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比“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大衰退——东欧私有化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比“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大衰退——东欧私有化

  

  1.私有化就是“盗窃”

  

  前苏东转轨国家推行私有化的后果,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斯蒂格利茨指出的,改革十年后,“从平均意义上来看,这些国家今天比转轨之前更穷了”,“在我们有统计数据的25个国家中,有18个国家的平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4%增加到45%,反映了这些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恶化”。但是,波兰似乎是一个例外,其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989年水平的110%一120%,因此,西方媒体称其为“波兰奇迹”,但深入考察就会发现,波兰同阿根廷所谓的经济奇迹一样,也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正走向危险的破灭边缘。

  

  波兰经济在衰退四、五年后,曾一度达到8%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即使在高增长的年份,70%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停滞就是下降,贫富分化造成社会需求萎缩,社会经济不协调导致增长难以维持,近年来波兰的增长速度几乎陷于停滞,失业率在一度下降后重新大幅度攀升到20%,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日趋严重,出现了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前的征兆。

  

  据波兰发行量最大的《选举》2002年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波兰民众对私有化持否定态度的人占87%,持肯定态度的人占7%,当被问及“你用什么词汇描述私有化最合适”时,74%的人填写的是“盗窃”,18%的人填写的是“销售”。作为前苏东转轨的“样板国家”,波兰民众的这一表态实际上是对东欧推行私有化的否定。

  

  2.“通往奴役之路”

  

  在东欧,无论是以公开拍卖的方式还是以所谓大众私有化的方式实行的私有化,最终都未能逃脱被国际资本收购的命运。

  

  在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中,外国资本所占的比重不超过25%。目前东欧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倒是与拉美国家相仿,因此东欧经过这样的私有化改革,并没有如想像的那样走上“欧洲化”的道路,却意外地走上了“拉美化”的道路,一条“附庸资本主义”的道路。

  

  工业和银行业中外国所有权比重(2000年)

  

  国家及地区

  

  工业

  

  银行业

  

  银行业中公有成分

  

  东欧国家:

  

   

  

   

  

   

  

  波兰

  

  35-40%

  

  75%

  

  20%

  

  克罗地亚

  

  -

  

  85%

  

  10%

  

  捷克共和国

  

  35%

  

  65%

  

  30%

  

  爱沙尼亚

  

  60%

  

  80%

  

  15%

  

  匈牙利

  

  75%

  

  70%

  

  10%

  

  斯洛伐克

  

  25%

  

  40%

  

  40%

  

  斯洛文尼亚

  

  15%

  

  10%

  

  60%

  

  拉美国家:

  

  工业

  

  银行业

  

  银行业中公有成分

  

  巴西

  

  -

  

  40%

  

  20%

  

  阿根廷

  

  -

  

  15%

  

  38%

  

  智利

  

  -

  

  35%

  

  -

  

  委内瑞拉

  

  -

  

  55%

  

  5%

  

  西欧国家:

  

  工业

  

  银行业

  

  银行业中公有成分

  

  奥地利

  

  30%

  

  4%

  

  35%

  

  丹麦

  

  15%

  

  7%

  

  -

  

  法国

  

  25%

  

  12%

  

  -

  

  西班牙

  

  25%

  

  13%

  

  20%

  

  爱尔兰

  

  50%

  

  55%

  

  -

  

  德国

  

  13%

  

  6%

  

  40%

  

  挪威

  

  11%

  

  7%

  

  55%

  

  葡萄牙

  

  23%

  

  15%

  

  30%

  

  北美国家

  

  工业

  

  银行业

  

  银行业中公有成分

  

  加拿大

  

  50%

  

  7%

  

  -

  

  墨西哥

  

  -

  

  18%

  

  30%

  

  美国

  

  18%

  

  11%

  

  -

  

  东亚国家及地区:

  

  工业

  

  银行业

  

  银行业中公有成分

  

  日本

  

  3%

  

  2%

  

  15%

  

  马来西亚

  

  -

  

  17%

  

  42%

  

  韩国

  

  -

  

  5%

  

  16%

  

  台湾

  

  -

  

  4%

  

  57%

  

  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归结为私有化。私有化不仅使这些国家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因为经济主权的丧失而葬送了民族经济发展的前途。

  

  将国有资产卖给外国人,可以带来短期的“繁荣”假象,因为拍卖会引来一部分外资,暂时掩盖私有化造成的财产损失,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政府似乎可以永久地甩掉国企包袱;但从长远看,东欧在把国有资产拍卖给外国人的同时,已将本国拥有财产的合法权转让给了外国人,这样不仅因几十年累积的国有资产流失而使国家遭受损失,而且民族国家被剥夺了从资产获利的权利,因此东欧国家所有权结构的改变使这些国家失去了未来发展的机会,民族的经济发展不仅有眼前危机,而且还后续乏力,前途渺茫。这种发展模式就是“卖祖宗田,吃子孙饭!”

  

  由于私有化,东欧国家的经济体系被托付给了外国人,同样,它们的政治制度也不能不如此。当地的精英集团,包括政党,已经变得越来越依附于外国势力了。现在,东欧国家是两手空空,既不能左右自己的经济命运,也不能自行决定自己的政治命运。他们实际上走上了另一种意义的“通往奴役之路”。

  

  3.私有化是最大的腐败

  

  私有化的浪潮不会局限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必然会向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蔓延,因为越是关键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掠夺资产的获利前景就越大。

  

  东欧国家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应为540~630亿美元,但1998年这些国家共计从外国收购者那里只得到了50~60亿美元的收入。统治东欧国家的寡头集团,将银行业和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以不及实际价值10%左右的贱价卖给跨国投资者(拍卖所得的资金也没有用于增加固定资产,绝大部分用在消费方面,成为官员中饱私囊的源泉),而不卖给本国的国民,其所谓的道理有两个:一是说国外跨国资本有投资实力;二是说共产党遗留下来的东西均是“破烂货”。其深层原因是:世界寡头集团为了控制民族国家的国家权力机构,让他们听命于服务世界寡头集团利益服务,采取五花八门的手法收买和腐蚀这些国家的民族精英,使其成为言听计从的奴仆;并通过控制舆论工具,迷惑这些国家的公众。这些国家精英统治者,不惜通过毁灭自己的国家而致富,波兰官员在出售国有资产中受贿收益为4~8亿美元。

  

  4. 私有化并非必然带来经济效率

  

  生产越是社会化,生产资料越不能单独地为个体和私人所有,这是经济史的事实。

  

  财产约束至多只是经济动力之一,而不是惟一的经济动力。在能否充分发挥其他的经济和非经济的动机方面,决定性的因素不在于私有化。

  

  东欧国家的经济危机:1989-1999年 指数1989年=100

  

  国家

  

  1980年

  

  1989年

  

  最低点

  

  1999年

  

  甲、实际国民收入

  

   

  

   

  

   

  

   

  

  保加利亚

  

  76.2

  

  100

  

  66.7(1997)

  

  70.7

  

  捷克共和国

  

  93.2

  

  100

  

  86.9(1993)

  

  95.3

  

  匈牙利

  

  86.3

  

  100

  

  81.9(1993)

  

  99.4

  

  东德

  

  -

  

  100

  

  68.3(1991)

  

  98.5

  

  波兰

  

  91.1

  

  100

  

  82.2(1991)

  

  121.8

  

  罗马尼亚

  

  88.5

  

  100

  

  75.0(1992)

  

  75.8

  

  斯洛伐克

  

  94.8

  

  100

  

  75.1(1993)

  

  101.7

  

  斯洛文尼亚

  

  98.9

  

  100

  

  79.1(1992)

  

  105.3

  

  白俄罗斯

  

  65.7

  

  100

  

  63.4(1995)

  

  81.4

  

  爱沙尼亚

  

  74.5

  

  100

  

  63.7(1994)

  

  78.3

  

  立陶宛

  

  68.5

  

  100

  

  51.0(1995)

  

  59.6

  

  俄罗斯

  

  78.1

  

  100

  

  58.2(1996)

  

  57.6

  

  乌克兰

  

  75

  

  100

  

  39.3(1999)

  

  39.3

  

  乙、实际工业产出

  

  1980年

  

  1989年

  

  最低点

  

  1999年

  

  保加利亚

  

  71.3

  

  100

  

  40.8(1999)

  

  40.8

  

  捷克共和国

  

  81.5

  

  100

  

  66.1(1993)

  

  76.9

  

  匈牙利

  

  92.9

  

  100

  

  66.9(1992)

  

  113.9

  

  东德

  

  75.2

  

  100

  

  37.0(1991)

  

  55.3

  

  波兰

  

  86.3

  

  100

  

  69.7(1991)

  

  122.4

  

  罗马尼亚

  

  76.9

  

  100

  

  42.7(1999)

  

  42.7

  

  斯洛伐克

  

  76.7

  

  100

  

  63.6(1993)

  

  76.4

  

  斯洛文尼亚

  

  90.3

  

  100

  

  66.1(1993)

  

  75.6

  

  白俄罗斯

  

  61.1

  

  100

  

  60.3(1995)

  

  91.6

  

  爱沙尼亚

  

  78.5

  

  100

  

  47.1(1994)

  

  55.7

  

  立陶宛

  

  72.5

  

  100

  

  38.7(1995)

  

  43.6

  

  俄罗斯

  

  74.4

  

  100

  

  46.0(1998)

  

  49.7

  

  乌克兰

  

  72.6

  

  100

  

  49.6(1997)

  

  51.3

  

  丙、就业水平

  

  1980年

  

  1989年

  

  最低点

  

  1999年

  

  保加利亚

  

  100

  

  100

  

  72.2(1998)

  

  -

  

  捷克共和国

  

  95.3

  

  100

  

  89.7(1993)

  

  90.2

  

  匈牙利

  

  104.2

  

  100

  

  69.8(1997)

  

  72.9

  

  波兰

  

  102

  

  100

  

  84.3(1993)

  

  92.9

  

  罗马尼亚

  

  94.6

  

  100

  

  80.5(1999)

  

  80.5

  

  斯洛伐克

  

  90.8

  

  100

  

  81.8(1999)

  

  81.8

  

  斯洛文尼亚

  

  84

  

  100

  

  78.6(1996)

  

  80.2

  

  白俄罗斯

  

  95.4

  

  100

  

  84.0(1996)

  

  86

  

  爱沙尼亚

  

  97.9

  

  100

  

  76.4(1999)

  

  76.4

  

  立陶宛

  

  97

  

  100

  

  72.3(1996)

  

  74.1

  

  俄罗斯

  

  96.9

  

  100

  

  84.2(1998)

  

  85

  

  乌克兰

  

  99.6

  

  100

  

  86.5(1999)

  

  86.5

  

   资料:《欧洲经济概览》,日内瓦联合国2000年第1期

  

  新自由主义给前苏东国家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结果遭受了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要严重的打击。匈牙利、波兰国民生产总值损失20%,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下跌了40%。“大萧条”时期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德国和美国损失为25%,但5年后都彻底恢复。而10年过去了,东欧依旧不能恢复到1989~1990年的水平。这场在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改革实践,宣告了新自由主义鼓吹的只有私有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率的神话的破产。

  

  5.私有化造成的损失

  

  在90年代这次东欧私有化浪潮中,受损最轻是匈牙利与波兰,下面以这两个国家为例,其他国家由此可见一斑。

  

  与私有化相关的预算收入及福利损失估计(单位:10亿美元)

  

  类别

  

  国家

  

  甲、基本情况

  

  匈牙利

  

  波兰

  

  1. 国民收入(总量)

  

  50

  

  160

  

  2. 全部年储蓄

  

  10

  

  32

  

  3. 出售固定资产收入(银行和工业企业收入)

  

  10-12

  

  18-23

  

  乙、固定资产估值

  

  匈牙利

  

  波兰

  

  1. 资产-产出系数(比率)

  

  3:1-4:1

  

  3:1-4:1

  

  2. 来自银行和工业的国民收入

  

  25

  

  80

  

  3. 固定资产实际价值(银行及工业)

  

  75-100

  

  240-360

  

  丙、价格打折规模

  

  匈牙利

  

  波兰

  

  1. 实际资产价值(银行及工业)

  

  75-100

  

  240-360

  

  2. 通过出售资产国家所得收入

  

  10-12

  

  18-23

  

  3. 收与实际价值比例

  

  16%-19%

  

  7%-9%

  

  丁、积累要求

  

  匈牙利

  

  波兰

  

  1. 资产的实际价值(银行及工业)

  

  75-100

  

  240-360

  

  2. 年度积累(50%-100%)

  

  5-10

  

  16-32

  

  3. 所需积累时间(年)

  

  7-20

  

  15-22

  

  戊、价格打折所造成的损失

  

  匈牙利

  

  波兰

  

  1. 损失的百分比比率(价值与收益之比)

  

  81%-84%

  

  91%-83%

  

  2. 固定资产的损失数额(银行与工业)

  

  60-84

  

  218-312

  

  3. 每年损失的国民收入总量

  

   

  

   

  

  (1)若资本-产出系数=3:1时

  

  20-28

  

  72-104

  

  (1)若资本-产出系数=4:1时

  

  15-21

  

  54-78

  

  资料:Z.波兹南斯基著的《全球化负面影响——东欧国家的民族资本被剥夺》

  

  这场大灾难不仅是90年代的大萧条,更重要的是:一、让国内的剥夺者剥夺了全国人民公有的生产资料,剥夺了全国人民公有的社会财富;二、让外国资本剥夺了民族资本。前一剥夺的结果是,通过私有化实现资本主义化;后一剥夺的结果是,通过向西方国家极其廉价地甚至分文不取地出售国有资产使民族经济殖民化。

标签:国家   私有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