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参照增值税的办法纠正劳动报酬占比下降
应参照增值税的办法纠正劳动酬占比下降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2010-5-17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劳动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另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工资占GDP的份额由1980年的约17.1%下降到2007年的月11.3%。
劳动酬的下降,是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不断挤占劳动所得的必然,在本人2004年出版的《过剩经济学》中做了详细研究。在西方,有强大工会组织负责与资方对抗,使得工资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保持同步。但是,在中国,没有对应的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创造一个相应的机制。
税收由税务部门专门管理,为什么就没有一个部门专门管理工资的机构呢?因此,本人早就提出主张,应当参照增值税的办法,强行推行工资在企业增值中的占比。众所周知,增值税是17%。据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的工资仅占全部成本的8-9%左右,因此,我们有必要硬性规定把工资翻一番,提高到20%左右。不如此,就无法改变目前劳动酬占比不断下降的局面。增值税的实施,市政府的税收迅速大幅提高。我们相信,硬性规定工资占比的做法,必然会扭转工资占比不断下降的局面。把工资与增值税捆绑在一起,政府就有了为工人加工资的机制和动力。
我们应当主动地为宏观调控创造政策工具,而不是被动地、机械的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具已无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人比动物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人会利用工具,同时还会创造工具。乌鸦为了吃到树洞中的虫子,会找一根树枝往树洞里捅。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然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下,目前的主流经济学是不注重政策工具创造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理想境地,根本就无需干预经济,因此,也就不需要创造什么工具了。然而,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在不断地粉碎“自动均衡”的谎言。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创造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条留言