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Twitter开始“讲政治”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Twitter开始“讲政治”

  

  
《环球财经》
  
  自由、互动、随时随地以及难以管控等等诸多先天优势,似乎给了Twitter一种与生俱来的“民主”特征,然而Twitter的强项亦是它的软肋

  

  ■ 王翔

  

  从摩尔多瓦到伊朗,两个相隔数千公里的国家先后发生动荡,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而这一切的催化剂,已不再是领袖人物的振臂一呼,而是“叽叽喳喳的鸟叫声”(Twitter)。

  

  摩尔多瓦的“Twitter革命”

  

  2009年4月5日,摩尔多瓦举行了四年一度的议会选举。议会选举中,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取得50%的选票,观察员认为选举公平,但反对派对结果不满。6日,摩反对派举行小规模游行,抗议摩共通过舞弊赢得议会选举。

  

  4月7日,Twitter登场。反对派利用Twitter发布消息,煽动对政府不满者参加游行。在Twitter热门话题里,带有“#pman”标签的格外受关注,而这几个符号正是摩首都基希讷乌市中心广场的罗马尼亚语缩写。当网络被切断后,反对派就用群发短信的方式散布信息。经过互联网和手机的酝酿和发酵,抗议人群骤增至上万人,并一度占领议会大厦和总统府。

  

  一位Twitter 用户写道:“虽然摩尔多瓦的电视台已经关闭,但我们有万能的互联网,让我们用它来和平传达自由吧!”摩尔多瓦青年团体“ThinkMoldova”领导人娜塔莉亚·摩拉里在博客上写道,“6个人,只用了10分钟的快速思考便做出决定,然后用数小时通过网络、‘脸谱’、博客、短信和电子邮件将消息传播出去所有活动都是通过互联网组织的,共有人走上了街头。”

  

  抗议组织者通过Twitter策划活动,政府官员通过跟踪Twitter掌握事态进展。一些公司职员抱怨公司不准他们参加抗议活动,也通过Twitter表达不满和要求自由的愿望。在这场大混乱中,不同身份、不同政见、不同目的的人们都来到互联网,通过这一迅速方便的工具去发送和获取信息,不仅仅是Twitter,Facebook、SMS以及电子邮件都成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而电视、广播、纸等传统媒体则黯然失色。

  

  这场骚乱被诸多媒体冠以“Twitter革命”的称号,体现了新媒体在政治活动中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伊朗阴谋

  

  “如果没有Twitter,伊朗将会怎样?至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果说在摩尔多瓦,Twitter是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信息放大器的角色,那么两个月后在伊朗发生的一切则更像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阴谋。

  

  6月12日,伊朗开始第10届总统选举,内贾德以压倒性胜利获得连任,穆萨维等改革派则坚称选举存在舞弊。

  

  在选举当晚,就有人在Twitter上散布消息称穆萨维获胜,于是当几小时后内贾德宣布胜选时,看上去就像一个大骗局。很快,有人创建“#IranElection”等搜索标签,煽动反政府示威并向全世界发布消息。紧接着,各种关于政治危机和街头抗议行动的似真似假的匿名消息泛滥成灾,包括枪击和大量人员死亡等“骇人听闻”的消息,而这些消息直到现在都未得到证实。

  

  无巧不成书,6月15日晚,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Twitter宣布,把全球各站点系统维护开始时间延迟至美国东部时间16日下午5时(伊朗17日凌晨)。由于维护时间得到延缓,尽管伊朗16日起全面禁止外国记者上街道示威活动并且实施网络管制,但16日下午3时半伊朗用户还能发送消息:“警察在追逐我们。昨夜睡在街上。城里大部分地方网络都断了。”

  

  此时,Twitter中“人人皆可成记者”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据《纽约时》道,此前美国国务院官员贾里德·科恩曾给Twitter创始人之一的杰克·多尔西发邮件说:“伊朗正处在决定性时刻,Twitter显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你们可以让它继续工作吗?”一位不具名的美国务院官员对媒体说,如果Twitter按计划实施系统维护,抗议者相互联络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请求他们不要这样做”。与此同时,Twitter上收到留言:“民主需要Twitter,Twitter不让伊朗人保持沉默”,“升级可以等待,但伊朗不能等待”。尽管美国国务院和Twitter管理层均对此予以否认,但这看起来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辩白。

  

  微博客代表

  

  一个成立仅三年的社交网站,何以能在两个国家先后掀起动乱?又何以成为反对派和政府之间为争取世界舆论而展开的“猫抓老鼠游戏”中的一个“关键工具”?

  

  Twitter由一家名为Obvious的公司于2006年创立,最初,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底,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可以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现在,Twitter已是MicroBlog(微博客)的典型代表,其网站成为仅次于Facebook和MySpace的第三大社交网站,仅在美国就拥有约1400万用户,被称为“web2.0的下一个引爆点”。

  

  Twitter在去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显山露水,奥巴马、希拉里等人都拥有自己的Twitter账号,有超过130位美国国会议员使用Twitter,就连高龄75岁的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也曾用Twitter批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务卿希拉里的领导下,美国国务院全面拥抱新媒体,利用Twitter、Facebook、YouTube、Flickr等网络平台宣传美国外交政策,重塑白宫形象,国防部长盖茨更是把Twitter等社交媒体称作美国的“巨大战略资产”。

  

  连朝鲜中央通讯社也以KCNA为用户名登录Twitter,发出来自朝鲜的声音。至于摩尔多瓦和伊朗的动乱,只是Twitter应用于政治领域较为极端的案例罢了。

  

  Twitter之所以能够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源于其诸多独特之处:Twitter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使得个人的观点有了被无限放大的可能;Twitter的内容简短、更新速度快,使其受到对长篇大论极度反感的年轻人们的欢迎;Twitter不通过访问主页就能发送和读取信息,并可以使用互联网和SMS两种网络,使其更加灵活机动,仅仅关闭其主页无法屏蔽所有信息;Twitter中的发起者和追随者高度互动,容易因共同关注的某一问题而形成特定的网络群,从而形成凝聚力极强、一呼百应的群体。

  

  是民主,还是输出民主?

  

  自由、互动、随时随地以及难以管控等等诸多先天优势,似乎给了Twitter一种与生俱来的“民主”特征,然而Twitter的强项亦是它的软肋。Twitter提供的海量信息喧嚣、主观、几乎不可验证,很难查找其消息,也不清楚发信息的人在哪里,只要创建一个虚假账户就可以混淆使用者的视听。

  

  伊朗外交部官员称,西方对伊朗道的真实性不高于50%。用《纽约时》的话说就是:“一些Twitter用户很有可能会故意欺骗你。”另外,Twitter对信息发布字数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某一事件要么只是陈述现状,要么就发表一句话评论,很难将两者全面地结合起来,因此一到动乱时刻,Twitter上总会充斥着大量难以甄别的片面、主观甚至以讹传讹的信息。

  

  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更使得Twitter容易对舆论产生误导。在伊朗,使用互联网的多为家境富裕的城市年轻人,他们大多支持反对派。并且,由于Twitter界面不支持波斯语,所以伊朗国内真正使用Twitter的人只是很小一部分人。据多伦多一家社会媒体研究机构调查称,只有8600个Twitter使用者的域名显示他们来自伊朗。美国战略预测公司的分析师RevaBhalla说:“你会觉得内贾德很不受欢迎,而穆萨维具有广泛的群众支持基础,但是我们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证明。事实上,内贾德有很多支持者,可是他们没有智能手机。(穆萨维)一边的信息就被放大了。”于是,熟练掌握放大力量和声音技巧的群体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某种压倒性的优势,但这并不一定能体现真实的民意,而只是带给人一种“伊朗快要革命”的错觉。

  

  在Twitter被一部分人视为“民主出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国家借机插足他国内政,煽动“颜色革命”的巨大阴谋。大量的、显然不仅仅是伊朗人发布的虚假信息、看似巧合的Twitter维护时间的推迟,都有一个背后的推手若隐若现。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沈逸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此次伊朗选举而引发的动荡,已经成为了检验借助信息技术实施‘E外交’乃至‘信息战’诸多理论假设的试验田”。从“邪恶轴心”到“暴政据点”,乃至任何一个美国眼中的“非民主国家”,美国政府都鼓励新媒体平台进入这些国家发挥作用。

  

  今年4月,Twitter创始人之一杰克·多尔西就曾跟随美国国务院代表团访问伊拉克,“希望把这个微博客服务带给伊拉克政府和民间团体,并帮助把伊拉克的好消息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同行的还有Google、AT&T、YouTube等公司高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罗伯特·伍德毫不讳言地说,要通过此行“壮大民间团体,并通过提供网络构建工具让当地机构和个人更加强大”。当美国的输出民主模式在一些国家遭到挫折,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高科技手段的无所不用其极,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原本定位于个人社交网站、似乎本不太愿意介入政治的Twitter,看来已经不自觉地在国际政治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在某些幕后推手的策划下,微量的信息如链式反应一般地被放大,强有力地扩张着一个国家内部政治经济不稳定因素的缺口,一旦被引爆,就能产生如核弹一般强大的力量,最终成为输出“革命”、输出“民主”的有力工具。

  

  伊朗的“Twitter危机”最终被强力压制;摩尔多瓦的“Twitter革命”成功阻止了摩共单独组阁;而在更多的“非民主国家”,以Twitter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们,正在以一种低调、和善的面孔潜伏着、扩张着,等待时机,等待命令,等待革命。

相关文章 加多宝烈士营销的惊人内幕:CMC、谷歌与中情局魅影(完整版)晒晒Google(谷歌)臭名昭著的点击欺诈案“谷歌教”探秘——明日帝国的幕后故事美国培训“黑客士兵”通过网络战操控内政外交谷歌退出与审查制度之我见谷歌退出中国:再见时请褪下面具北京宜将谷歌在华尚存营运也请出中国趁早滚吧,谷歌原来是间谍不作恶的谷歌,为何在中国偷税漏税?奥巴马.推特.谷歌.网络自由当美国政府和谷歌公司一起大谈自由第二条战线:警惕美国的互联网霸权主义
标签:伊朗   美国   信息   通过   网络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