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警惕泡沫再爆海啸

2025-02-27 观点 评论 阅读
  

  大卫:警惕泡沫再爆海啸

  

  2009年09月15日  大公网

  

  
  美国投资银行雷曼集团在一年前申请破产,触发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大海啸,卷走数十万亿美元财富。纵然环球股市低位大反弹,但世界经济仍在疗伤,更不幸的是华尔街大行故态复萌,又再从事高杠杆的业务,而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下,正催生新的资产泡沫,可以酿成另一波金融海啸,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在海啸一周年的日子也不厌其烦发出资产泡沫预警。

  

  任总再发预警

  

  环球股市经过半年大反弹,不少市场已重返金融海啸爆发前的水平,当中亚洲股市表现最出众,内地股市、港股早已收复金融海啸失地,惟英美股市在扩张性财金政策支持下,反弹力依然不足,美国道指仍比海啸前水平低约两成,反映当地经济实在疲弱,继续有中小型银行倒闭,今年累积达到九十三间,加上中美贸易出现磨擦,随时爆发贸易战,经济将雪上加霜。

  

  美国投入十多万亿美元救市、刺激经济,不惜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狂印银纸,制造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以为再次谷起新泡沫,就可以带来经济复苏。

  

  退市有迟无早

  

  可是这如意算盘至今仍未打响,陷于衰退困局之中。其实,当局一味向有问题大银行注资,只是将问题拖延下去,根本未有真正解决,加强金融业监管仍纸上谈兵,华尔街大行贪婪性格始终不改,高杠杆的资产抵押融资业务有重新活跃迹象。

  

  此外,全球央行不敢贸然作出退市决定,宁愿继续超宽松货币政策,却种下全球资产泡沫爆破祸根。

  

  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再发预警,需要防范资产泡沫,当前金融与经济扭曲关系持续下去,已令很多人再度心雄,过去大部分金融危机,元凶都是来自资产泡沫。

  

  无可否认,各国央行退市时间表牵动著世界经济变化,太早会危害经济复苏,太迟则制造另一超级资产大泡沫。二十国财长会议早前未有达成退市共识,似乎各国倾向退市时间有迟无早,全球资产泡沫无可避免愈吹愈大。

  

  星洲出招挤泡

  

  有见及此,新加坡政府突然推出抑压楼市炒风的措施,包括增加土地供应、收紧物业贷款,例如银行和发展商不能向只支付利息,而延期偿还本金的借贷人提供贷款,此举有助稳定楼市,并且大大减轻一旦泡沫爆破对经济的冲击程度。

  

  香港与新加坡同样面对资产泡沫问题,在热钱涌入下,香港楼市热爆,整体楼价较海啸后低价急升二成四,豪宅尤其夸张,尖沙咀一个分层豪宅单位,刚创下每方尺三万元的新纪录。

  

  当局不能后知后觉,到了资产泡沫濒爆才告醒觉,便已太迟了,香港政府应该及早出招挤出泡沫,恢复定期土地拍卖是刻不容缓。

  

  鲁宾尼克鲁曼警告 衰退复发风险高

  

  
2009年09月15日

  

  
《W之悲剧》是日本著名侦探小说家夏树静子的经典之作,想不到在金融海啸1年后,也成为美国经济走向的争论焦点。

  

  
  不少经济学者认定美国当下的经济反弹,只会是过渡性的,在真正复苏前经济还要再步向一次衰退,上演W形的悲剧。不过,较乐观的经济师则反驳,指经济反弹已有足够动力,应该是喜剧收场。

  

  
  踏入下半年,各国相继发出「经济已有好转迹象」或「经济已捱过最艰难时期」的喜讯,日本、德国及法国三大经济体系,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更按季止跌回升,终止连跌多季的颓势。

  

  
  就业消费无起色 民众未受惠

  

  
  不过喜讯的水份含量有几多,外间实在不得而知;GDP由跌转升,亦与各国抛出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谷大政府开支这一招难脱关系。相反普罗市民看到的实情,是就业及消费两大经济活动未见起色,甚至每况愈下;对于他们来说,复苏之说只流于技术及统计层面上。

  

  
  多位经济学重量级大师如鲁宾尼(Nouriel Roubini)及克鲁曼(Paul Krugman)更不约而同警告,全球经济有陷入复发性衰退(double-dip recession)的危机,即大家不时挂在口边的W形衰退。

  

  
  其中,鲁宾尼的言论当然最受市场重视。这位准确预测次按危机的纽约大学教授,直言复苏前景绝非全无阻滞,恐怕美国等多个发达国家至年底,仍会处于衰退之中;预计今年全球经济萎缩2%,而明年将有2%至3%增长。

  

  
  他更贯彻「大淡友」(看淡后市的投资者)作风,指发达国家及新兴国家经济虽有见底迹象,但明年下半年或2011年有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皆因执政者难以掌握撤回刺激政策的合适时机,而且能源及食物价格升势过急。

  

  
  在经济学理论中,GDP连续两季倒退便被视为衰退,复发性衰退则为衰退期间有最少一季恢复短暂增长,但其后无以为继再陷入衰退,呈W形的上落形态。复发性衰退,主要受高失业及低消费的双重夹击,令产品及服务需求持续下降,一旦企业的补充存货过程结束,及政府的刺激经济措施统统到位,经济的增长便无以为继。

  

  
  美国便曾在1980至1982年间经历复发性衰退,当时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伏尔克(Paul Volcker),为了打击失控的通胀而将联邦基金利率狂抽至19厘,结果医好了通胀却弄垮了经济。

  

  
  美林唱反调:市场正在复原

  

  
  当然,经济学家永远不会有共识,所以W形的说法虽然受欢迎,但也受到挑战。美银美林便指,之前的经济数据实在太差,因此现时的强劲反弹顺理成章,而且复苏已引发全球性的良性循环,信心、收入、金融市场均正在恢复,故此有动力去抵御仍存在的不利经济因素。若政府施政不犯大错,储局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的货币政策真的收放自如,则W之悲剧将不会发生。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经济   泡沫   衰退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