产,其价值不言而喻。

  

  华尔街重新洗牌

  

  在这场金融市场重新洗牌的次贷危机中,那些仍然拥有较好财务状况的金融机构手握筹码,看准机会抄底。雷曼这样陷入困境的公司,尽管奋力自救,仍不免在谈判中落于下风,而难以逃过贱卖的命运。雷曼也并非唯一一家命运惨淡的金融公司。在风云突变的这几天中,雷曼和美林两家著名投行都全部或部分被收购。

  

  作为收购方的巴克莱总裁戴蒙德和美国银行总裁刘易斯,都作出了相同的评价,那就是“只此一次的机会”。的确,以相当低廉的价格就买到声誉卓著、曾经的美国前五名的投行,从而拓展自身在新业务领域的实力,对于想要扩展美国市场的巴克莱,以及欲在投行领域大展拳脚的美国银行而言,具有非常的吸引力。就目前看来,这两桩交易也许是极为划算的交易。

  

  然而,也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巴克莱和美国银行在玩火。

  

  在银行业当前的高危时期,冒业务整合的挑战和风险对巴克莱和美国银行而言也并不轻松。巴克莱对其高风险资产敞口的会计处理方式目前也受到外界的质疑。该行的管理人士一直声称巴克莱的账目不存在问题,最近一次作此表态是在8月份公布年中财务告的时候。

  

  美国银行虽然放弃了雷曼转而购入美林,但其面临的挑战并不比巴克莱轻松。整体收购美林必然面临部分不良资产,而今年年初已然购入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让美国银行面临更多的整合挑战。

  

  而且,次贷危机仍在继续。尽管去年全年的盈利状况还算符合预期,但是今年上半年巴克莱利润也下降了34%。半年表明,巴克莱告期内的坏账(包括消费信贷违约和信用损失)倍增至24亿英镑,超过了之前外界18亿英镑的预计。

  

  今年6月,巴克莱就开始做出筹资努力,当时该银行的股票已经较年初下挫了逾40%,较去年同期更是下跌了58%左右,投资者不断呼吁管理层变动。而身为在伦敦富有盛名的美国银行家,戴蒙德计划一半时间在公司总部所在地伦敦,一半时间在纽约。这更引发了业界对于巴克莱管理层变动的猜测。而美国银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下滑。

  

  巴克莱和美国银行这样此时出手抄底次贷的买家,能否在危机持续中继续保全自身还是未知数,而购入陷入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能否实现有效整合并从中取得好处还很难说。

  

  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部分优质资产对雷曼来说也是进退两难。一方面雷曼需要尽力出售自身资产以尽量挽回损失,另一方面,当优质资产售尽,其他资产将更加难以处理。尽管如此,在最后时刻达成协议对一家周一几近毁灭的银行来说仍可能是颇受欢迎的拯救。

  

  据悉,雷曼仍持续与Bain Capit al LLC、Hellman & Friedman LLC等私募股权公司洽谈出售包括Neuberger Berman在内的投资管理业务。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前,这部分业务估值约50亿美元。

  

  雷曼最终走到破产保护这一步,其总裁富尔德必是心情沉重的。自1994年执掌雷曼以来,富尔德一直以铁腕治理公司。雷曼的员工过去常常用“大猩猩”指代富尔德。在他强有力的领导下,雷曼曾经多次逃过危机。

  

  1998年,富尔德成功击退了有关雷曼兄弟面临现金危机的传言,这场风波是由对冲基金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接近崩溃引发的。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雷曼再次面临严重的挑战,当时华尔街投行裁减了数千员工。

  

  2001年末,雷曼再次面临着日益沉重的投资者要求公司削减支出的压力。富尔德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削减了员工的薪酬,向员工支付公司股票代替现金。在削减成本的同时,富尔德将雷曼的员工总数稳定地维持在人左右。

  

  从2004年到2007年,雷曼连续创下收益纪录,主要得益于从债券交易业务扩展至投资银行等利润丰厚的领域。和许多竞争对手一样,雷曼也投资购买了数十亿美元的住宅和商业地产相关证券、贷款与抵押贷款。随着这些抵押贷款的价值不断缩水,此举也使雷曼遭受了大量损失。

  

  今年第一季度,雷曼还实现了盈利。但是,一些分析师开始批评雷曼没有进行必要的资产冲减,第一财季盈利业绩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一次性收益。有关雷曼财务问题的传言也甚嚣尘上。

  

  雷蒙德作出了种种努力挽回颓势。6月,雷曼与韩国产业银行就筹资事宜进行商谈。富尔德还曾联络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甚至他还联系了那些他觉得可能散布不实传言、唱衰雷曼股票的交易员。然而种种努力最终难以再度拯救雷曼于危难。此时,富尔德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挽回损失,而难以保全雷曼了。

  

  
华尔街最后的投行

  

  第一财经日:赵刚

  

  随着雷曼兄弟被迫宣布破产保护,而贝尔斯登和美林相继“入赘”大型商业银行,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目前仅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互相安慰。

  

  虽然周二这两家公司都公布了盈利的第三季度业绩,但市场对于投资银行业经营模式的疑问越来越显得意味深远。

  

  根据这两家公司的第三季度财,高盛今年第三季度依旧盈利8亿美元,但相比去年下降了70%,而摩根士丹利的盈利还在14.25亿美元水平,较去年略低了3%。但在周一美国股市经历了自“9·11”以来最惨重的下跌后,华尔街人心惶惶。虽然这两家公司都在周二公布了好于预期的业绩告,但股票价格依旧出现大跌,其中高盛股价下跌了7%,而摩根士丹利下跌了12%。

  

  在眼睁睁看着另外两家华尔街投行在同一天被这场百年不遇的次贷风暴刮倒后,投资人开始怀疑,是否这两家仅存的大投行能依旧保持独立。而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商都曾错以为住房价格会保持坚挺,并据此作出投资。

  

  而雷曼兄弟、美林和贝尔斯登这些投行不惜血本地大举投资,令杠杆比例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导致了今天破灭的结果。但如果市场继续恶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杠杆比例、剩余的地产和信贷敞口可能会危及他们的融资模式。据悉在上个季度,这两家投行的杠杆比例分别为24倍和25倍,这一比例高于商业银行,但低于雷曼兄弟今年早些时候32倍的最高值和贝尔斯登的33倍。

  

  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肯尼思周一接受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曾预计,剩下的两大投行目前的状况坚持不了一两年。

  

  瑞士银行(UBS)分析师绍尔表示,两家公司可以考虑与提供投资服务的银行合并,例如道富银行或纽约银行,以此降低自身风险。但绍尔补充说,较之美林和雷曼兄弟,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问题资产少得多。而Ladenburg Thalmann分析师波弗在研究告中写到,两家投行可能需要通过收购一家银行或被银行收购,以增加资金储备。

  

  但是否改变经营模式有利于这两家投行的未来发展,分析人员也持不同观点。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高盛前合伙人史密斯则表示,将自己藏到安全的资产负债表里并不是个好办法,因为这会压制你的才能和业务优势。

  

  对摩根士丹利或高盛而言,并入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可能会是条较安全的生存之道,但这也会降低公司的灵活性。

  

  此外,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组合并不是应对目前金融服务业所有问题的最佳选择。虽然美林很快就有美国银行的巨额存款做依靠,但传统的商业银行仍然因为商业和消费者贷款违约及拖欠事件不断上升而遭受沉重打击,监管部门也在向这些机构施压,要求他们筹资并削减贷款。

  

  目前看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杠杆比例和盈利潜力都有可能显著下降,最终将取决于两家公司的选择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两家公司都是大型商品交易商,而如果他们决定与大型银行合并,这一业务可能会遭受影响。

  

  虽然最近有消息称摩根士丹利正在权衡应保持独立还是与另一家银行合并,但CNBC援引熟悉内情匿名人士的话称,截至周二晚间,该投行尚未进行任何并购谈判。而摩根士丹利高层承认,如果公司股价继续震荡,可能迫使其改变方针而去选择一家合并伙伴,或许会选择一家资本充足的银行。

  

  高盛财务总监Colm Kelleher也在周二表示,公司对其经纪-交易员模式仍有信心,且称没有必要与一家拥有储蓄业务的银行合并,他说:“高盛无需购买一家商业银行,没有商业银行我们也一直能够很好地参与竞争。”

  

  也许一直以来优异的业绩给了这两家投行更多时间进行战略调整的机会,而同样精于运营投行业务的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麦晋桁和高盛的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对未来依旧表示乐观。

  

  麦晋桁在上周日一份给员工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一定能够挺过当前的困难时期。”他表示,雷曼兄弟非常不幸的遭遇不会给摩根士丹利的业绩带来实质性影响。而布兰克·费恩在高盛第三季度业绩公布后也对投资人宣称,虽然第三季度经历了交易下降和资产减值,但高盛的整体状况依旧良好。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雷曼   银行   美国   公司   收购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