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罢工长期困扰西方
大罢工长期困扰西方
打开11月11日的西方纸,关于罢工的消息有好几条:美国好莱坞影视编剧的罢工风波还未解决,百老汇舞台工作人员又开始举行罢工,导致百老汇大部分剧场关闭;同一天,德国铁路员工罢工导致数千列列车停运;法国铁路和能源企业的工会正计划在11月13日举行新的大罢工,法国公务员也发出了将在11月20日举行罢工的警告……罢工成了西方国家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它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为何在自诩拥有众多意见表达渠道的西方国家,罢工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却被如此频繁地使用。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控功能出了什么问题呢?
德法进入罢工旺季
“布列塔尼地区渔民为抗议柴油价格上涨举行罢工,并与前来视察的萨科齐总统发生激烈争论”,“西南部地区十多个道达尔加油站职工罢工;要求提高薪酬,改善工作条件”,“马赛一司座未成年人监狱的教师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对于连续几天来发生的罢工,法国人早已见怪不怪。20多天前,法国爆发了12年来最大的公共交通罢工潮。罢工不仅使各行各业蒙受损失,还挫伤了今年6月上台,以锐意改革著称的“强势总统”萨科齐的政治意志。有人不无诙谐地总结出法国人“七月八月度假,九月十月罢工,年底又休大假,开春接着罢工”的规律。有人将罢工称为法国的“一种消极社会力量”,一种“社会顽疾”。
在法国的近邻德国,从11月9日凌晨开始,铁路工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罢工。德国约有5000列货运列车停运。顿时,德国的路面上增加了10万辆卡车行驶。当天,记者开车行驶在柏林到汉堡的高速公路上,一路停停走走竟用了6个多小时,比平时多花一倍时间。
记者了解到,10月份在柏林警察局登记的罢工游行就有33起,平均每天超过l起。医务人员因为工资太低进行行罢工;大裁员迫使邮政工人罢工,使数十万份邮件无人分送。出租汽车司机由于乘客越来越少举行罢工。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数小时;劳资纠纷不断的保险从业者,希望罢工捍卫自己的权益。甚至,妓女协会的会员们也罢工,抗议政府新税务政策。最可怕的是,柏林环卫工人大罢工,记者看到,不出24小时各街道垃圾就堆积如山,臭气冲天,居民怨声载道。
美国近年来的罢工运动虽然没有欧州那么频繁,但频率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眼下正在进行的好莱坞编剧以及百老汇舞台工作人员的罢工是这两天美国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发生在去年12月份的纽约公交工人长达13天的大罢工更是给纽约市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到厌烦
频繁的罢工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称,全国性罢工对其造成大约每天2000万欧元的经济损失,法国公交公司一天的损失约达100万欧元。
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对罢工感到厌烦。“法国的罢工太多了,这太过分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眼镜店职员对记者说,“法国人不想着国家,他们只想着自己的钱包”。实际上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几位各界人士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法国BVA市场调查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只有42%的法国民众支持上个月的大罢工。法国电视台资深记者克里斯蒂娜对记者说:“罢工是法国人的权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参加罢工的人大都是国营企业职工,而私营企业的人工作更努力。”她认为:“应该增加谈判,减少罢工。”
对于近3个月来每周连续的大罢工,德国广大上班族也是叫苦不迭。很多人在天还未亮时就起身,步行或骑自行车去上班。有些地方凌晨5点就开始堵车,车龙长达数公里。很多商店已开始担心,圣诞节礼物是否可以顺利摆上橱窗。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肯姆费尔特女士对记者说,铁路工人大罢工无法正常乘坐火车,给国民经济造成每天2500万欧元的损失。
美国理论界对罢工存在着争议。美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在某些条件下罢工的权利,也有一些州禁止警察、消防员、公立学校教师罢工。在多数情况下、劳资合同里都规定了不准罢工,所以大多数罢工都是在合同结束后进行的(此次编剧罢工也是如此)。而在德国这样一个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以前民众对罢工往往表示同情、理解。但是接二连三的大罢工,使老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同情罢工一方。《明镜》周刊指出,罢工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但损失最大的仍是老百姓自己。
一种古老的斗争方式
据史料记载,人类历史最早的罢工发生在公元前1150年的古埃及。现存的记录显示,古埃及主要用面包和洋葱作为酬支付给修建金字塔的工人。工人们为了争取更多的面包和洋葱曾举行过罢工。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之后,劳资关系逐渐紧张,罢工成为工人阶级最基本、最常用的斗争方式。据统计,从1945年到1959年,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已达1.5亿人次。1960年到1970年,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达到3.6亿人次。但是,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工人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改善以及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工人罢工的浪潮有所回落。最近又有抬头的趋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的王晶教授表示,二战后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发展的总体态势是趋向和谐,劳资之间大规模的激烈对抗冲突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规范的、有组织的行为,如劳资协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现在的罢工原因已不是当初的“不能生存”,而是要求“生活得更好”。现在基本上都是因为经济原因罢工,曾经常见的“政治罢工”已经很少见了。
社会协调出了问题,政府也有责任
德国社会学家费力普•比德斯教授对《环球时》记者说,社会协调出了问题,与政府也有关系。以前,德国在西方国家里是罢工最少的,因为德国实行劳资自治,资方和员工属于各自的组织。在不受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各工会与雇主联合会通常每年都要就工人和职员的工资状况进行协商,并签订劳资协议来规定雇员的酬。这种通过“对话”、签署“协议”的劳资关系被称为“社会伙伴”关系。同时,罢工者和被解雇者不能从失业救济金中领取失业金。工会会员的经济损失往往从工会罢工基金中补偿。这样,无形中限制了罢工,促使劳资双方尽可能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这在客观上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两年德国经济有所好转,但加薪幅度很小甚至减少,物价也连续上涨。工会认为,少数富有阶层越来越富,所以提出大幅度加薪。但企业方指出,欧元升值使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德国企业经济不振,要求裁员。这样,以前颇有成效的“社会伙伴”关系就不管用了。德国铁路公司曾多次致函总理默克尔,请求她调解这一劳资纠纷。但默克尔却说:“这是铁路公司自己的事情。”而默克尔怕陷进去的背后,还是怕毁了自身前途。比德斯认为,罢工里面隐藏着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协调解决。德国《法兰克福汇》也批评政府没有全力以赴,做好协调工作。
与德国不同,法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里经历了严重的衰退,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从世界的第7位跌落到第17位,经济增长率在欧洲主要国家中排名最低,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社会福利不堪重负,其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到了急需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加以解决的时候了。但每有改革措施出台,就引来工潮滚滚,示威不断,最后以政治人物下台、改革措施胎死腹中告终。例如拉法兰总理推出退休金改革后曾引发交通、教育、邮政、医疗等行业的大罢工。其后任德维尔潘总理为解决高失业率问题推出的“首次雇用合同”改革方案也引发全国性工潮学潮。许多西方媒体在惊呼“法国在衰退”的同时,也尖锐指出,“法国是无法改革的国家”,“法国已沦为由街上的人治理的国家”。
美国加州大学的查尔斯•贝尔德说,从自由市场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商品,工会是把商品“卡特尔化”,形成垄断。所以工会的这种垄断和企业的垄断没有什么两样。美国《自由人》杂志书评家乔治•里夫表示,法律除了保护工人罢工的权利,也应当保护工人不罢工的权利;除了保护工人自由成立的工会,也要保护雇主支持的工会。圣波拿文图大学政治系助教约赛亚•兰伯特说,罢工曾经是一个基本的公民权利,但如今也备受批评。罢工不仅给社会造成不便、烦扰和痛苦。甚至还会引起混乱。而专家普遍认为,罢工现象作为劳资矛眉的集中体现与爆发,将长期伴随西方国家。它也暴露出西方国家在社会调控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深层次矛盾。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11月22日《环球时》)
相关文章 怀念毛时代——“下岗工人”的命相、怨怼与生活脱根:城乡夹缝间的新生代农民工“潜伏”在工厂的日子英雄无语--当年意气风发的知青、战士和工人如今沦为社会底层“小心灭口”的黑社会式恐吓底气何来?取缔城管,给弱势群体生存的权利和尊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尊严”和“伟大品格”的部分论述“开胸验肺”呼唤为人民服务宗旨回归!下岗职工泣血请求--在建国60周年之际得到“特赦”中石油工人发言集一份不拟演讲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新自由主义不死 老百姓苦难未已
史晓帆 青木 管克江
打开11月11日的西方纸,关于罢工的消息有好几条:美国好莱坞影视编剧的罢工风波还未解决,百老汇舞台工作人员又开始举行罢工,导致百老汇大部分剧场关闭;同一天,德国铁路员工罢工导致数千列列车停运;法国铁路和能源企业的工会正计划在11月13日举行新的大罢工,法国公务员也发出了将在11月20日举行罢工的警告……罢工成了西方国家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它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为何在自诩拥有众多意见表达渠道的西方国家,罢工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却被如此频繁地使用。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控功能出了什么问题呢?
德法进入罢工旺季
“布列塔尼地区渔民为抗议柴油价格上涨举行罢工,并与前来视察的萨科齐总统发生激烈争论”,“西南部地区十多个道达尔加油站职工罢工;要求提高薪酬,改善工作条件”,“马赛一司座未成年人监狱的教师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对于连续几天来发生的罢工,法国人早已见怪不怪。20多天前,法国爆发了12年来最大的公共交通罢工潮。罢工不仅使各行各业蒙受损失,还挫伤了今年6月上台,以锐意改革著称的“强势总统”萨科齐的政治意志。有人不无诙谐地总结出法国人“七月八月度假,九月十月罢工,年底又休大假,开春接着罢工”的规律。有人将罢工称为法国的“一种消极社会力量”,一种“社会顽疾”。
在法国的近邻德国,从11月9日凌晨开始,铁路工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罢工。德国约有5000列货运列车停运。顿时,德国的路面上增加了10万辆卡车行驶。当天,记者开车行驶在柏林到汉堡的高速公路上,一路停停走走竟用了6个多小时,比平时多花一倍时间。
记者了解到,10月份在柏林警察局登记的罢工游行就有33起,平均每天超过l起。医务人员因为工资太低进行行罢工;大裁员迫使邮政工人罢工,使数十万份邮件无人分送。出租汽车司机由于乘客越来越少举行罢工。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中断数小时;劳资纠纷不断的保险从业者,希望罢工捍卫自己的权益。甚至,妓女协会的会员们也罢工,抗议政府新税务政策。最可怕的是,柏林环卫工人大罢工,记者看到,不出24小时各街道垃圾就堆积如山,臭气冲天,居民怨声载道。
美国近年来的罢工运动虽然没有欧州那么频繁,但频率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眼下正在进行的好莱坞编剧以及百老汇舞台工作人员的罢工是这两天美国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发生在去年12月份的纽约公交工人长达13天的大罢工更是给纽约市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到厌烦
频繁的罢工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法国国营铁路公司称,全国性罢工对其造成大约每天2000万欧元的经济损失,法国公交公司一天的损失约达100万欧元。
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对罢工感到厌烦。“法国的罢工太多了,这太过分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眼镜店职员对记者说,“法国人不想着国家,他们只想着自己的钱包”。实际上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几位各界人士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法国BVA市场调查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只有42%的法国民众支持上个月的大罢工。法国电视台资深记者克里斯蒂娜对记者说:“罢工是法国人的权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参加罢工的人大都是国营企业职工,而私营企业的人工作更努力。”她认为:“应该增加谈判,减少罢工。”
对于近3个月来每周连续的大罢工,德国广大上班族也是叫苦不迭。很多人在天还未亮时就起身,步行或骑自行车去上班。有些地方凌晨5点就开始堵车,车龙长达数公里。很多商店已开始担心,圣诞节礼物是否可以顺利摆上橱窗。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肯姆费尔特女士对记者说,铁路工人大罢工无法正常乘坐火车,给国民经济造成每天2500万欧元的损失。
美国理论界对罢工存在着争议。美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在某些条件下罢工的权利,也有一些州禁止警察、消防员、公立学校教师罢工。在多数情况下、劳资合同里都规定了不准罢工,所以大多数罢工都是在合同结束后进行的(此次编剧罢工也是如此)。而在德国这样一个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以前民众对罢工往往表示同情、理解。但是接二连三的大罢工,使老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同情罢工一方。《明镜》周刊指出,罢工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但损失最大的仍是老百姓自己。
一种古老的斗争方式
据史料记载,人类历史最早的罢工发生在公元前1150年的古埃及。现存的记录显示,古埃及主要用面包和洋葱作为酬支付给修建金字塔的工人。工人们为了争取更多的面包和洋葱曾举行过罢工。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之后,劳资关系逐渐紧张,罢工成为工人阶级最基本、最常用的斗争方式。据统计,从1945年到1959年,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已达1.5亿人次。1960年到1970年,参加罢工斗争的总人数达到3.6亿人次。但是,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工人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改善以及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工人罢工的浪潮有所回落。最近又有抬头的趋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的王晶教授表示,二战后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发展的总体态势是趋向和谐,劳资之间大规模的激烈对抗冲突大为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规范的、有组织的行为,如劳资协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现在的罢工原因已不是当初的“不能生存”,而是要求“生活得更好”。现在基本上都是因为经济原因罢工,曾经常见的“政治罢工”已经很少见了。
社会协调出了问题,政府也有责任
德国社会学家费力普•比德斯教授对《环球时》记者说,社会协调出了问题,与政府也有关系。以前,德国在西方国家里是罢工最少的,因为德国实行劳资自治,资方和员工属于各自的组织。在不受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各工会与雇主联合会通常每年都要就工人和职员的工资状况进行协商,并签订劳资协议来规定雇员的酬。这种通过“对话”、签署“协议”的劳资关系被称为“社会伙伴”关系。同时,罢工者和被解雇者不能从失业救济金中领取失业金。工会会员的经济损失往往从工会罢工基金中补偿。这样,无形中限制了罢工,促使劳资双方尽可能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这在客观上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两年德国经济有所好转,但加薪幅度很小甚至减少,物价也连续上涨。工会认为,少数富有阶层越来越富,所以提出大幅度加薪。但企业方指出,欧元升值使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德国企业经济不振,要求裁员。这样,以前颇有成效的“社会伙伴”关系就不管用了。德国铁路公司曾多次致函总理默克尔,请求她调解这一劳资纠纷。但默克尔却说:“这是铁路公司自己的事情。”而默克尔怕陷进去的背后,还是怕毁了自身前途。比德斯认为,罢工里面隐藏着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协调解决。德国《法兰克福汇》也批评政府没有全力以赴,做好协调工作。
与德国不同,法国经济在过去20多年里经历了严重的衰退,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从世界的第7位跌落到第17位,经济增长率在欧洲主要国家中排名最低,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社会福利不堪重负,其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到了急需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加以解决的时候了。但每有改革措施出台,就引来工潮滚滚,示威不断,最后以政治人物下台、改革措施胎死腹中告终。例如拉法兰总理推出退休金改革后曾引发交通、教育、邮政、医疗等行业的大罢工。其后任德维尔潘总理为解决高失业率问题推出的“首次雇用合同”改革方案也引发全国性工潮学潮。许多西方媒体在惊呼“法国在衰退”的同时,也尖锐指出,“法国是无法改革的国家”,“法国已沦为由街上的人治理的国家”。
美国加州大学的查尔斯•贝尔德说,从自由市场的角度看,劳动是一种商品,工会是把商品“卡特尔化”,形成垄断。所以工会的这种垄断和企业的垄断没有什么两样。美国《自由人》杂志书评家乔治•里夫表示,法律除了保护工人罢工的权利,也应当保护工人不罢工的权利;除了保护工人自由成立的工会,也要保护雇主支持的工会。圣波拿文图大学政治系助教约赛亚•兰伯特说,罢工曾经是一个基本的公民权利,但如今也备受批评。罢工不仅给社会造成不便、烦扰和痛苦。甚至还会引起混乱。而专家普遍认为,罢工现象作为劳资矛眉的集中体现与爆发,将长期伴随西方国家。它也暴露出西方国家在社会调控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深层次矛盾。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11月22日《环球时》)
相关文章 怀念毛时代——“下岗工人”的命相、怨怼与生活脱根:城乡夹缝间的新生代农民工“潜伏”在工厂的日子英雄无语--当年意气风发的知青、战士和工人如今沦为社会底层“小心灭口”的黑社会式恐吓底气何来?取缔城管,给弱势群体生存的权利和尊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尊严”和“伟大品格”的部分论述“开胸验肺”呼唤为人民服务宗旨回归!下岗职工泣血请求--在建国60周年之际得到“特赦”中石油工人发言集一份不拟演讲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新自由主义不死 老百姓苦难未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