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投资如果打了水漂谁负责-
巨额投资如果打了水漂谁负责
2010年07月08日 :中华工商时 谭俞雄
最近,有道说,中国金融机构持有搅得“周天寒彻”的美国两大房地产抵押贷款巨头(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总额至少高达3400亿美元,由于“两房”已被美国当局要求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这无疑将大大降低“两房”债券的流动性,中国以后要想再伺机卖出会越来越难,其价值将更多停留在账面上。这意味着,中国在美国的这笔巨额债券投资有可能打水漂。
3400亿美元可是个天大的数字!以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两万亿美元为基准,这笔巨资相对于中国一年外汇储备的17%。如果以眼下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1∶6.8做一个简单换算,以13亿中国人计,相对于每个中国人要掏近1800元;如果以公务员月均收入5000元或人均年收入6万元计,大概可以支付约570万人的薪水;如果以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5153元计,大概相对于6800万农民一年的辛苦所得……
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倘若说,股票是股票,债券是债券,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是有美国政府做间接担保的,那可能我们就显得有点儿天真了。据称,美国政府保荐的“两房”在发行债券的时候,一直没有取得政府的担保。美国政客、国会议员以及民间机构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和其他国家政府就是贪图“两房”债券的收益率比美国政府债券要高,才去购买“两房”债券的,要谋图多一点儿的回和利润,就要承受高一点儿的风险,美国政府没有理由用美国纳税人的钱来补贴中国政府和其他政府投资错误带来的损失。这种论调,对持有大量“两房”债券的中国债主来说,显然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这些年来,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逐渐强大了,中国人也逐渐富裕起来了。但是,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国人口众多、底子太薄和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可以说,中国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完全符合现实;说中国与发达国家比还相差很远,一点儿不是谦虚。最要看到的是,中国是个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度,“勤俭持家、量入为出”是中国人特有的消费观念。可以说,中国人有点钱,是无数鲜活的生命日夜劳作的结果;中国有些外汇,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苦苦打拼的结果。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外企业间以及中外政府间的投资合作,已成常态。以本国政府名义购买国外包括公司股票、政府债券在内的投资行为,也屡见不鲜。作为操盘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既必须捕捉到其间的机会收益,更必须有独特的眼光参透到其间的风险。可以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全面的才能,是不能担负国家和人民的如此重托的;如果以为自己手下的就是冷冰冰的财富数字,甚至正是少数人随心所欲的游戏,那就更可怕了。
最近在捧读宋鸿兵《货币战争》这本过时了的畅销书,时有惊出一身冷汗之感。他在其中一个小节“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有这样一段话:
“亚洲国家出口导向经济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就像吸毒上瘾一般,一刻不被人吸血,就会周身不通泰。而美国也乐得拿这种实质上‘永不偿还’的国债来给亚洲人民打白条。不过,亚洲国家最终必然会意识到,为了区区5%的美国国债名义回,冒的却是美元资产无法挽回的剧烈贬值的实质风险,无论如何不是一件合算的投资。”
宋鸿兵并非什么证券金融科班出生,然而他对西方金融体系、制度和沿革那生动而深刻的描述,委实值得那些自诩为专家和高手的人们悉心披阅。
人们想知道,中国有关金融机构在操作包括美国“两房”这类大投资时,是否有科学的论证和严格的“纪律”;人们想知道,那些掌管着巨额国民财富的“操盘手”们的素质到底如何;人们还想知道,如果这种巨额投资如果出了不应该出的纰漏,或者捅出了天大的问题,是否问责,又如何问责?我们看到,现在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老板,或是普通百姓,如若有严重的贪污、受贿、盗窃、抢劫、杀人等任何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和生命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都要受到严肃以致严重的处理。那么,像这种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外投资的行为,如果出现了不应有的重大失误,又该作何论处呢?
自然,对于国家的巨额损失而言,对任何人作任何的处理似乎都显得那么苍白和无济于事,我们最应该做的,恐怕还是要想尽办法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以避免此类巨大损失的发生。在这个险象环生的世界,我们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在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我们应该认真补课练就一身真功夫;在国家和亿万百姓赋予的大任前,相关机构和操盘者应该战战兢兢,万不可自以为是,更不可掉以轻心。(谭俞雄)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