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高盛“欺诈门”或无果而终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美国证交会(SEC)对高盛(GoldmanSachs)提起的民事诉讼,将遭到被告人的有力抗辩。猜测哪方会胜诉很有意思;但在近几个月内我们不会知道结果。不过,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该案都会对美国国会正在考虑的金融改革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不管高盛是否有过错,本案所涉的那笔交易显然没有任何社会效益。它涉及一种复杂的合成证券,源自于将现有的抵押贷款证券“克隆”成模仿原型的虚构单位。这种合成的债务抵押债券(CDO)没有为任何额外的购房融资,也没有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它只是增加了房地产泡沫破裂时价值暴跌的抵押贷款证券的数量。这种交易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手续费与佣金。

  

  
索罗斯警告美国衍生品风险

  

  这清楚地展示了衍生品与合成证券,如何被用来无中生有地创造虚有价值。市场上生成的AAA级CDO的数量,要多于AAA级标的资产的数量。尽管所有参与方都是专业投资者,但这种操作仍在大规模地进行。这种操作持续了数年,并于大崩盘时达到顶峰,其结果是巨额财富亏损。我们不能放任这种做法继续发展。即使所有参与方都是专业投资者,衍生品与其它合成产品的使用也必须受到监管。普通证券必须先在美国证交会(SEC)进行登记,然后才能交易。合成证券同样应该登记,尽管这项任务可以被指派给另一个机构,比如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

  

  衍生品可服务于许多有用的目的,但它们同时也包含了隐藏风险。例如,它们可以累积供给或需求的隐藏失衡,直到某个临界值被打破,失衡突然暴露出来。应用于外汇套期保值的所谓“触碰失效期权”(knockoutoption)便是如此。另外还有纽约证交所(NewYorkStockExchange)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的罪魁祸首——投资组合保险程序。此后推出断路器实际上默认了衍生品可能导致中断,但没有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信用违约互换(CDS)尤其不可靠。它们理应向债券持有人提供违约风险保险。但由于可以自由交易,所以它们可被用来发动空头袭击(bearraids);除了保险,它们还提供了“杀人”执照。监管机构应限定它们的使用范围,仅允许对某国或某家公司债券拥有可保权益的人利用这种工具。

  

  监管者应该承担起一个任务,即了解衍生品与合成证券,如果无法充分评估它们的系统性风险,就拒绝让它们被创造出来。这项任务不能丢给投资者,不能再继续奉行直到最近还占上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教条。

  

  在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品应该被登记成一种类别。定制衍生品须分别登记,监管者须清楚其中涉及的风险。登记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将会打击人们使用场外衍生品交易的积极性。可用交易所交易工具构成定制产品。这将防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2008年崩盘危机的滥用行为再现。

  

  要求衍生品与合成证券进行登记简单而有效,但目前正在考虑的法案并没有纳入任何这类要求。美国参议院农业委员会(SenateAgricultureCommittee)提议,阻止吸收存款银行在互换市场上做市。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提案,它将大大降低市场的相互联系性,阻止传染,但它没有对衍生品进行监管。

  

  充当做市商、且占了美国未偿付场外交易逾95%份额的五家大型银行,可能反对登记要求,因为这将打击它们的利润。更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跨国公司也表示反对。唯一的解释是,定制衍生品可以方便避税以及操纵利润。这些考虑不应该影响此次立法。(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主席 乔治索罗斯)

  

  高盛“欺诈门”或无果而终

  

  风向偏高盛

  

  在历经了1年半的调查后,4月16日SEC指控高盛设计和销售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产品时涉嫌欺诈。消息一出华尔街一片哗然,当天高盛股价下跌7.02%,道琼斯指数下跌1.13%,并拖累全球其他金融市场走软,一时间舆论纷纷指责高盛并有人称高盛事件将导致经济二次探底。

  

  虽然SEC态度依然强硬,但进入本周,事件发展开始起了变化。

  

  21日,SEC前主席Harvey Pitt撰文指出SEC本次起诉高盛不但胜算不大,且将面临声誉及公信力的损失。Pitt给出了数个理由:高盛在此交易上损失数千万美元、参与该交易的各方都是机构、高盛面对这种情况的经验极其丰富、SEC内部政治派系斗争激烈、没有事先通知高盛就提起诉讼等等。

  

  据CNBC电视台道,此案焦点之一,高盛被指在销售基于次贷业务的抵押债务债权时,购买机构是否知道此产品包含一个做空方的问题近日有了新进展。该电视台称,被SEC称为不知情而被欺诈的ACA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在购买此产品时知道Paulson Co。的存在。据ACA自己的档案显示,Paulson曾向其推销过此打包债权产品,其中包括上百只低信用等级公司股票及加州房贷和次级贷产品。ACA非常了解这些产品的高风险,购买这些产品显然不是为了帮助Paulson做空获利,而是认为这些产品会“增值”。CNBC同时认为,如果这些档案中的内容作为证据,SEC对高盛的欺诈指控将会完全变味。

  

  华尔街观察家约翰·戈登在接受《华夏时》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民调显示,有超过70%的民众相信高盛牵扯进了欺诈丑闻,但民众怎么想其实无关紧要,媒体已经开始分化,这和金融危机时的情况区别很大,现在看来,高盛面对的并不是债务和倒闭的问题,而是怎么去消除事件带来的影响。”

  

  高盛的危机公关

  

  面对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高盛还击了。

  

  在SEC首先举起“打倒高盛”的大旗后,欧洲监管机构也开始跟进。欧盟三强英、法、德都表示要调查高盛的业务以及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所起的负面作用。

  

  但这并不是高盛最害怕的事情。德国巴伐利亚银行宣布终止与高盛的合作后,高盛公司十分紧张,立即全体动员,希望将被指控的影响降至最低。

  

  华尔街最负盛名的银行业分析师Richard Bove表示:“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取代高盛。”福特发言人Mark Truby告诉彭博社记者:“我们和高盛有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我们希望这种关系可以延续。”高盛是福特股票发行保荐人,且其前高层John Thornton是福特的董事会成员。同时站出来支持高盛的还有NSM、RAD、梅西百货等等一些美国知名企业。包括《华尔街日》在内的一些媒体更是直言SEC很难打赢官司,并表示SEC可能成为政府滥用权力的典型。

  

  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在纽约库珀联合学院发表了敦促华尔街支持金融改革的讲话,据相关人士透露,高盛CEO Gary Cohn出席了此次总统讲话。

  

  高盛的CFO David Viniar在20日的电话会议上乐观地表示:“我们的大部分顾客依然支持我们。”一位参加了此会议的华尔街分析师告诉《华夏时》记者:“个人认为SEC扳不倒高盛,虽然这个事件对高盛影响很大,但是你知道,高盛太强了。一方面是其在政界的影响力,过去20年来他们就一直是民主党的最大选举资助方,奥巴马竞选时高盛至少捐了数百万美元;另一方面,关于反向做空条约,高盛不是第一次干,而且是针对机构,券商没有义务向交易方透露合同里面还有谁,关于对赌条约、金融产品等法律条款及合同条约,高盛有一批人研究,很难在书面上抓到漏洞。所以这次SEC走民事诉讼而不是刑事诉讼,可能也与证据不足有关,走民事诉讼最多就是被罚钱,最近SEC比较被动,这个诉讼可能会无果而终。”

  

  高盛案危及加州州长竞选人

  

  在各位竞选人热情准备参加加州州长竞选的时候,下届加州州长的有力竞争者,著名在线交易网站eBay CEO、美国女性商业奇才代表、共和党人Meg Whitman遇到了麻烦。

  

  6月8日即将举行初选,Whitman的竞争对手正试图将她与高盛案联系起来。据悉,Whitman曾在2001年担任过高盛的董事,并因此获得了47.5万美元。此外2009年Whitman从高盛的两位高层处获得了11万美元的竞选资助,这两位高管还担任了Whitman的选举财务顾问,而Whitman则将其4800万美元的家族基金交与高盛打理。

  

  竞选对手Poizner向媒体表示:“加州不能相信Whitman,因为她与高盛有根深蒂固的联系!”民主党智囊团还表示,Whitman现在和有四大黑幕的高盛集团联系紧密,她现在应该去其他地方避避风头而不是来参选。

  

  Whitman的选举团队目前正紧急应付各方的压力。Whitman发言人Tucker Bounds表示,如果说我们和高盛有联系,那与其他几个选举人也有关系。竞选人Jerry Brown的妹妹是高盛在加州的业务主管,Poizner在2004年曾经在高盛的帮助下借到了50万美元贷款。(华夏时 陈旭)

  

  高盛案点燃美国金改风暴

  

  4月16日,美国证监会(SEC)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集团涉嫌欺诈投资者;20日,美国证监会又宣布,将审查19家大型银行的会计问题。

  

  几乎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正在国会奋力挺进。1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陈述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纽约“库伯联合学院”发表演讲,为推进“金改”造势。

  

  枪打出头鸟?

  

  今年1月,高盛公布了2009年的业绩。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后,2009年高盛的净利润出人意料地飙升至134亿美元,成为创纪录的一年。高盛在告中指出,业绩飙升是因为股市上涨和债券市场解冻,加之此前薪酬等费用的降低。

  

  这对高盛只是“三喜临门”中的一喜。除此之外,高盛刚刚摆脱了政府的“问题资产救援计划”限制,将为其高管大幅增加年终奖;高盛还将迎来“乔迁之喜”,不久的将来,它将迁入位于哈德逊河畔造价达21亿美元的新总部。

  

  然而,高盛之“喜”并没有维持多久,“枪打出头鸟”的逻辑似乎在高盛身上应验。4月16日,美国证监会起诉高盛及其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在相关金融产品交易中涉嫌欺诈消费者,导致消费者近10亿美元的损失,高盛则从中渔利1500万美元。

  

  证监会表示,高盛在2007年年初设计并销售了一款基于次级房贷抵押贷款债券的担保债权凭证(CDO),但高盛未向投资者披露该款金融衍生品的关键信息,特别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公司在组成CDO的次级房贷抵押贷款债券挑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更严重的是,保尔森基金公司已经选择做空这款CDO.

  

  消息传出,高盛股价急挫12.8%,跌至160.7美元,市值蒸发120亿美元。尽管美林分析师布罗吉指出,高盛可能会在一两个月之后与证监会达成和解,支付数亿美元罚款了事,但也有分析家指出,高盛将面临“大规模地震”甚至被拆分的危险。

  

  “高盛案”只是“导火索”

  

  与其说高盛只是因为“出头”而被证监会“打”,倒不如说在美国“金融监管改革风暴”的风口浪尖上,高盛把自己送上了证监会的“砧板”。说到底,“高盛案”只是奥巴马政府点燃改革风暴的一根导火索而已。

  

  20日,继“高盛案”之后,美国证监会又宣布,将审查19家大型银行的会计问题。华尔街的各大投资银行将面临新一轮风暴。而且,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审查是“动真格”的,因为奥巴马希望借此推动“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最终出台。

  

  今年3月,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通过了奥巴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并同意将这一方案送交参议院进行全体表决。

  

  时机已经成熟

  

  世界对2008年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记忆犹新,华尔街的沉疴集中暴发,引发了美国“金融9·11”。那场风暴的规模和威胁之大,大到了“劫持了”美国和世界,令人不仅无法对其下猛药,还要不惜代价地对其进行救助。

  

  美国和西方世界这才明白过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美国金融监管机构信奉的“完全自由市场调节”,放任泡沫滋生,才是“华尔街之疾”由“腠理”深入至“骨髓”的真正原因。制约华尔街“绝对自由”的金融监管改革呼之欲出。

  

  “金融9·11”已经过去一年半时间,美国和世界已经逐渐走出危机。“急症”稳定之后,是开始正式动大手术的时候了。

  

  就在上个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性的“医改法案”。放下了这一重担,奥巴马轻装上阵,可以开始相对比较容易的“金改”,恢复废弃了多年的金融监管机构在流动性过剩时代的监管权威。

  

  “野马”将被套上“缰绳”

  

  根据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手中长达1400页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美国将设立下属于美联储的一个“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管,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按揭、信用和贷款被滥用。

  

  除此之外,新法案还将对华尔街金融衍生品进行更严格的制约。鉴于美联储过去失误,以及未来重蹈覆辙的可能性,新法案还将从机制上弥补这一漏洞,即削减美联储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权限,同时增加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权限。

  

  尽管在一些问题上,诸如在是否设立500亿美元大型基金作为金融机构的“救助资金池”等问题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还存在差异,但无论是民意,还是两党,在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上的态度都是很积极的。正如共和党议员理查德·谢尔所说的,两党“目前的立场统一度已达85%”。

  

  普遍认为,只要不出意外,经过修改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只是迟早的事。美国全面的金融监管机制性改革即将来临,奥巴马政府将为华尔街的“野马”套上“缰绳”。华尔街强大到“劫持”美国政府和世界金融市场的黄金时代,可能就要过去。(中国青年 杨丽明)

相关文章 高盛最后的疯狂高盛“道德黑幕”震动美国欧债危机蔓延背后再现高盛“魔影”欧洲新主人就叫高盛金融资本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美国高盛财团“欺诈门”谈起高盛:欧洲的新主人郑若麟:金融资本“高盛嫡系”已渗透欧洲?河清:欧洲的“高盛政府”---全世界都为国际私人银行家买单海啸后的希望:高盛必将在三年左右倒闭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忽悠是企业巨亏主因双面高盛“三屠”我国资本市场叶檀:向国际投行泄密就是出卖同胞
标签:美国   监管   金融   美元   衍生品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