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今天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后人解决
从1895年《马关条约》起,我们的国家已经经历了100多个春秋,其间政权几经更替,从清朝到民国,再从民国到共和国,共和国又经历了毛泽东时代、改开特色时代两个时期,但是直到现在,却没有一个政府能把当年的国耻给雪了!
为什么不雪?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有这几种原因:
一是顾不上雪
钓鱼岛问题在民国时代可能由于战乱问题被搁置,毛泽东时代因为要治理战乱留下的烂摊子,要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搞建设,要解决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再加上当时我们正处于世界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双重封锁和包围中,根本无暇解决钓鱼岛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是有时间和精力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了,可为什么还要“搁置争议”呢?或许现在因为正忙于摆盛世的“千叟宴”而无暇顾及,或者因为需要大量的军警来维稳而无暇顾及,这些都说不定!
二是没有能力雪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其实也跟一个人一样,力量有大有小。力量小的时候,碰上对手太强,那就只有采取弱势外交。君不见美国就老摆一副世界警察(其实就是世界霸主)的嘴脸吗?看着谁国不顺眼,就插手谁国的内政,没人能奈何得了它,萨达姆政府想逞,不是被人家给灭了吗?清朝、民国应该属于弱势外交,没有能力解决钓鱼岛争端。毛泽东时代虽然外交上强硬,但国力有限,而且因为种种原因,也无暇解决。那我们现在呢?该是扬眉吐气的时候啦,精英权贵们不是老喊叫说现在比前三十年世界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国力增强了多少多少倍,经济力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翻了不知多少多少番……等等,大家看,现在的盛世似乎比之大唐盛世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亚运啦,奥运啦,世博啦,多少周年大庆啦,那豪华的阵容和奢侈的场面使我们的政府大大出了几回风头,令今日的美国为之侧目,令今日的世界群雄刮目相看。
若是按照这样的实力,对付区区的一个小岛国,解决钓鱼岛问题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但是奇怪的是,我们的政府却始终硬不起来,以至于有人说出“留给两国的子孙后代解决”,还美名其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我就不解了:有能力的时候不解决,而要把问题留给后人,这样做的和这样说的人,他们是不是得到了岛国的什么好处?是不是有汉奸和卖国的嫌疑?
三是不屑于雪
我们中华地大物博,小小一个琉球岛,何足道哉!清政府大概就是这样认为的;民国政府应该是想争一争的,只是没有力气;毛泽东时代想必是坚决要争的,为了一个珍宝岛,毛主席不是与昔日的盟友翻了脸吗?如果毛主席尚在的话,我想钓鱼岛问题已经解决了;当今的政府也不是不屑于解决,因为那里毕竟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所以政府也不是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方。
四是不愿意雪
清政府签那个《马关条约》时,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的,所以我想清政府也不是不愿意解决钓鱼岛问题。民国时代的政府,特别是抗战胜利后的民国政府也不是不愿意解决。毛泽东时代更不是不愿意解决,要知道那时候穷则穷矣,骨气却是有的,那时候的共和国是寸土必争的。那么当今呢?排除了以上的三种因素,就只剩下这一个答案了。
综合以上四点分析,清政府应该是“不屑于解决”与“没有能力解决”兼而有之,民国政府是“顾不上解决”与“没有能力解决”兼而有之,毛泽东时代当属于“顾不上解决”,而当今的改开派们却根本是“不愿意解决”。
“留给子孙后代解决吧”,“后代的人更有智慧”,说的多动听!子孙后代?到底是猴年还是马月啊?遥遥无期,还不如干脆拱手相让得了,落得个人情。你自己都不愿意解决,子孙后代就愿意解决了?国力强时不解决,难道要等到国力衰的时候解决?不愿意解决就不愿意解决,何必找那么个羞羞答答的理由?汉奸就汉奸了嘛,还不好意思承认!
二0一0年九月十六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