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林泉忠:埃及变天美国最怕什么?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埃及变天 美国最怕什么?

  

  林泉忠

  

   在苟延残喘18天后,一度恋栈的穆巴拉克终于在“人民力量”面前低头,逃离了凭其独裁权谋的本领而独占了30年的总统府。

  

   然而,埃及惊心动魄的这一幕,对东亚人民而言并不陌生。1986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也在举世闻名的“人民力量”面前,半夜乘坐直升机仓皇逃往美国夏威夷避难。当年这波菲律宾的民主浪潮,戳破了美国一方面高举自由与民主主义大旗帜一方面对亲美独裁政权姑息庇护的双重标准面纱。只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然为了“反恐”而延续这种矛盾重重的外交思维,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政府在这波埃及民主运动面前举棋不定、左摇右摆。

  

  美国对埃及的“误读”与摇摆

  

   奥巴马在埃及变天后发表的声明中,赞扬埃及人民以非暴力的方式争取公义,然而在埃及群情汹涌的那18天,白宫的立场却是在穆巴拉克政权与广场的人民力量之间左盼右顾,以一幅骑墙派的嘴脸昭示世人。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开罗市民抗议集会之初明言“穆巴拉克并非独裁者”,国务卿希拉里也说“穆巴拉克政权稳定”。到了抗议队伍壮大后,白宫才谨慎地改口要求“有秩序的权力过渡”,目的也是希望权力能顺利地转移到延续穆巴拉克亲美路线的副总统苏莱曼手上。

  

   美国之所以如此“谨慎”,显然是考量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其中还掺杂著担忧「伊朗噩梦」的重演。

  

  昔卡特的伊朗 今奥巴马的埃及?

  

   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君主政体,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在这场让西方错愕的革命后,还发生了“伊朗人质事件”。当年激进的伊朗学生佔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挟持66名人质达444天之久。事件使总统卡特连任失败,这场革命更导致伊朗从亲美走向反美,影响至今。因此,埃及是否会重蹈当年伊朗的覆辙,正是奥巴马政府的担忧所在。当年向卡特进言以特种部队突击大使馆但却营救失败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31年后,对埃及局势表示要“冷静”应对,正是因為昔日“伊朗噩梦”的阴影仍挥之不去所致。

  

   昔日对卡特而言的伊朗,是否会成为今日对奥巴马而言的埃及,或许还言之过早,然而这场埃及的民主浪潮可能衝击美国的利益则是显而易见。

  

   首先,美国朝野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成为伊斯兰原教势力主导的国家。这波埃及人民力量掘起,然而群龙无首,各方势力虎视眈眈。美国在第一时间迅速介入埃及局势,试图安排权力转移至副总统。奥巴马政府除了要杜绝阿尔盖达组织的渗透外,对具伊斯兰原教色彩、目前最有可能成为一大政治势力的穆斯林兄弟会也充满戒心。因为一旦穆斯林兄弟会掌权,不仅埃及与美国关系充满变数,还可能重新调整与以色列的关系,冲击美国的中东政策。

  

  美国开车族忧石油价格不稳

  

   除了忧心反美的伊斯兰原教主义势力蔓延外,作為全球数一数二的能源消费国,拥有世界最大开车族的美国人最怕是石油价格的不稳。虽然埃及并不输出原油,但是拥有庞大的炼油工业,除了每天输出110多万桶石油外,每天通过苏伊士运河运送的石油也多达近200万桶,掌控了中东石油输出的重要命脉。

  

   当年美国人攻打伊拉克的真正原因之一,正是为了控制石油的稳定供应。因此,石油成为时下美国介入埃及权力重整的重要因素。

  

   根据埃及宪法规定,总统辞职后,必须在66天内进行大选。换言之,美国如何透过主导大选的埃及军方势力,扶植新亲美势力,是未来两个月奥巴马埃及政策的关注焦点。

  

  2011年2月16日

  

  (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日本国立琉球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准教授)

相关文章 另眼看中东巨变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崛起及其影响西方舆论战正打垮叙利亚:叙高层饱受谣言之苦利比亚“解放”真相:北约特种部队和基地组织联手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15日-18日叙利亚通讯社道[读天下]皇军加上带路党,叙利亚Hold住吗?美欧“民间机构”强力渗透叙利亚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7日至3月11日叙利亚通讯社消息选登王文:伊朗十记(上)恩道尔:目前中东动荡只是美国“大中东计划”战略的一部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5日-6日叙利亚通讯社道主流媒体不道的情况:3月3日-4日叙利亚通讯社消息汇总
标签:埃及   美国   伊朗   叙利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