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普京为他正名


半个世纪以来,斯大林的功过是非仍令人们争论不休。图为今年6月,俄共支持者向斯大林墓碑敬献花圈。法新社
斯大林并不代表过去,他的影响仍无处不在,对于这样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的争论或许一直都不会停息
《国际先驱导》记者任瑞恩发自第比利斯 “我从未那么幸运地坐在斯大林的腿上。我没有叫过他爷爷,现在也不叫。和所有苏联人民一样,他对我来说依然是领袖和导师,我叫他斯大林同志”。现年73岁的叶夫根尼·朱加什维利是斯大林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的儿子,现居住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斯大林生前只探望过自己8个孙子中的3个,而叶夫根尼并未在其中3个之列。
但如今,这位从未受过斯大林宠爱的孙子成为斯大林荣誉的坚定捍卫者。
历史人物再起争议
叶夫根尼9月15日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飞赴莫斯科,向当地一家法庭起诉俄著名自由刊《新》4月的一篇文章“污蔑”其爷爷。他指责文中有关“斯大林和肃反人员与几起首先针对本国人民的血案难脱干系”的表述。他与其代理律师准备在法庭上为斯大林正名,证明这位1953年逝世的前苏联领袖没有屠杀任何人。
莫斯科巴斯曼法庭受理了此案,但一再推迟庭审时间。不过,这起诉讼再次引起人们对备受争议的斯大林的广泛关注,因为该诉讼的意义非同寻常,它可能给予斯大林进行的“残酷镇压”以司法定性。
从“制造苦难”到“得人心”
近年来,俄罗斯及其它一些前苏联国家对斯大林的评价逐渐趋于理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普京及其政府的努力。
以往人们把斯大林时期形容为“恐怖加苦难”,但在俄罗斯最新出版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一改以往批判态度,对斯大林给予了充分肯定。书中写道:“斯大林所做的一切,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来看是完全合理的,他作为一个面临战争的国家领袖在带领国家走向工业社会方面做出了正确选择。”在关于“大清洗”的章节中,该书写道,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促进国家的工业发展,而且最终成为了解决人民经济问题的合理工具。
在去年的一次全国民调中,斯大林被评为俄历史上第三大最得人心的人物。就在最近,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站的大理石大厅里出现了赞美斯大林的镀金文字。也有西方媒体评论说,克里姆林宫意图重塑苏联时代的大国声誉,而使苏联迈上工业化道路进而成为美国的强劲敌手,以及领导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正是斯大林。
故乡难容其一尊铜像
然而,斯大林在俄罗斯重新恢复尊贵荣耀的同时,在他的故乡格鲁吉亚却没有这样的好运。
在格鲁吉亚哥里市市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尊高达8米的斯大林铜像,是迄今为止在前苏联地区唯一仍保留在原地的大型斯大林铜像。然而,在今年8月底的一个深夜,有不明身份者用彩弹球发射器向斯大林铜像面部发射数枚弹球,致使铜像面部和胸部被染成粉红色。这是最近几年来针对这尊铜像所发生的最为恶性的破坏事件。
主张拆除或迁移斯大林铜像的人认为,斯大林将格鲁吉亚并入苏联,此后他没有为格鲁吉亚做过多少有益的事情。
本记者曾到斯大林故乡哥里市进行采访,并曾向哥里市国立斯大林博物馆馆长罗伯特·马格拉克利泽询问关于斯大林铜像今后命运以及今后人们对斯大林争议的看法时,他耸了耸肩,高声笑着说:“斯大林精神是强大的!”这位馆长套用的是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人常用的一句口号,如今听起来显得有些无奈但却意味深长。
推荐《国际先驱导》博客:和
相关文章 张捷: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秘密告(旧文)“你们等着吧,1917年还会来的。”谭天宇:《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简介【组图】5月9日,斯大林重回莫斯科谭天宇: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对苏联历史的评价对“斯大林模式”岂能“否定得越彻底越好”久加诺夫:斯大林——时代的天才和杰出的组织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的思想状况及其反思斯大林与二十世纪(旧文)斯大林与赫鲁晓夫,谁更可爱些?20年来俄罗斯社会历史观的嬗变肃反扩大化的罪魁--赫鲁晓夫建议搞“红场公开处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