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欲说还休的卡扎菲

2025-02-26 观点 评论 阅读
  

  
近几日又一个热点是卡扎菲。卡扎菲与萨达姆殊途同归,现在成为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工作之余,别无所好,也就伴随着网络消耗时间,所以对卡扎菲和萨达姆也略知一二。关于萨达姆,我还专门从地摊上买了一本他的传记,那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世界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起始就有类似的话。分分合合,起起伏伏之间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些思考。近几十年来,世界历史出现了几次拐点,如何抓住机会加快自身国家的发展就看各国领导人和人民的选择了。

  

  四十年代中期末期,是个拐点,六十年代是个拐点,八十年代是个拐点,下一个拐点何时出现,如何出现,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一切尚在发展之中,有待观察。 四十年代中期和末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进行,战后各国排队,划分阵营,形如水火,冷战数十年。六十年代东西两大阵营斗争正酣,中苏产生矛盾,导致七十年代我国转头向美国抛出橄榄枝,中美日合力斗跨苏联;到了八十年代,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其时,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一个美国佬写的什么《第三次浪潮》尘嚣一时。现在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十年前存心锁华的老美又窜到亚洲,不知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拐点?

  

  二战过后,在六十年代中后期那个拐点时期,美苏两大集团争斗正酣,西方以英美法意为代表的新殖民势力在非洲中东地区遭遇不小的滑铁卢之战,给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阵营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留下了第三 条道路的空间,以民族主义为口号为目标的萨达姆和卡扎菲等人那时正是血气方刚,投身革命,当时爆发的民族解放运动包括古巴革命、埃及革命和利比亚革命等等。当时,古巴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卡斯特罗,埃及革命的代表人物是纳赛尔,而利比亚革命的代表人物就是卡扎菲。

  

  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亲美的伊德里斯王朝,成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9月5日,哈桑王储发表声明,放弃王位。革命取得胜利。卡扎菲是革命的产物,革命也是他政治生涯的主色。他本人曾是阿拉伯世界“不断革命论”的主要倡导者。1977年,卡扎菲更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宣布“还政于民”,改革政体,废除各级政府,代之以“人民委员会”,自任“革命领导人”。在利比亚,没有总统,也没有总理、议长以及部长。卡扎菲还在国内推行了反对西方的“文化革命”,出版了被称为“卡扎菲语录”的《绿皮书》,提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外的“第三个理论”,号称为人类提供了唯一的困境解决方案。

  

  作为革命中出现的魅力领袖式人物,卡扎菲的个性对利比亚的当代历史有相当的影响。他从小在沙漠中长大,过惯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上学时喜欢看无政府主义和乌托邦类的政治书籍,养成天马行空式的不羁性格和政治浪漫主义情怀。不甘寂寞,我行我素,多变而难预测,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生活方式和政治方式。(以上两段摘选自网络文献,不足全文百分之四十)

  

  他们传播思想,组织队伍,并赤膊上阵,赶跑和推翻了当地的实质为封建宗法的统治势力,推行一些振兴民族经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应该说在当时是顺应了他们民族大多数人愿望并获得了承认和成功的。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世势如棋,局局新,不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更加之以弹丸之国坐拥资源宝藏,其推行的大阿拉伯,大非洲理念又深深刺痛觊觎非洲和中东巨大物质利益的几个大国。拦路螳螂,更可杀一儆百,又如何能阻断它覆灭的悲惨命运?

  

  萨达姆和卡扎菲都不是反美的“完美”英雄,他们不是我们这里美刀眼中的漆黑一团,也不是我们这里五毛们眼中红彤彤一片。即使在他们自己人民的眼中,也今非昔比。殷鉴不远,尤可借鉴。

  

  看现在的局势,欧盟内部自己存在财政金融危机,美国肿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逼出它对全球经济利益攸关方的赖账行径,我们中国本意为了自身经济安全购买万亿美国国债,但在客观上不但为美国在全球打造它的“民**主”帝国的行为买了单,而且反过来被他拿了软肋。资本的流动伴随着文化的流动,经济战争文化战争一体两面,不见硝烟,却实实在在地敲骨吸髓,移花接木,幻化心智。未来的方向,是资本在全球的统治,还是人民能在一方当家作主?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美国佬鼓吹的全方位改变洗尽了人们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为美国佬的价值观在世界范围的推行发了先声。从这书发表后近二十多年的情况来看,西方世界搞垮了苏联,在原东欧地区大搞了颜色革命,击溃了***世界,现在步步紧逼,已经到了家门口。

  

  下一个是谁?何去何从?

  

  局势太复杂,其中的缘由远不是我们普通百姓能分析清楚,分析透彻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防微杜渐是应该能够做到的。

标签:革命   人民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