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李光耀和新加坡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李光耀和新加坡── 叶德民 ──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利益,日本法西斯军队轻易地打败10万英殖民地军队,侵占了整个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当时马来亚共产党与英军合作,积极组织和领导马来亚各族人民开展武装抗日斗争,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军,配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强大力量,最终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后,马共即率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进入新马的城市和乡镇组织人民委员会,维持社会秩序,获得了各族人民英雄式的欢迎和拥戴。当时马来亚共产党敢于领导各族人民,在马来亚的土地上抗击日本皇军,除了拥有超过万人的军事力量外,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壮大了新马的左翼力量。

  

  马共在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怀柔政策下,在当时总书记莱特的主导下,解散了人民抗日军,放下了武器,以非武装的方式进行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为了继续霸占马来亚(含新加坡),英殖民地当局把大批精锐英军从欧洲调到马来亚后,即残酷镇压各族人民的和平反殖斗争,并于1948年6月20日颁布紧急法令,以战争的恐怖手段对付威胁其殖民统治的马共,以及各族人民的左翼团体,然而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燎原之火难以扑灭。

  

  马来亚半岛和新加坡无论是从历史和地缘都是一个整体,两地三大民族的共同努力,展开反殖独立斗争,最终脱离英国殖民地取得独立,新加坡根本就没有能力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取得独立。笔者在此依据政治强人李光耀资政撰写的回忆录,来讲一些新加坡的故事。   

  李光耀的出现和冒起

  

  一个藉藉无名的青年学生——李光耀在英伦念书时就积极寻求与马共或亲马共的人员接触【1】,同时也到当年新加坡英殖民地警察总监的家作客三天【2】,警察头子居然如此热情地接待一个毫无社会地位的年青学生,能不耐人寻味吗?李光耀回到新加坡后,就踏上新加坡的政治舞台,1951年2月右翼进步党的黎觉律师参选立法议员,李光耀作为他的代理人积极参与竞选活动。他敏锐的政治触角觉察到新加坡的左翼力量非常巨大,右翼阵营则难有政治前景。于是他纠集了一批受英文教育的知识份子,开始处心积虑地布署和策划,利用受马共和左翼影响的群众力量【3】,积极寻找具有卓越组织能力、受华文教育的青年领袖及左翼工会的精英,和他们合作。

  

  李光耀和他的伙伴积极涉入新加坡左派群众的反殖斗争,包括参与工人、学生、乡村居民和文化团体等等的反殖社会运动,担任各左翼群众团体的法律顾问,经常代表学生、工人的权益与殖民当局进行法律诉讼,特别是在马来亚大学社会主义俱乐部“华惹”一案获得胜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李光耀渐渐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在社会上也有了些知名度。为了博取左翼基层群众的支持,以便通过宪制手段来取得政权,1954年李光耀与新加坡的左翼精英合作,于11月21日成立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从此李光耀就与党内的左派精英同床异梦,并绞尽脑汁去与左派精英较量,争夺党中央的控制权。

  

  在林德宪制下,劳工阵线取得了选举的胜利,马绍尔出任首席部长,他并没有积极配合英殖民当局的意旨,去逮捕危害殖民统治的左翼干部,反而批准了“星洲华文中学生联合会”的注册,李光耀很不满意马绍尔如此软弱无力地应付“共产党”人【4】。1956年5月25日马绍尔在伦敦的宪制谈判中,顽固地与英殖民当局对抗,拒绝不完全的自治而失败返回新加坡。他被迫辞去首席部长,第二天林有福宣誓出任首席部长,他积极配合英殖民当局的意图和政策,采取强硬手段对付左翼反殖精英。李光耀期待的时刻到了,1956年9月19日林有福政府封闭新加坡妇女联合会和铜锣音乐会,同时逮捕6名左翼精英,9月24日吊销中学联注册,10月10日逮捕4名学生领袖,三天后关闭“华中”和“中正”,致使学生集中抗议,获得社会各界的声援,包括李光耀也假惺惺地召开抗议大会。政府不顾一切,逮捕了二百余名左翼干部,进一步动用军警暴力驱逐学生,引发全市暴动,造成13人死亡,123人受伤,千余名市民被捕。愚蠢的林有福为李光耀扫清障碍,却使自己成为替死鬼。

  

  1957年2月林有福领导的五人代表团在次轮宪制谈判中,完全配合英国对新加坡的政治盘算,林有福与李光耀等人同意由三方代表组成内部安全委员会来主宰新加坡的命运。此外根据伦敦公共档案局的解密档案,“李光耀秘密地连同林有福力劝殖民部大臣实施颠覆份子禁令”来剥夺曾被拘捕的左翼精英参政权利【5】。而李光耀在回忆录却说,会谴责这种作法。到底谁才真实呢?不妨回顾李光耀公开发表过的言论,即可轻易分晓。

  

  1957年8月4日人民行动党代表大会举行选举第三届中央委员,投票结果,李光耀派系取得6位中委席位,左翼也取得6位中委席位。李光耀极度不满,也惊动了英国人,林有福政府政治部就在十天之后逮捕了5名左翼中委,其中3人更被驱逐出境,另外再逮捕数十位工运领袖,这就完全迎合了李光耀的心意。李光耀也藉此机会,从罗马教廷的选举机制,引进了一套由中委遴选干部的制度,从此永远由他的派系来执掌党中央。

  

  1959年新加坡第一届所谓自治政府的大选,李光耀在左翼群众全力支持下,同时也得到英殖民当局的充分信任,人民行动党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赢得51席中的43席。李光耀终于达到了他一早就处心积虑地布署中的预期目标,初步取得了四份之三的自治政府政权,从此坐上了总理的宝座。

  

  残酷无情镇压左翼

  

  李光耀取得政权后,已达到了与左翼合作的目的,就准备过桥抽板,铲除左翼,在政府施政上不断修改法律去控制工会和群众团体,更坚定表明不会要求废除内部安全委员会【6】,同时积极配合英殖民当局和东姑集团的马来西亚计划,最终在议会提出信任动议,迫使左翼跟行动党公开对抗、公开决裂【7】。1961年7月30日,左翼精英终于与李光耀决裂,成立社会主义阵线。

  

  李光耀利用英殖民当局和东姑集团串通,实施白色恐怖统治,打击社会主义阵线,于1963年2月2日进行冷藏行动,拘捕了一百多名反殖爱国精英,紧接着进行了一连串的封闭工会和其他群众团体,残酷无情地继续搜捕左翼干部,使得左翼阵营元气大损。他给左翼团体贴上“共党”或“亲共”的标签,在大选之前用内部安全法令拘捕政治对手,不需审判,长期拘留政治对手,这就是西方的所谓民主制度了。在1963年9月的大选,社会主义阵线只取得51个席位中的13席。但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总得票率却有34.7% ,说明了相当多的人民仍然坚定地支持社阵。

  

  英国为了保存在东南亚残余殖民地的利益,拼凑马来亚、新加坡、砂劳越和沙巴合并,于1963年9月成立马来西亚。由于李光耀和东姑集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新加坡的左翼被击溃而矛盾激化,不到两年于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东姑集团踢出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新加坡广大左翼群众的反殖独立斗争,牺牲了无数精英,与李光耀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就这样被李光耀独吞了。这段历史显示了,当年左翼与李光耀一伙合作的策略和战略,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失误。

  

  新加坡的建设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国成立,在李光耀的领导下,在马来海洋中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岛屿,当时人口还不到二百万,没有天然资源、没有工业基础,当时仅得六百平方公里还不到的小岛,周边是不太友善的邻邦。新加坡的建设确实是存在很大的难度。今天,新加坡在经济和城市建设上,毕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东南亚的小红点,不应否定。

  

  但笔者在这里要强调指出三点,一、新加坡人的管理和建设的本领确实不比洋人差,甚至超越洋人。但是新加坡年青一代的华人,却有超过20% 不认同自己的族裔,这真是个怪现象。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青人失去了他们固有的民族文化,欠缺民族灵魂所致。二、由国家和社会集体资金经营的所有大小企业(如政联公司淡马锡控股)的重要职位,都被李光耀的家族和行动党的要员盘踞与操纵。三、今天新加坡是一个在李光耀模式下,极度缺乏自由和民主的专制政府,家长权威下的顺民社会,民族文化趋向流逝的族群,这就是先进的新加坡共和国。

  

  教育政策

  

  李光耀取得自治政权后,就锁定要以英语作为全民共同语言,理由是“不用英语就根本无法谋生”【8】。新加坡有一句口号:"one country, one nation, one language",今天新加坡通用一种语言(英语)己经成功。但是却远远没有达到一个民族的目标,要把来自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背景的华、马、印三大民族捆绑成为一个民族,符合客观条件、符合科学原理吗?其实这个口号的真正目的,是要实现李光耀的既定政策,一切都要以英文作为语文工具,来取代其他各族固有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

  

  新加坡的宪法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华、马、淡米尔、英四种语文为官方语文。今天已形同虚设,除了国歌和军队的口令是采用马来语外,其他全部都使用了英文、英语。华族占人口75% 以上的新加坡,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原有教育体系完全被摧残,其他少数的马来族和淡米尔族的民族教育,也遭遇相同的命运。在当局朝着既定目标,以高压的手段,实施独尊英文的社会政策、就业政策,不断变更教育制度,逐步地演变、蚕食、潜移默化地终于把民族教育体系连根拔掉。而任何维护华文教育的正直人士和媒体,都会被套上大汉沙文主义的帽子,遭到残酷的迫害。1971年,李光耀就开始整顿媒体,5月2日政府以颂扬共产主义和鼓吹华文沙文主义情绪的莫须有罪状,逮捕南洋商的东主、总编和主笔。接着组识了新加坡业控股集团,掌控了所有民间媒体,从此新加坡的媒体只能在人民行动党划定的圆圈里运作,最多只能搞个《圆切线》或来个擦边球,在芳林公园的一个小角落设个 "Speakers' Corner",在严厉的条款限制下,让市民发泄一些怨叹。

  

  1978年,李光耀发起“推广华语运动”,通过“以华制华”的手段,来消除华族的方言【9】,须知道华族方言是华族文化的根本载体。今天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已一统为独一无二新加坡式的英文教育体系,虽然号称双语教育,实际上所有各民族的母语已沦为次等语文。李光耀确实是很有本事,做到了英国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今天,以马来人为主导的马来西亚政府仍然允许华文教育有一个生存的空间。身为华人的李光耀却消灭了,占新加坡人口75% 以上的华族的传统华文教育体系。李光耀取得了灭绝原华文教育体系的胜利,但也留下一页历史罪孽!在华族文化教育的历史中遗臭万年。

  

  新加坡的文化

  

  上个世纪60年代,东南亚华族文化中心是在新加坡,今天新加坡的华族文化,已在传统华文教育体系被摧残的岁月中逐渐流逝。200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的一项抽样调查中,显示20% 多的华族青少年学生,在来生不愿做华人,其中有12% 想做欧洲人,8.2% 想做日本人。这个社会现象说明了,新加坡华人的素质和本领都不比洋人差,甚至是在洋人之上,但其年青一代的心灵底深处,只有四不像的英文文化,而欠缺了自己民族固有的文化,民族尊严丧失殆尽!这种情况将会大大削弱这个小国年青国民的凝聚力,不利发展本地人才,是社会的隐忧,也正好说明这是李光耀消灭传统华文教育体系所产生的恶果。其实,李光耀在回忆录里也指出了这一点,“我希望能保留华校的优点……把这些美德传给新的双语学校的学生,否则最终会导致学生丧失自己的文化”【10】。还有吴作栋资政也多次批评新加坡式的英文文化难以在世界立足,呼吁国人认真学好正统的英国文化。看来新加坡的文化建设与其城市和经济建设并不匹配,再建造多几个榴连壳式的滨海艺术中心也无济于事。一个只有不伦不类的洋文化,又欠缺自己民族文化的“先进”小国,值得自豪吗?当然也有不少自豪的声音,笔者在2010年5月30日《联合早》的言论版,看到一篇妙文“谁更忠于传统文化?”的智商比李光耀和吴作栋还要高,认为峇峇的语言和文字已传承了华族文化,Singlish 又何尝不可?那笔者就祝愿 Singlish 在新加坡继续发扬光大罢!这也是李光耀模式下的言论自由!

  

  2003年吴作栋总理在国庆日呼吁,新加坡年青人应为新加坡而战,媒体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新加坡的年青人,不愿留下来为新加坡牺牲,对新加坡缺乏使命感和归属感。前些时候李光耀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访时,指出“外来移民求知若渴,努力学习。而新加坡人冲劲不足,要经常提醒他们努力点,否则会变得愚笨”,所有这些问题都足以证明新加坡教育的失败,难道不值得新加坡人去反思吗?也许有人会说,最近QS亚洲大学的排名榜,新加坡的NUS名列第三。笔者要在这里指出,以广州方言为主的香港有三间大学列在前10位,其中两间名列一、二。笔者还要指出,被李光耀评为素质较差的次等生——南洋大学毕业生,不少在香港的一些大学任教,如生物系的王云川曾任香港大学(名列第一)医学院的副院长,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院长魏国基、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曾渊沧……等等。还要指出新加坡政府居然委派南洋大学毕业生柯新治任驻港总领事!小心惹老头子生气哦!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指出:“尊崇华族价值观的民族,一旦为学校实行的英文教育所淡化,结果是学生的活力、纪律都散漫很多,行为也比较随便。更糟的是,受英文教育者因为所讲的不是自己地道的语言,一般都缺乏自信”【11】,但李光耀实行了与其言论背道而驰的政策,把原华文教育体系连根拔掉,特别是在1980年关闭南洋大学,严重伤害了新马华族的心灵,造成今天一个难以磨灭的心结。华族文化逐渐流逝,Singlish 文化到处开花,相当多的新加坡人普遍产生“怕输”的心态,更严重的是下一代将沦为无根的浮萍。

  

  原华文教育体系在新加坡被消灭这段历史事实的责任,不管李光耀有多么高超的本领,多么的巧言善辩都不能摆脱其责任,终究要在华族文化的历史上留下臭名。李光耀已垂垂老矣,他在世时可以在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呼风唤雨,但真实历史就由不得他来摆布。尽管今天新加坡主流历史在官方的影响下有所偏颇,但马、新人民及其后人的嘴和笔是封不住的。李光耀难道不清楚许多历代强人在死后,其历史是不会按照其生前的意愿来撰写吗!根据新加坡商务印书馆的资料,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把有关南洋大学公开发表过的重要文献,编辑成《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一度成为新加坡的畅销书,可见真实历史是由马、新人民来写的。

  

  李光耀的统治手段

  

  李光耀当上总理后,继承英国人留下来的所谓“西方民主体制”,开始逐步排除党内异己(连自家派系中的异议者也难幸免),通过“西方民主精髓”衍生出来的机制,约束反对党的活动空间,全面掌控工会、掌控媒体、掌控整个社会,以确保李光耀及其派系控制的人民行动党牢牢统治新加坡,至今已超过五十年。

  

  上世纪60年代,人民行动党政府动用“内部安全法令”实施白色恐怖统治,对付最大的反对党社会主义阵线。当时李绍祖医生领导的社阵,选择退出国会,号召干部和支持者走街头斗争的路线,经过一段激烈的城市街头斗争后,走向衰退,逐渐淡出新加坡的政治舞台。社阵的斗争策略,造成了人民行动党在国会里可以为所欲为,不会面对任何的阻拦,制定有利于执政党选举游戏规则,为其长久执政创造良好条件。它制订苛刻的法例、条规来压缩在野党的活动空间和能量,确保难以形成威胁其统治地位的气候。尽管执政党享有种种有利条件,在历届的大选中,它还动用政府资源、行政措施,并通过御用传媒来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12】,凡此种种手法都是赤裸裸地违反公正、公义、公平和公开的真正民主法则。

  

  李光耀政权精心建设社区组织网络,深入新加坡社区基层,建立控制人民的细胞组织,如“人民协会”、“民众联络所”、“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等,组成有系统的紧密网络,直接与网络的神经中枢——总理公署相连结【13】,有效地收集民间讯息,方便掌握反政府的讯息,有利于巩固政权。

  

  今天奢谈甚么“民主”、“人权”的英国人留下的专制法令和规条,如内部安全法令和刑事法令可以不经法庭审讯和裁决,不须要任何确实的犯法证据,可以长期拘留政治异见者和刑事嫌疑犯,限制言论和新闻自由……等等原殖民地的统治法则,李光耀都一一加以“发扬光大”来巩固其统治地位,更以他制订的司法体系,来对付弱势反对党的领袖,如惹耶勒南、邓亮洪、徐顺全……等等,其手段已远远超越英国殖民统治者。

  

  李光耀还倡议优生学,他以新加坡的家长身份训示男大学生必须娶女大学生,并以优惠政策鼓励生育多几个高资质的宝贝,结果1997年男女大学生的婚配达到63%,比1982年的 37% 高了许多【14】。原来新加坡教育体系培养的大学生竟然有 63% 是那么俯首贴耳地成为“顺民”,作为生产工具为新加坡增添高资质的人才。基於先天的基因,看来这些高资质的人才十之八九也必然是“顺民”!

  

  在21世纪的人类文明中,居然可以让内部安全法令、刑事法令和优生学理论存在于先进的新加坡共和国,这是对世界文明的莫大讽刺,是人类的悲哀。人民行动党一党专政51年,李光耀模式显然成型,新加坡已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顺民社会。

  

  非共民主社会主义和人权

  

  在此必须强调,巩固一党专政的法宝之一,就是内部安全法令,李光耀政权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先后拘禁了数以千计的政治异见者。政治异见者必须签署悔过书,公开发表悔过声明,才有可能恢复人身自由。但李光耀仍然征服不了坚强不屈的政治异见者,谢太宝是新加坡南洋大学的毕业生,他就是在李光耀政权的内部安全法令下,未经法庭审讯和裁决,被冠上“共党和亲共份子”的帽子,失去了自由30余年。谢太宝根本就不是什么共产党人,但谢太宝具有正气浩然的铮铮傲骨,在强权霸道之前永不屈服,凛然屹立。在国际舆论和人权组织的压力下,李光耀政权被迫把谢太宝释放。行动党如此冷血、残酷地践踏人权,摧残谢太宝的青春,只能给李光耀政权增添极不光彩的一页历史臭名。谢太宝的鲜明气节和浩然正气,是人类的瑰宝,是南洋大学的骄傲。其他永不屈服的政治异见者,还包括前社阵中委林福寿和傅树楷,新闻工赛扎哈里……等等,他们的伟大形象必会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新加坡与大马

  

  今天大马华族人口只占总人口23% 还不到,大马政府还是比较开明地让其他民族教育有个生存的空间,国民型华文小学、独立华文中学、独立华文大专都能有个空间可以生存,甚至有许多马来人的子女读华校。近年来马、中关系发展良好,许多华校生都可以到中国大陆和台湾深造。即使大马华教发展前景困难重重,今天大马还是具有比较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而东南亚其他地方的华文教育也到处开花。

  

  华族祖先故土上的经济正在飞跃发展,今天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中华文明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无限商业契机,要在中国的巨大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那就要善于掌握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这才是谋生之道。随着马、中良好关系的发展,双方经济来往频密,双边贸易增长迅速,大马已成为东盟与中国贸易的最大夥伴。

  

  也许受英文教育的李光耀,天天嚷着要学儒家的文化,还是缺少了点儒家的素养!小国寡民的新加坡持着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往往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经常大发议论指点天下,大言不惭地传播他所创建的新加坡模式和顺民社会。新加坡方圆不过七百平方公里,其所能发出的能量毕竟是有限。

  

  如何看待影响历史的人物

  

  毫无疑问,李光耀毕竟是深深地影响着新加坡的历史,也影响着大马,是个影响历史的人物。他机灵过人、个性倔强,也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精于献媚英殖民当局来取得信任,也善于同马共合作来提升其在左翼群众中的声誉,以便攫取政治资本,进而取得政权。取得部分政权后,又善于同东姑政权和英殖民当局合作与左翼决裂,并残酷无情地用专横暴力手段镇压左翼,铲除政敌和异己份子,更善于制订政治游戏规则来迫害弱小的反对党领袖。他善于利用英殖民当局与东姑政权抗争,从而退出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共和国。他敢批评一些威胁其统治权威的西方价值标准,美国企图干预和操纵新加坡的事务,危害到其统治权威,他坚决抗拒并予以打击,他吹捧美国强权必须主导世界,灵活利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来增强其生存之道。

  

  是非功过,见仁见智,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也迥然有别,站在国际反华、反共势力的立场,自然认为李光耀完成消灭新加坡马共和原华文教育体系是立了一大功。笔者认为他确实有过人之处,在马共、英殖民统治集团、马来贵族统治集团、印尼军事统治集团和西方列强之间游走,把新加坡建设成李光耀模式的小红点。

  

  只可惜他身为华人,却鄙视中华文化,消灭了传统华文教育体系,虽然他也热衷于学习华文和把子女送进当时的华校受华文教育,那也只是为了要达到其政治目的一种手段罢了【15】。其为人心胸狭隘、复心强、欠缺容人雅量,显然不够格登上政治家的大雅之堂,充其量只是个超级投机政客。就以南洋大学的创办人陈六使为例,陈六使只不过是支持南大毕业生参加议会的选举罢了,就引起了他的不满,誓必复【16】,陈六使先生终于被李光耀剥夺了公民权。陈六使先生是不是就如李光耀所愿,“从此他的声望再也无法恢复过来”【17】,这只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公道自在人心。虔诚的基督徒郑奋兴博士与傅文成博士联合于2003年1月23日在联合早发表的文章《南大,南大!》,这么写着“陈六使当时己退出南大理事会,公民权被吊销,仍匿名送给南大一份厚礼:捐款将尚在等候经费的南大大礼堂”。“我们不想将陈六使先生描绘成完美无瑕,但他观念清楚,原则分明,加之以豪迈无惧,言出必行。从南大建校第一次会议即席认捐500万元坡币开始,接踵而来的种种严厉考验,使他那伟大的心灵更加光芒夺目”。就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光耀的心胸是如此的狭隘,而陈六使先生的人格和形象是多么的伟大。陈六使100岁冥诞时,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设立“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基金”来纪念他老人家创办南洋大学。历史己经证明,南洋的华人特别是新加坡,永远怀念倾家兴学的陈嘉庚先生,人们又怎能忘怀陈嘉庚第二的陈六使先生。拙文只是笔者的浅见,就让人们对一个极具争议的政客,作严肃、踏实、认真和细致的探讨。

  

  (按):承蒙一些同学提供资料和意见,还帮忙校对修饰,特此感谢。
修订于 2010年6月8日

  

  附注
【 1】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23-1965第150页,“我离开英国之前,决定同马来亚共产党驻伦敦非正式代表林丰美接触”。
【 2】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23-1965第152页,“我接到新加坡警察总监福尔杰的一封信……邀请我和芝到他在德凡郡瑟斯顿的老家作客。我们在他家住了三天”。
【 3】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23-1965第205页,“但是我也深信,如果我驾驭不了其中一些干劲十足的年轻人,使他们为我们的事业服务,为我和我的朋友们,这些英校生所代表的事业服务,我们就永远不会成功。”……“这个池塘里的鱼由共产党人喂养大了,我要偷捕,要尽可能钓取”。
【 4】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23-1965第294页。
【 5】伦敦公共档案局的解密档案(12-18/6/1955. C0 1030 451 36/2/01),顾德写给波蔼的文件。
【 6】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23-1965第416页,“为了表明人民行动党在1963年宪制提出检讨时不会要求废除内部安全委员会……”。
【 7】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23-1965第432页,“同时迫使共产分子跟我们公开对抗……使对方不得不跟我们公开决裂”。
【 8】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65-2000第169页,“作为一个依靠国际贸易的社会,如果使用马来语、华语或淡米尔语的话,根本无法谋生”。
【 9】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北京版经济腾飞第150页,“南大在1978年迁入新大校园进行联合教学之后,我认为鼓励华族人民放弃方言,改说华语的时机成熟了”。
【10】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北京版经济腾飞第148页。
【11】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65-2000第571页。
【12】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65-2000第152页,“在推行公共住房翻新计画时,将根据选民对行动党的支持率来决定某个选区是否有优先权”。
【13】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北京版经济腾飞第121页。
【14】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北京版经济腾飞第135页。
【15】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65-2000第168页,“……把他们送进华校,让他们融入生意盎然、充满朝气和自信的华社群众当中……社群深信,我并不是一个对华文教育赶尽杀绝”。
【16】李光耀回忆录中文台湾版1923-1965第391页这么写着,“我也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时机到来我会对付陈六使的。”
【17】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第579页。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10年6月8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8, 2010
2010年6月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8, 2010 李光耀和新加坡

标签:新加坡   左翼   回忆录   大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