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使亚洲损失惨
金融风暴使亚洲损失惨
2008-10-15 《世界新闻》
本记者/边远
华尔街闯了祸,危机却转嫁到全世界。连日来,亚洲主要股市都大幅下跌。种种迹象表明,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正逐渐向亚洲转移。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大都还不够完善,10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已暴露无遗。但如今,就连制度相对成熟的日本和韩国,在眼下危机中也自身难保。有舆论认为,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很可能让亚洲国家成为最后的“埋单者”。
日本遭到釜底抽薪
10日,日本主要人寿保险公司之一大和生命保险宣布破产,这是本次金融危机以来第一家破产的日本金融公司。日本股市连日来一路暴跌,目前的股价仅为一年前的一半还不到。
舆论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将日本经济的强项和弱项同时暴露出来。长期以来,汽车和电器的对外出口成为日本经济的一个主要支持力,但由于美元持续下跌,日元不断升值,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引起的对企业业绩的担忧,导致汽车和电器企业股价不断走低,对日本股市形成巨大影响。同时,日本经济的弱点在于证券市场对海外投资的高度依赖。欧美投资者一旦受本地金融危机影响,将海外资金抽回,东京市场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严重冲击。
金融市场冲击波迅速波及其他行业,对海外资金同样依存度较高的房地产市场紧缩速度不断加剧,上市房地产信托公司倒闭,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海外资金大量抽走,导致房地产公司经营困难。此外,如大和生命保险这样将资金大量投放证券市场谋求高收益的企业运作方式,在金融危机里首当其冲。
日本官方一直强调日本经济受影响不大,但在经济低迷走势中不断出现的危机冲击下,政府支持势在必行。
日本国会众议院10日通过了本年度的补充预算案。在总额达1兆8080亿日元(约合182亿美元)的预算案中,主要内容是对中小型企业和农林水产业的支持,前者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相对薄弱,而后者由于世界性的原油价格高涨而大受影响。
韩国“美元荒”闹得凶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各大银行和企业出现“美元枯竭”现象。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后,世界资金市场被冻结,不论国内外,金融机构都互相不借钱,从而使各家银行一直没有及时借到必要的外汇资金。而外国投资者在过去4个月时间里在韩国国内股市抛售了147亿美元的股票,他们利用这笔资金购买美元并转至海外。另外,受原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炼油公司等进口企业的美元需求也比去年大幅增加。相反,出口企业却把赚取的美元囤积起来,不投放到市场。
由于美元不足,急需美元的银行实际上已中断外汇贷款,购买出口外汇票据等贸易金融业务也不断减少。因此,中小出口企业即使接到出口订单,也因为无法买到购买原材料所需的美元而急得捶胸顿足。韩国政府决定投放外汇储备,为出口中小企业提供50亿美元,加强外汇流动性,但这仍未解决美元短缺问题。
韩国财政部长姜万洙出面鼓励银行动用一切手段筹集美元。他还表示,将对只知道向政府伸手而不知道努力自救的银行进行处罚。此外,韩国政府也要求企业不要急于进口不急需的商品,以减少美元需求压力。另外,韩国政府提出尽快推进建立800亿美元的“亚洲共同基金”,以此作为长期性的资金解决方案。
李明博总统8日指责称:“越来越稀缺的美元,使人开始囤积美元。一些企业和个人似乎认为持有美元,可以发一笔汇率财。但我认为,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放弃自私的贪念。”李明博讲话后,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公司开始向市场抛售数亿美元。
亚洲谨防成为埋单者
海外媒体认为,亚洲国家的脆弱性在于,其经济往往是以出口导向为主,并日益受制于欧美消费市场。在亚洲,像中国、日本和印度这样的大国只有三个,即使遭遇到出口危机,凭借自身的实力也能勉强化解,不会出现太大的危机。但剩下的大部分亚洲国家并没有这么强的国力,且国内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尽管目前亚洲经济增长势头仍然强于美国和欧洲,但随着欧美消费疲软拖累亚洲出口,许多亚洲国家的经济放缓迹象也将日益明显。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已为严重的粮食和能源危机苦苦挣扎。印度总理辛格表示,由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带来的经济增长缓慢,作为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将肯定无法承受这种打击。
英国《金融时》网刊发文章称,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亚洲应立刻吸取美国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亚洲如果不积极反省,做出改革,亚洲国家的金融系统一旦崩盘,其承受力将比美国差很多,社会动荡的危机将会深很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大很多,甚至会引发动荡局面。
《纽约时》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指出:“华尔街的危机将拖累全球经济受损,全世界已坐在了一条船上。对于亚洲而言,既然损失已无法避免,就要谨防自己成为危机中的最大埋单者。”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